天天看點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作者:健康沈陽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5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增多,為各種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在這個時節容易頻發。沈陽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廣大市民需注意防範水痘、布魯氏菌病、猩紅熱、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和麻疹的發生。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一、水痘

5月份正處于水痘高發期,初高中以上學校等人群發病處于較高水準,中考和聯考臨近,學校應開展宣傳水痘第二針加強針預防接種工作,控制學校内水痘疫情的發生。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水痘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不到病人家串門,減少患病機會,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2)學校及托幼機構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和因病缺勤學生的病因追蹤工作,發現疑似水痘患者及時隔離;出現暴發疫情适時采取停課措施。

(3)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科學、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12月齡以上的兒童為主要易感人群,建議兒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應盡早接種水痘疫苗。

二、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又稱懶漢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長期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患布病的家畜是人類感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5月份正值牛、羊繁殖季節,職業暴露風險加大,需加強預防。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到正規、沒有布病疫情的羊場購買羊隻,定期對羊群進行檢疫和免疫接種。

(2)羊隻飼養、放牧、交易、屠宰等職業人群要注意日常個人防護,患病後及時就診。

(3)注意飲食安全,不吃未燒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動物産品。選擇新鮮、安全的動物食品原料,加工時要注意生、熟分開。

三、猩紅熱

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鍊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1-7天,以起病急、發熱、咽峽炎、彌漫性皮疹、疹退脫皮為特點。目前我市猩紅熱發病數處于散發狀态,但5月份仍是猩紅熱的發病高峰季節,需防止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機關認真落實學生晨檢、缺課登記及病因追蹤,及時發現、隔離治療患病學生及兒童。

(2)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4)及時就醫:在高發季節,尤其是周圍出現猩紅熱病人時,要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發熱或皮疹,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四、其他感染性腹瀉

其他感染性腹瀉指各種病原體腸道感染而引起的腹瀉。其染病途徑大緻相同,主要“病從口入”即糞-口傳播,少數由個體接觸傳播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諾如病毒等)。進入5月份,氣溫升高,燒烤大排檔等聚餐活動增多,聚集性疫情可能增多。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衛生習慣。

(2)注意食品衛生,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的食品,特别是不生吃牡蛎等貝殼類海鮮,不喝生水,蔬菜瓜果要徹底洗淨。

(3)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等集體機關和醫療機構應建立日常環境清潔消毒制度;發生聚集性或暴發疫情時,應重點對患者嘔吐物、排洩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飲用水等進行消毒。

五、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維持在較低流行水準,新冠病毒的JN.1變異株成為我市主要流行株。随着五一假期結束,外出旅遊及返程人員激增,仍需警惕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加強個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不适症狀時,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視情況及時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就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做好日常防護,居民日常出行,應堅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離。聚餐聚會時,要加強室内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有出遊需求的群眾,出行前要密切關注目的地的傳染病流行情況,傳回後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不适症狀要及時就醫。

(3)積極接種疫苗。對于沒有明确感染證據,未全程接種或加強免疫的老人、有基礎疾病人員和醫護人員應盡快補種。

六、流行性感冒

目前正值春夏換季時節,氣溫波動變化大,早晚溫差顯著,人們易因冷暖交替而受涼,導緻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流感病毒侵襲的風險。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機關認真落實學生晨檢、缺課登記及病因追蹤,及時發現、隔離治療患病學生及兒童,避免與他人接觸。

(2)學校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生要在痊愈觀察48小時後,才能返校。

七、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俗稱“蜱蟲病”,是由大别班達病毒引起的新發傳染病,蜱蟲為其傳播媒介。該病以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為主要表現,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和乏力等表現,少數重症患者可因多髒器損害而死亡。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但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症等提示病重,預後較差。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清理住家附近的環境衛生,清理雜草,清除垃圾避免蜱蟲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養,減少野外放牧,若發現家中寵物、牲畜有蜱寄生時可以用殺蜱的藥劑進行藥浴。

(2)野外活動時做好個人防護,應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裸露皮膚塗抹驅避劑等,避免在蜱類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防止蜱叮咬。

(3)一旦發現有蜱蟲叮咬、鑽入皮膚的情況,保持冷靜,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蜱,因為這樣做一來可能讓蜱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二來會刺激蜱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緊緊夾住蜱頭部或靠近頭部的地方,用穩定、均勻的力在垂直于皮膚方向把蜱蟲拉出。如無把握,應盡快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處理。

八、麻疹

感染麻疹病毒後,典型症狀為“燒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的初期症狀是發熱、咳嗽,眼睛充血、有眼屎。約三天後,會先從耳後、脖子出現皮疹,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一般不癢,而後沿着發際邊緣蔓延,24小時内向下發展,遍及軀幹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手心、腳心,疹間皮膚正常。目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均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些人可能症狀較輕,發熱和出疹症狀并不典型。

【健康知識】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及時接種麻疹疫苗

(2)及時就近規範就醫,麻疹的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感冒。孩子出現發熱、出疹、咳嗽症狀,很可能是麻疹,需及早帶孩子去最近的醫院診治,就診時應科學佩戴口罩。麻疹患者應隔離治療,減少外出,避免傳播。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室内常通風,開窗通風時注意預防感冒。保持手衛生,不用不幹淨的手觸摸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應避開他人,用紙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堅持合理膳食、适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吳松

來源:沈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編輯:白冰 孫凱峰

校對:邱偉 陳澤明

初審:孫百軍

稽核: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