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作者:健康沈阳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5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为各种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在这个时节容易频发。沈阳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需注意防范水痘、布鲁氏菌病、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麻疹的发生。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一、水痘

5月份正处于水痘高发期,初高中以上学校等人群发病处于较高水平,中考和高考临近,学校应开展宣传水痘第二针加强针预防接种工作,控制学校内水痘疫情的发生。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水痘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减少患病机会,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2)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踪工作,发现疑似水痘患者及时隔离;出现暴发疫情适时采取停课措施。

(3)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12月龄以上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建议儿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应尽早接种水痘疫苗。

二、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5月份正值牛、羊繁殖季节,职业暴露风险加大,需加强预防。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到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羊只饲养、放牧、交易、屠宰等职业人群要注意日常个人防护,患病后及时就诊。

(3)注意饮食安全,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三、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7天,以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疹退脱皮为特点。目前我市猩红热发病数处于散发状态,但5月份仍是猩红热的发病高峰季节,需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认真落实学生晨检、缺课登记及病因追踪,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病学生及儿童。

(2)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4)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其他感染性腹泻

其他感染性腹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进入5月份,气温升高,烧烤大排档等聚餐活动增多,聚集性疫情可能增多。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的食品,特别是不生吃牡蛎等贝壳类海鲜,不喝生水,蔬菜瓜果要彻底洗净。

(3)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五、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维持在较低流行水平,新冠病毒的JN.1变异株成为我市主要流行株。随着五一假期结束,外出旅游及返程人员激增,仍需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做好日常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出游需求的民众,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3)积极接种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

六、流行性感冒

目前正值春夏换季时节,气温波动变化大,早晚温差显著,人们易因冷暖交替而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流感病毒侵袭的风险。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认真落实学生晨检、缺课登记及病因追踪,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病学生及儿童,避免与他人接触。

(2)学校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生要在痊愈观察48小时后,才能返校。

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2)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3)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保持冷静,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用稳定、均匀的力在垂直于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如无把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八、麻疹

感染麻疹病毒后,典型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的初期症状是发热、咳嗽,眼睛充血、有眼屎。约三天后,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痒,而后沿着发际边缘蔓延,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躯干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手心、脚心,疹间皮肤正常。目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均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些人可能症状较轻,发热和出疹症状并不典型。

【健康知识】五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2)及时就近规范就医,麻疹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感冒。孩子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症状,很可能是麻疹,需及早带孩子去最近的医院诊治,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麻疹患者应隔离治疗,减少外出,避免传播。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室内常通风,开窗通风时注意预防感冒。保持手卫生,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吴松

来源: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白冰 孙凯峰

校对:邱伟 陈泽明

初审:孙百军

审核: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