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專家建議切勿本末倒置

作者:各界導報

近期,“90後”“00後”年輕人熱衷“搞副業”的話題頻頻登上社交平台熱搜。擺攤賣東西、喂寵物、做自媒體、去店鋪兼職……在上班與下班之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了新選擇。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專家建議切勿本末倒置

為什麼這些年輕人下班後開始熱衷于做副業?近日,記者就此現象進行了調查。

01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專家建議切勿本末倒置

今年26歲的羅倩目前就職于西安高新區一家私企,從事市場營銷工作。近段時間,她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利用下班後和節假日的時間搞起了副業,在地鐵口擺攤售賣鮮花,幫人喂養小寵物,有時還做自媒體,忙得不亦樂乎。

羅倩說,自己下班做副業主要源于熱愛,因為她平時喜愛花草,便萌生了賣鮮花的念頭,下班後直奔地鐵口和天橋周圍擺攤售賣鮮花,一晚上能賣一二百元,周末和節假日生意會好一些,除去成本,每月收入上千元。由于自己喂養了兩隻寵物貓,之前就幫同僚和朋友照顧喂養過寵物,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她幫忙喂養寵物,收入比較可觀。

“收入太低,選擇搞副業也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一份保障,增強抗風險能力。”今年24歲的安徽小夥張小強,幾年前和朋友一起在西安開了家音樂工作室,由于生意不景氣,工作室隻能勉強維持。每到旅遊旺季,擅長攝影的他便在幾家漢服館兼職做攝影師,為來古城遊玩的遊客拍照。

提起“搞副業”的初衷,張小強無奈地說,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公司效益一般,除去房租、生活費等,是典型的“月光族”,選擇做副業也是無奈之舉。

《2023中國新型靈活就業報告》指出,如何規範好新型靈活就業的發展,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命題。伴随着數字經濟發展,“副業熱”正成為年輕人職業變動過程中的一個緩沖帶。

02

應警惕被“割韭菜”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專家建議切勿本末倒置

不少副業從業者在“第二職業”中确實掙到了錢,但也有不少年輕人在“搞副業”中踩過坑,被割了“韭菜”。

唐久久目前就職于西安一國企,他告訴記者,從大學時開始,他就經常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做代購,收入很可觀,也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畢業後,他仍然堅持做副業,但由于近年來網絡迅速發展,代購行業的利潤越來越少,就轉行做起自媒體。

唐久久表示,盡管自己有“做副業”的經驗,仍被網絡上宣傳的高薪專業所吸引,花了三千多元買了課後才發現内容很基礎,存在“貨不對闆”的情況,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随着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湧入副業市場,網絡上“輕松月入過萬”的新媒體營運、視訊剪輯等課程的宣傳廣告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買單。

采訪中,西安朗圖時代攝影造型學校負責人李文河表示,近年來,來學校教育訓練學習的年輕人明顯增多,一部分學員是為掌握一技之長友善就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員則是為了“搞副業”。他認為,對于網絡平台上的宣傳招生廣告要加強甄别能力,避免頭腦發熱“入坑”。

省政協委員、陝西師範大學唐史研究所所長拜根興表示,“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整體教育水準高,更加注重個人需求,部分年輕人生活壓力大,通過“搞副業”增加收入,這本無可厚非,但要警惕網絡平台制造的“副業焦慮”,切勿盲從。

03

要做到“主副平衡”

年輕人熱衷“搞副業”,專家建議切勿本末倒置

“年輕人從事副業前應做好充分的規劃,并具有一定的風險應對能力,而政府、社會和家庭也應當關注這一現象。”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建議,政府部門應制定更加靈活和包容的創業政策,不斷優化創業環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和支援。對于家庭來說,應對年輕人給予鼓勵,尊重支援他們的選擇。

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稅亞男認為,年輕人掀起的“副業熱”,一方面說明随着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态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目前職場環境下,部分年輕人存在職業危機和職業焦慮,希望通過副業增強自身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

稅亞男建議,年輕人要正确看待副業,做到主副業平衡,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副業焦慮”裹挾,在做好主業的前提下再選擇副業。選擇副業時,不要盲目相信社交媒體上的營銷宣傳,要警惕高額回報、快速緻富和零門檻陷阱。年輕人應制定個人長期職業規劃,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和知識儲備,提升主業上的能力,以主業帶動副業發展,而不是本末倒置。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内羅倩、張小強、唐久久均為化名)

各界導報記者 李彥伶/文

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