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专家建议切勿本末倒置

作者:各界导报

近期,“90后”“00后”年轻人热衷“搞副业”的话题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摆摊卖东西、喂宠物、做自媒体、去店铺兼职……在上班与下班之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新选择。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专家建议切勿本末倒置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下班后开始热衷于做副业?近日,记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调查。

01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专家建议切勿本末倒置

今年26岁的罗倩目前就职于西安高新区一家私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近段时间,她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利用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时间搞起了副业,在地铁口摆摊售卖鲜花,帮人喂养小宠物,有时还做自媒体,忙得不亦乐乎。

罗倩说,自己下班做副业主要源于热爱,因为她平时喜爱花草,便萌生了卖鲜花的念头,下班后直奔地铁口和天桥周围摆摊售卖鲜花,一晚上能卖一二百元,周末和节假日生意会好一些,除去成本,每月收入上千元。由于自己喂养了两只宠物猫,之前就帮同事和朋友照顾喂养过宠物,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她帮忙喂养宠物,收入比较可观。

“收入太低,选择搞副业也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份保障,增强抗风险能力。”今年24岁的安徽小伙张小强,几年前和朋友一起在西安开了家音乐工作室,由于生意不景气,工作室只能勉强维持。每到旅游旺季,擅长摄影的他便在几家汉服馆兼职做摄影师,为来古城游玩的游客拍照。

提起“搞副业”的初衷,张小强无奈地说,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效益一般,除去房租、生活费等,是典型的“月光族”,选择做副业也是无奈之举。

《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指出,如何规范好新型灵活就业的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副业热”正成为年轻人职业变动过程中的一个缓冲带。

02

应警惕被“割韭菜”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专家建议切勿本末倒置

不少副业从业者在“第二职业”中确实挣到了钱,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在“搞副业”中踩过坑,被割了“韭菜”。

唐久久目前就职于西安一国企,他告诉记者,从大学时开始,他就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做代购,收入很可观,也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毕业后,他仍然坚持做副业,但由于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代购行业的利润越来越少,就转行做起自媒体。

唐久久表示,尽管自己有“做副业”的经验,仍被网络上宣传的高薪专业所吸引,花了三千多元买了课后才发现内容很基础,存在“货不对板”的情况,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涌入副业市场,网络上“轻松月入过万”的新媒体运营、视频剪辑等课程的宣传广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买单。

采访中,西安朗图时代摄影造型学校负责人李文河表示,近年来,来学校培训学习的年轻人明显增多,一部分学员是为掌握一技之长方便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则是为了“搞副业”。他认为,对于网络平台上的宣传招生广告要加强甄别能力,避免头脑发热“入坑”。

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拜根兴表示,“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整体教育水平高,更加注重个人需求,部分年轻人生活压力大,通过“搞副业”增加收入,这本无可厚非,但要警惕网络平台制造的“副业焦虑”,切勿盲从。

03

要做到“主副平衡”

年轻人热衷“搞副业”,专家建议切勿本末倒置

“年轻人从事副业前应做好充分的规划,并具有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而政府、社会和家庭也应当关注这一现象。”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灵活和包容的创业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支持。对于家庭来说,应对年轻人给予鼓励,尊重支持他们的选择。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税亚男认为,年轻人掀起的“副业热”,一方面说明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当前职场环境下,部分年轻人存在职业危机和职业焦虑,希望通过副业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税亚男建议,年轻人要正确看待副业,做到主副业平衡,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副业焦虑”裹挟,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再选择副业。选择副业时,不要盲目相信社交媒体上的营销宣传,要警惕高额回报、快速致富和零门槛陷阱。年轻人应制定个人长期职业规划,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和知识储备,提升主业上的能力,以主业带动副业发展,而不是本末倒置。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罗倩、张小强、唐久久均为化名)

各界导报记者 李彦伶/文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