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作者:劉玲子candy

品經典詩詞,講曆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遭貶永州,長路漫漫,去國離京,跋涉千裡,曆經磨難。

“終甘為永州民”,初到永州,柳宗元身心都飽受煎熬,改變來自元和四年(809年)九月二十八日,法華寺西亭的遠眺。

在法華寺西亭裡,他發現了西山的奇異風光,親臨登賞,頓覺心胸開闊,而且,還在潇水西岸發現了風景極其優美的愚溪。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谪”,購地築屋,結茅樹蔬,因為愚溪,柳宗元有了長期定居永州的打算,郁郁之情也得以緩解。

法華寺西亭,承載了柳宗元彼時的悲歡,給予了他無限的憧憬,《法華寺西亭夜飲》作于元和四年,是他鮮有的曠達之作。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祇樹夕陽亭,共傾三昧酒。

霧暗水連階,月明花覆牖。

莫厭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唐 柳宗元《法華寺西亭夜飲》

簡譯:

斜陽向晚,法華寺的西亭籠罩在夕陽的餘晖中,讓我們抛開心頭的雜念,舉杯暢飲。

夜深了,朦胧的霧色裡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階,皎潔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麗的花影。

何須擔心今夜樽前沉醉,看看彼此,誰不是青絲滿頭,我們還年輕,還有來日可期。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寫作背景:

柳宗元初到永州,寓居在城西龍興寺,"五年之間,四為大火所迫",因為龍興寺是木質結構的建築,在柳宗元居住的四、五年時間裡,發生了多起火災。

元和四年(809年),柳宗元移居距龍興寺不遠的法華寺,法華寺又名高山寺,始建于唐初,位于永州市零陵區東山之巅,是全城最高處,視野極開闊。

“乃取官之祿秩,以為其亭,其高且廣,蓋方丈者二焉”,移居法華寺後,柳宗元還出資在寺院西邊的空地上建起一座高大寬敞的涼亭,取名“西亭”。

“以臨風雨,觀物初,而遊乎颢氣之始”,因為鐘愛西亭風光,此後,柳宗元經常與友人相聚于西亭,賞景,宴飲,詩酒唱和,常常到深夜,大醉方歸。

元和二年,涪州刺史南承嗣貶永州,元和三年,翰林學士吳武陵被流放永州,元和四年,禦史元克己貶永州,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與柳宗元惺惺相惜。

“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而其,彼時潇湘學子都前來柳宗元門下求學,是以其身邊文人衆多。

《法華寺西亭夜飲》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也就是元克己剛來永州不久,據柳宗元在《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所載,此次西亭宴飲,一共有八人。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詩文賞析:

“信美非所安,羁心屢逡巡”,剛到永州時,柳宗元孤獨而無望,充滿憂傷,再美好的景緻也激不起他的興趣。

從中原來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柳宗元很難适應這裡的悶熱潮濕,飲食等也多有不适,時常生病,何況還是谪居。

四、五年時間過去了,柳宗元也漸漸地适應此地的氣候,身邊還多了許多同病相憐的朋友,和虛心向學的學子。

是以,他的心情也漸漸地好了起來,少了初貶永州時的壓抑絕望,多了些許曠達和豪情,寄情山水,讀書著述。

“莫厭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這首《法華寺西亭夜飲》,就寫出了柳宗元彼時的曠達豪邁,以及積極樂觀。

“祇(qí)樹夕陽亭,共傾三昧酒”,前兩句開篇直入,寫出聚會的地點、時間,直抒心境之曠達豪邁之情。

“祇(qí)樹”即祇樹給孤獨園,釋迦牟尼在舍衛國講經說法時的暫時居所,此處指法華寺,夕陽亭即西亭。

“三昧”是佛教語,是心神平靜、雜念止息之意,這兩句也是柳宗元作為東道主,招呼衆人入座時的勸慰語。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的臨時居所,我們這些貶谪之士也如他一般,南來永州,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是以,不必悲傷難過,暫且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抛到腦後去,今晚我們在這裡,隻管開懷暢飲,盡情談笑。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霧暗水連階,月明花覆牖”,同是天涯淪落人,對酒當歌,惺惺相惜的知己們,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從夕陽西下,到月上中天,這宴會中的熱烈氣氛依舊未減絲毫,夜色中,池水已經漫上石階,花影映上窗棂。

這兩句幽靜恬淡,極富詩情畫意,令人新生安暖,也寫出了彼時詩人内心的安靜,忘卻愁緒,唯有快意慢慢。

“莫厭樽前醉,相看未白首”,後兩句既是勉勵友人,也是自我慰藉,彼時,柳宗元37歲,正值人生的壯年。

而吳武陵等人,也都是與柳宗元不相上下,是以他鼓勵友人們,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千萬不要心灰意冷。

隻有保持積極的心态,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不悲觀失望,就會有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盡管屢遭打擊,但柳宗元從未放棄心中的理想,尚能以曠達之情面對當下。

柳宗元這铿将有力的話語,一定會令深處至暗的友人們心生慰藉,人生有了奔頭和希望,這腳下的路才能好走。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後記: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無罪遭貶南荒,孤單寂寞冷,柳宗元是不幸的,但此行卻讓他取得了卓著的文學成就。

正是法華寺西亭裡不經意的一瞥,柳宗元發現了西山的奇異風光,并親自前往探訪遊玩,才走出永州城來至潇水西岸。

钴母潭、西小丘、小石潭等多處風景絕佳之地,也接連被發現,繼《始得西山宴遊記》,他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

禍福相依,沒有絕對,永州是柳宗元文學創作的黃金階段,在他一生近700餘篇詩文作品中,大約有500篇作于永州。

亦如蘇轼那般曠達,柳宗元這首《法華寺西亭夜飲》,也寫出了他此生鮮有的豪邁和曠達,脍炙人口,堪與《江雪》相提并論。#以書之名#

參考資料:《新唐書 柳宗元傳》

柳宗元西亭夜飲,寫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堪與《江雪》相提并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