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LASS-10研究組關于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臨床診治觀念的現況調查與分析

作者:普外空間

作者:李雙喜, 李子禹, 季加孚

文章來源: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23, 26(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國胃外科醫生群體[中國腹腔鏡胃腸外科研究組(CLASS)-10研究]關于食管胃結合部腺癌(AEG)的臨床診治觀念。方法采用現況調查方法,在CLASS-10研究組微信群(包括國内32家中心的研究者和研究助理構成,參與人員均為胃外科醫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分别在研究啟動前(2020年)和研究中期(2022年)進行。調查内容主要針對AEG的外科診治觀念進行編制,主要包括診斷、外科治療及圍手術期管理3個方面。在第2次調查時,在首次問卷基礎上,增加了對受訪者職稱、醫院類型和AEG定義的調查内容;在外科治療部分,針對CLASS-10研究涉及的下縱隔淋巴結清掃的觀點進行了補充調查。記錄受調查者對AEG的臨床診治觀念,并對兩次調查中診治觀念的差異進行分析。結果兩次調查分别回收問卷32份和34份。關于AEG的定義,中國專家共識的接受度最高(18/34,52.9%),即惡性良性腫瘤中心處于食管胃交界(EGJ)上下5 cm區間以内的腺癌并跨越或接觸食管胃結合部。關于術前對EGJ的判斷依據,選擇齒狀線的比例由68.8%(22/32)升至88.2%(30/3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43)。對于AEG長徑及中心點的判斷,采用胃鏡的比例由53.1%(17/32)升至73.5%(25/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0)。對于術後标本EGJ的判斷,選擇齒狀線的比例由59.4%(19/32)升至85.3%(29/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7)。2022年時,對于下縱隔淋巴結清掃,82.4%(28/34)的受訪者表示熟練掌握下縱隔淋巴結清掃技術。對于AEG手術安全近端切緣距離,選擇“≥1 cm,<2 cm”的比例由6.3%(2/32)升至26.5%(9/3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58)。對于未侵犯漿膜層的AEG确定近端切緣的方式,選擇“術中觸診”的比例由3.1%(1/32)升至23.5%(8/34),選擇“術中胃鏡”的比例由62.5%(20/32)降至35.3%(12/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8)。結論在CLASS10研究組中,AEG中國專家共識定義的接受度較高。對于AEG的診斷,選擇胃鏡檢查及齒狀線的辨認的比例有增高趨勢。對于AEG的外科治療,安全近端切緣距離有減少趨勢。在世界範圍内,食管胃結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胃癌外科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AEG的外科治療依舊缺乏進階别循證醫學證據指導。對于AEG的定義、手術入路、切除範圍、淋巴結清掃範圍等尚未取得一緻意見。例如,關于AEG的定義未統一,目前存在Siewert分型、Nishi分型以及大陸提出的專家共識定義等;對于下縱隔淋巴結清掃的适應證也存在争議,在第5版日本胃癌治療指南中推薦E、EG、E=G型的惡性良性腫瘤進行清掃,而在第6版指南中變更為推薦食管受侵距離>2 cm時進行清掃。為此,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針對局部進展期AEG(SiewertⅡ、Ⅲ型)開展了一項基于IDEAL架構的Ⅱb期研究,探讨腹腔鏡下縱隔淋巴結清掃的臨床療效,即中國腹腔鏡胃腸外科研究組(Chinese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tudy Group,CLASS)-10研究。在研究設計階段(2020年),為了解參與中心對于AEG臨床診治的情況、提高研究依從性及預估入組速度等,我們拟定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在研究進行的中期(2022年),為了解參與中心關于AEG診治觀念的變化情況,我們再次進行了相關調查。本文總結分析這兩次現況調查的結果,以展現國内胃外科醫生近年來關于AEG外科診療的研究觀念和變化情況,為國内臨床醫生今後展開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采用現況調查的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調查。

将問卷發放于CLASS-10研究者微信群,該群人員由國内32家中心的研究者和研究助理構成,參與人員均為胃外科醫生。

二、調查内容

調查分别于2020年1月3日和2022年9月8日進行。兩次均采用匿名調查方式,受訪者根據其對AEG臨床診治觀念的了解進行選擇。調查内容主要針對AEG的外科診治觀念進行編制,主要包括診斷、外科治療及圍手術期管理3個方面。在第2次調查時,在首次問卷基礎上,增加了對受訪者職稱、醫院類型和AEG定義的調查内容;在外科治療部分,針對CLASS-10研究涉及的下縱隔淋巴結清掃的觀點進行了補充調查。

三、問卷發放及回收

将調查内容在問卷星平台進行編制,生成問卷連結。受訪者通過連結通路調查内容,每個IP位址限定作答一次,作答無時間限制,每題均為必答題目,問卷送出前可以更改已作答的選項。問卷發放後72 h内關閉并回收。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5.0軟體統計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人(%)的形式進行描述。因兩次調查均采用匿名方式進行,無法進行配對,故兩次調查結果中的分類變量比較采用Fisher精确機率法檢驗。因存在選項被選次數為0或理論頻數<1的情況,故在對比部分調查項目時合并了部分選項;對于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受訪者人群

兩次調查分别回收問卷32份和34份,回收率分别為64.0%和57.6%。兩次調查受訪者IP位址地理位置見表1。

CLASS-10研究組關于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臨床診治觀念的現況調查與分析

二、AEG的定義

接受度最高的是中國專家共識的定義(18人,52.9%)。關于AEG的診斷要素中,22人(64.7%)認為,惡性良性腫瘤接觸或侵犯食管胃交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最重要。

三、AEG的診斷與辨識

在兩次調查中,胃鏡檢查均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且與2020年相比,2022年胃鏡檢查的比例有所升高。在對AEG長徑及中心點判斷方面,胃鏡比例由53.1%上升至73.5%(P=0.040);在EGJ受侵的判斷方面,胃鏡比例由81.3%升至97.1%(P=0.051)。在EGJ大體标本的辨認方面,選擇以齒狀線作為辨認标志的比例由59.4%升至85.3%(P=0.027)。在EGJ術前的辨認方面,齒狀線依舊是被選擇最多的解剖标志,兩次調查結果中分别為68.8%和88.2%。而作為“金标準”的食管下段栅欄狀血管(lower esophageal palisade vessel,LEPV)和近端胃黏膜皺褶(proximal end of gastric fold,PEGF)在兩次調查中被選擇的總比例分别為12.5%(4/32)和5.9%(2/34)。見表2。

CLASS-10研究組關于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臨床診治觀念的現況調查與分析

四、AEG的外科治療

兩次調查顯示,與2020年相比,2022年AEG的外科手術量存在增加的趨勢,完成近端胃切除手術比例>20%的中心增多[43.8%(14/32)比52.9%(18/34)]。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全文檢視

CLASS-10研究組關于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臨床診治觀念的現況調查與分析

參考文獻【略】

平台合作聯系方式

電話:010-51322382

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關注普外空間微信矩陣

普外空間訂閱号

普外空間CLUB服務号

普外空間視訊号

普外空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