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經權利:神經技術的倫理規範

作者:貼近地面飛行

  近年來,神經倫理學的讨論日漸聚焦于神經權利。神經權利有望成為治理神經技術的一項共識性倫理規範。

神經權利:神經技術的倫理規範

  長期以來,顱骨的邊界通常被認為是可觀察和不可觀察次元之間的分界線,神經科學和神經技術的發展逾越了這一界限。神經科學已經能夠對支撐人類行為的内在神經活動進行解碼,神經成像技術、腦機接口和神經刺激器等尖端神經技術裝置已使通路、收集、共享甚至操縱大腦資訊和精神活動成為可能。目前,神經技術裝置在神經監測、大腦功能評估、神經認知訓練以及裝置控制等方面廣泛應用,神經技術的應用場景已由臨床醫學擴充至軍事、司法以及諸如神經營銷等商業領域。市場研究公司銳智大腦提供的普适神經技術市場報告顯示,目前已有超過8000項有效的神經技術專利,其累計價值達20億美元。神經技術在展示出巨大應用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會産生各種倫理問題。如果大腦被非法或不當入侵,精神資訊被非法濫用,大腦和精神資訊不僅會面臨像其他數字生态系統一樣的風險,還會産生一些新的不安全的甚至是侵犯基本人權的問題,治理和規範神經技術已成為大衆的呼聲。近年來,神經倫理學的讨論日漸聚焦于“神經權利”(Neurorights),神經權利由認知自由、精神隐私、精神完整性和心理連續性四項内在相關的權利構成。神經權利有望成為治理神經技術的一種共識性倫理規範。

  認知自由

  認知自由也被稱為“精神自決”,意指一個人可以自主地、不受阻礙地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認知自由不僅是一個人自主、自決和自治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其他外在自由的神經認知基礎。森滕蒂亞指出,“控制自己意識和電化學思維過程的權利和自由是幾乎所有其他自由的必要基礎”,如果認知自由喪失,就談不上選擇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神經技術的進步擴大了自由保護的外延,對自由的保護不僅要保護思想的外化,而且要保護思想本身。在神經技術有可能阻礙和威脅精神自由的今天,認知自由的支援者呼籲将認知自由視為基本人權,主張在神經技術時代應“保證個人對其精神的主權”。布布利茨提出了認知自由權利的兩個基本原則:(1)個人擁有自由使用新興神經技術的權利;(2)保護個人免遭強制和未經同意的使用這類技術。總之,認知自由權保護個人就神經技術的使用作出自由和符合自己本意決定的權利。在否定性的意義上,它保護個人免受此類技術的強制和未經同意的使用。

  精神隐私

  神經技術已經能夠通路、記錄、共享大腦資訊和神經資料,這些資訊和資料暴露于資訊領域,将使它們面臨同數字生态系統其他資訊相同程度的被侵入性和脆弱性。然而,現行的隐私權及其保護措施并不能很好地保護大腦資料免受侵犯。傳統隐私規則旨在保護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等個人的“外部”資訊,大腦資訊和神經資料的性質及其擷取方式具有特殊性。大腦資料與一個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和人格直接相關,一些大腦資訊(如腦電圖記錄的信号)可以作為獨一無二的、類似于指紋或DNA的生物辨別符,用于區分和識别個人身份。而且大腦資訊與産生資料的來源本身不易區分,也就是說,神經資料與大腦活動和神經的資訊處理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另外,與個人對“外部”隐私資訊能夠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予以控制不同,大腦資訊和神經資料可以繞過有意識的理性審查而被擷取,腦電波可能會在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記錄。鑒于以上原因,隐私的内涵理應随着神經技術的進步不斷擴充,要明确提出和承認“精神隐私權”,用以保護個人免受第三方未經同意侵入其大腦資料以及未經授權地收集、洩露這些資料。而且需要在目前的隐私架構之外附加額外的規範。精神隐私權不僅要保護記錄和共享的神經資訊,還要保護産生這些神經資料和資訊的來源。此外,精神隐私權不僅要保護有意識的大腦資料,還要保護不受自願和有意識控制、低于自願控制門檻值的神經資料。

  精神完整性

  侵入大腦不僅會侵犯人的精神隐私,也可能通過左右或操控人的神經計算使人的身心遭受直接的傷害。是以,對精神完整性的權利也應予以保護,以防止惡意的神經技術幹預或未經授權改變一個人的神經計算導緻對受害者的傷害。神經技術對精神完整性的威脅包括神經刺激的濫用、神經黑客惡意入侵和潛在有害的記憶操縱等。經顱磁刺激(TMS)、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以及侵入性的深部腦刺激(DBS)為改善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工具,但是這些技術如果被濫用、實施不當,可能會對人們的神經功能乃至身心健康産生巨大的傷害。大腦黑客是由伊恩卡和安多爾諾提出的概念,指黑客通過攻擊腦機接口(BCI)可能存在的漏洞影響、控制神經計算的神經犯罪活動。這種黑客通過“腦劫持”強制侵入并改變、操縱或破壞人的神經過程的行為将對人的精神完整性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此外,在記憶工程領域,如果惡意行為者濫用神經技術進行心理操縱、洗腦和非法改變記憶,也會對精神完整性提出嚴重挑戰。總之,神經技術已成為數字生态系統的一部分,随着神經計算迅速進入資訊領域,如果不實施特定的保護措施,個人的精神完整性将越來越受到威脅。(社會科學報社融媒體“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見社會科學報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