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作者:5分鐘快讀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文|寫過月亮

在許多子女眼中,父親如高山,堅實而深厚,母親則如清泉,溫柔而持久。

曾經,對于孩童時期的我們來說,父親仿佛超人,無所不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化作最堅固的堡壘,為我們遮風擋雨,抵禦一切傷害。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然而,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數年,曾經的孩子也做了父親,才知道那永遠挺直的脊梁下,掩藏的是脆弱且疲憊的靈魂。

恍然明白原來父親竟一直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家庭的鋪路人

我從未見過外公,他去世在母親20歲那年,關于外公的所有印象,都來源于母親懷念的講述。

母親生于60年代末,雖然出生在城裡,但因為是城中村的緣故,家中依舊有田地要種,家裡五個孩子,母親排行老四。

那時候大部分人家裡都窮,尤其孩子多的,基本是大的照顧小的,父母每天都要出去賺錢,條件好的能進廠上班,一般的都是務農。

母親說,小的時候基本每天都見不到外公,她還沒起床,外公就出門打零工,多數是幫菜站卸貨,基本幹的都是苦力活。

天亮後,就趕緊到自家地裡忙活,地雖不多,但基本隻有外公一人照料。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外公雖沒什麼文化,但他卻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家裡孩子多,但外公憑着連軸轉,拼命掙錢積攢下來的一點錢,也供母親兄妹幾人都上了學。

無奈那時母親上完國中,正好趕上村裡一起幫年輕人聯系進廠工作,急于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的她,堅決不再讀高中,自己報名要參加工作。

一向好脾氣的外公,第一次對她發脾氣,兩人爆發了激烈的争吵,為此母親挨了一耳光。

可兩人的争吵,依舊沒有改變母親執意工作的決心。

再後來,幾個孩子陸陸續續都參加了工作,隻剩下年紀最小的舅舅還在讀書。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母親參加工作沒幾年,外公就因為常年的過度勞累,患上嚴重的頸椎病,過幾年又得了肝病,仿佛一夜之間,人一下蒼老了許多。

那時的外公,也不過才剛過50歲。

由于想給家裡節省開支,外公總是不願住院,每次看完病,即使醫生堅決要求住院,外公也總是拿了藥偷偷離開。

後來,外公的病越來越重,每天大部分時間幾乎都躺在床上,那時的外公仿佛像個小孩,偶爾會鬧,還會跟孩子們撒嬌。

說到這,母親的臉上露出笑容,她說這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如此鮮活的父親。

回想起自出生以來,父親總是不苟言笑,每天都在為生存奔波,雖然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好像感覺真正相處的時間很短暫。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那是一個冬天,外公的病情急轉直下,送到醫院時人已經陷入昏迷,沒撐過幾天,就走了。

母親說外公走前嘴裡總是念叨一句話,這輩子沒讓孩子們真正過上好日子。

哽咽的哭腔裡,是對外公濃濃的思念和深深的不舍。

她說父親就像這個家庭裡最底層的存在,一輩子為子女鋪路,隻想窮盡畢生精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社會的“牛馬”

曾看過一個紀錄片,記錄遠在深圳打工的貴州年輕父親,艱難的過年回家路。

男人出生在貴州大山裡,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在媒人的介紹下結了婚。

妻子比自己小1歲,沒到法定年齡的兩人隻是擺了酒席,隻等到年齡了再領證。

婚後一年兩人就有了女兒,妻子卻在生下女兒沒多久後離家出走,從此消失,再也聯系不上。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男人為了養活年幼的孩子,隻能将女兒托付給父母,獨自一人外出打工掙錢。

電子廠的工作繁重且乏味,可男人卻不敢停下,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擔壓的他喘不上氣。

為了友善出行,他攢錢給自己買了一輛二手摩托。

眼看一年的忙碌又到尾聲,終于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往年回家他總會為回家的路費心疼。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對他來說,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節省下來,他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零食玩具,還可以給父母買一身過年的冬衣。

看着眼前的摩托,他在心裡下了一個決定,今年要靠它帶自己回家。

深圳到貴州老家1200公裡,一路順利的情況下男人要騎4天才能到家。

奈何天不遂人願,越到回家的路越難走,寒冬臘月,一路不是下雨就是下雪,路滑難行,男人在路上不知摔了多少回。

最嚴重的一次整個人摔出去幾米遠,緩了好一陣才重新爬起來。

一路坎坷,男人終于趕在除夕到家。

看到焦急等待的女兒,此刻作為父親的他來不及休息,馬上拿出給孩子精心準備的禮物。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在外奔波的心酸,都化成濃濃的父愛,隻想全部給孩子。

男人隻是無數父親的縮影,奔波在社會最底層,雖不能給孩子世界上最好的,卻已經将自己最好的一切,毫無保留的付出。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被忽略的無聲父愛

父親在家庭中總是不善于表達,比起口頭上的愛意,他們更傾向于行動派。

随口一句想吃的菜肴,晚上回家就會出現在餐桌上,喜歡的禮物,也總是會在某個清晨出現在卧室門口。

雖然父親做了很多,卻總不是家中“讨喜”的那個人。

相比起父親的威嚴,孩子們都會更喜歡溫柔善解人意的母親。

可父親卻從不會為自己辯解,習慣了愛意的沉默表達,恍惚間會讓人忽視他們心底其實也有脆弱的一面。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辛苦從來不在家裡抱怨,或許是覺得抱怨無用,反而還會給孩子帶來負能量,他們隻會選擇咬牙忍下,默默承受。

父愛無聲,卻無聲勝有聲。

長大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底層人”,就是父親

結語

父親雖是“底層人”,父愛卻是恒久不熄的。

作家梁鳳儀曾說:“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或許你的父親沒有達到你所希望的高度,但請相信他一定付出了全部努力,多一些了解與包容,少一些怨怼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