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養老金的參與程度不足,如何破題?

作者:澎湃新聞
個人養老金的參與程度不足,如何破題?

2022年11月4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先行城市(地區)開始試點,到目前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開戶人數也已經超過5000萬。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的實施對于改善大陸養老體系第一支柱獨大且面臨長期收支不平衡,第二、三支柱的覆寫面和發展水準不足的現狀有着積極作用。同時,它也有助于提高勞動者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進而更好地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

然而,截至2023年年底的統計資料表明,個人養老金開戶後實際儲存資金的人數不足1/3,人均儲存資金僅2000多元,與每人每年1.2萬元的繳存上限有較大差距,實際儲存資金總額僅為200多億元。顯然,居民對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與程度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程度不足,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

首先,從繳存能力上,個人養老金是居民自願參與、自負盈虧的一項個人理财支出。這意味着,它需要完全從居民的個人收入中支出,即個人的收入水準直接影響其為退休儲蓄的能力。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2月底公布的資料,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低收入群體可能難以在滿足目前生活需求後還有餘力為個人養老金儲蓄。

其次,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對不同人群各有其局限。對于低收入并不需要繳納個稅的群體,稅前扣除的特點毫無優勢。而遞延的3%稅率反而有帶來更多稅收負擔的可能性。對于高收入區間的居民而言,12000元的全年額度又顯得有些不足。

另外,居民的金融素養也影響着個人養老金參與程度。金融素養是個人了解和有效運用金融知識、技能,改善個人和社會金融福祉并參與經濟生活的技能、動機和信心,進行金融相關決策的能力。上海進階金融學院(高金)與美國嘉信理财(嘉信)聯合釋出的《中國居民金融素養報告》中,分為貨币與銀行、收支與信貸、儲蓄與投資、消費者權利和責任、财務規劃、安全與保障六個次元,對居民金融素養水準進行了評估和衡量。

那麼,金融素養如何影響到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程度呢?

首先,良好的金融素養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長期規劃意識,尤其是養老規劃的意識。相對于儲蓄和投資,一些人可能更偏好于即時消費。另一些人可能更傾向于關注眼前的需求,而忽視了長期退休規劃的重要性。金融素養的六個次元中,科學的财務規劃就包含長期規劃尤其是養老規劃的内容。

素養的提升,也有利于改變因居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不信任而導緻的意願局限。不信任的來源是多樣的,有的是對于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方式、收益率、提取條件等細節了解不夠,擔心自己的養老金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另一些則因為養老金制度的曆史問題,如管理不善、投資虧損等,降低了對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信任度。還有一些人認為養老金的回報不夠吸引人,是以缺乏通過個人養老金制度來補充養老的意願。對于養老金和養老規劃的正确認知,也是金融素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金融素養有助于建立個人養老金所需要的科學規劃養老和實踐的能力。高金-嘉信釋出的《2023年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數》顯示仍有高達98.0%的受訪者尚未為自己制定符合行業标準的财務規劃。而養老金規劃本身是财務規劃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需要對目标、工具都有一定的合理認知。目前看來,養老規劃的能力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除了規劃的能力,還需要有将養老規劃付諸具體實踐的能力。如何更好地繳存個人養老金是另一個問題。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釋出的報告顯示,約40%的受訪者僅聽說過個人養老金制度,但不了解,12%的受訪者通過該調查第一次了解該制度。另一組來自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4月,可供選擇的個人養老金産品共746隻,其中理财類産品23隻,儲蓄類産品465隻,保險類産品71隻,基金類産品187隻。這些資料指向了繳存個人養老金産品的另一個能力障礙,即了解和知曉資訊并作出适當決策的能力。和全市場的産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産品的可選數量不多,但絕對數量也不少。如何在這數百種産品中選出适合的産品,不僅僅要求居民有規劃自己目标的能力,也需要有了解金融産品的能力。

最後,金融素養影響養老安全。包含個人養老金在内的養老準備是一件長達數十年的長期工作,除了規劃與實踐的能力,還需要有維護自己長期金融安全尤其是養老安全的能力。在世界範圍内,居民金融素養都存在“一老一小”窪地的問題,即素養得分存在“倒U型”分布的特征。老年群體的金融素養偏弱,是導緻養老金詐騙高發的原因之一。金融詐騙導緻的經濟損失,也會直接影響到個人養老金的繳納以及居民的老年生活水準。

總的來說,目前個人養老金參與程度不足既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針對居民的意願不強烈,從外部可以通過改善環境進而提升個人養老金參與程度,例如:配套一些“預設組合”來減輕居民投資組合的選擇難度,做好政策優化,針對不同收入群體出台合理的個人養老金優惠政策,提高政策宣導和金融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來更好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健康長遠發展。

此外,如何通過居民金融素養教育提升個人養老金參與程度也尤為重要。一言以蔽之,培養能力,培育意願。監管機構作為金融素養教育的統籌方,建立架構完善規則提供素材,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金融機構作為金融素養教育的主力,通過金融知識的普及、金融活動的參與,提高居民對金融産品、風險和收益的認知、增加對财務規劃的了解,對養老目标的重視。社會服務機構從社群防非防騙宣導、養老配套服務、社群金融實踐等方面,做好金融素養“從雲端到生活”的銜接,推動個人養老金參與程度的意願和能力提升。

(作者吳飛為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進階金融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