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作者:頂流草女孩櫻花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些小物件的背後,

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曾經,拍一張全家福,是多少家庭的新年儀式。

如今,誰還記得家裡那本厚重的相冊,封面土裡土氣,翻開發黃的相紙,裡邊夾着一張又一張的照片。

那些沒塑封的相片早已褪色,甚至發黴。

但,相片裡的景和物,卻是人們實實在在地經曆過。

第一頁可能是爺爺輩的全家福,那時的家庭很壯大,再翻幾頁,會看到父母輩的結婚照,還不是西裝婚紗照;小時候自己在影樓的照片……

正是這些照片,在時代洪流中抓住了變化的瞬間。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的生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最能直覺展現這種變化的,便是家庭。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我愛我家》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70年代,樸素年代”

這是車、馬和郵件都很慢的時代。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人們喊得最響的口号。

此時,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

那會大家還住在筒子樓。

每一層樓都有一個長長的走廊,兩邊排開是一個個單間,樓道即廚房,廁所和澡堂都是公用的。

每天一到飯點,油煙四起的樓道是一陣陣談笑吵鬧,時不時還飄來炖菜的香味。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這種筒子樓的原型是蘇聯的赫魯曉夫樓,曾被大量推行。這些樓現在被叫做老破小,但以前算得上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因為,那時隻有在事業機關工作的人才有資格分到這樣的房子。

這一方小天地,撐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那時候,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跑到樓下吼一聲“XXX,下來”,便結伴肆意玩耍。

扔沙包、滾鐵環、跳方格……無論時隔多少年,想起來嘴角依然會帶着笑。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那也是個物資匮乏的年代,人們需要憑票換物。小孩子幫大人排隊換購,是那一代人的日常。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1999年的春晚,獨幕喜劇《昨天、今天、明天》的一段對話,就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崔永元:我聽出來了,這個定情物實際上就是沒送成,那結婚的時候就得有像樣的彩禮,有沒有?

宋丹丹:說出來都不怕大夥笑話,他家窮的管啥完應沒有。

趙本山:别巴瞎,當時還有一樣家用電器呢!

崔永元:還有家用電器呀?

趙本山:手電筒麼!

手電筒也算得上一種電器,這是獨屬于那個年代的幽默。

而在當時的闊綽家庭裡,講究的是“三轉一響”。“三轉”指的是自行車、手表與縫紉機,“一響”指的是收音機。它們,又叫做四大件。

那時,男方擁有這四大件,才有底氣去提親。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自行車,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驕傲,一輛“永久”便是現在的寶馬。

當時,上海永久打出“與夫妻同行,永久最好!”的廣告語,那時的自行車寫滿了普通人的故事。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是一個單車即财産的年代。一個人的單車丢了,警察局都會對此立案偵查。

而手表,則是相當于奢侈品的存在。

看手表的姿勢一定要夠拉風,先一個擡手,再對着天空,慢慢亮出手表,巴不得讓所有人都看到。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那時的媽媽們,個個都是縫紉好手。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不是開玩笑。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不可不提的,還有老相框。一個家族的傳承與變化,都在這裡面。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畢業時的小叔子、結婚時候的爸媽和小時候的全家福……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那時,結婚照走的是簡潔風。

兩人身着草綠色軍裝,戴着五角星帽子,背對着白牆,肩并肩一起看向鏡頭。

這張結婚照,是當時少有的儀式感,寫滿了父母的誓言和承諾。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來自知乎@CVC攝影

即便那時的生活遠談不上富足,但人們心态卻很平和。

北大教授金開誠在《書齋的變遷》一文,寫出自己和家人是如何在10平米的空間生活。

“房中有兩張書桌,一張給孩子用,以便她好好學習。半張給夫妻備課寫文章,另外半張亦歸她,用來準備一日三餐。

房中還有一張雙人床,晚上睡三個人,白天便成為我的工作之處。無非是搬一張小闆凳坐在床前,把被褥卷起半床,放上一塊沒有玻璃的玻璃闆,就可以又看書又寫字。

藏書就在床下,往往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床上來用。”

那時他們堅信,隻要靠雙手努力奮鬥,在貧瘠生活裡也能長出花來。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80年代,激情年代”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人們竭力奔跑,努力抖擻掉70年代的包袱。

随着打工潮的興起和市場的活躍,人們的錢包變鼓了,生活水準也随之上升。

很多人離開了筒子樓,搬進了單元樓。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在裝修上,人們開始注重家庭的裝飾。

首先,給客廳的白牆漆成綠白色,頗有一絲雅緻。

在家具上,組合櫃成為當時的潮流。桌面開始有一些精緻的擺件:座鐘、陶瓷杯和綠色台燈。

人們越來越追求一種生活的品質。

在家庭電器上,四大件也跟着更新,變成了“新四件”:彩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曆史剪影

當時的一台彩電高達600塊,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有人回憶稱:小時候看電視,都是蹭來的,要麼去奶奶家,要麼去村口的商店……

到了1983年,中央台播出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

從此,打開電視看春晚,和節目一起跨年倒計時,成了無數中國家庭的必備活動。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王景愚、劉曉慶、馬季、姜昆

那時的電視劇也都很經典,《紅樓夢》、《濟公》、《上海灘》和《排球女将》……

一到點,很多人便蹲守在電視機面前,跟着劇情或哭或笑。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1 | 《紅樓夢》

圖2 | 《排球女将》

還有露天電影,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娛樂之一。那時候,人們都是自己帶着闆凳或席子,熙熙攘攘、熱熱鬧鬧。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再之後,随着中日建交,人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追捕》、《阿信》、《排球女将》、《鐵壁阿童木》等等國外影視劇,湧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1 | 《追捕》

圖2 | 《阿信》

那時候,爸爸們熱衷模仿高倉健的風衣打扮,家裡也張貼起了各類明星海報。

一台小小的電視機,便凝聚起了中國家庭團團坐的歡樂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再說回洗衣機,那時候還分單雙缸洗衣機,新生代們一定很陌生。因為它早就變成了古董,退出人們的生活。

但在80年代,它還是新奇玩意。

一開始的單缸洗衣機,還是洗脫一體。後來出現的雙缸洗衣機,則是一邊洗衣服,一邊脫水。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與此同時,私人飯館也迎來了春天。

1980年,北京第一家個體飯館“悅賓飯館”開業。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随後,越來越多的私人飯館出現在大街小巷。

甚至還多了不一樣的選擇:洋快餐。

1987年,中國第一家肯德基落腳在北京前門的繁華地段。

那時候的宣傳還很接地氣,一出場便打出“美國肯德基家鄉雞”的口号。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會,套餐還不是經典的“薯條漢堡可樂”的搭配。

點上一份9.9元的套餐,便囊括了:兩塊原味炸雞、一個雞汁洋芋泥、一塊面包、一份卷心菜沙拉,再搭配一杯百事可樂或美年達橘子汽水……

人們嚼着這新鮮炸雞,喝着汽水,心裡感歎着:原來,這就是洋玩意啊。

此外,那時的人們也熱衷于用膠卷相機,記錄生活的細枝末節。

比如和朋友們的玩耍聚會、小孩子的成長、過年時的全家福……

而父母的結婚照,也變成了西裝婚紗照: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CVC攝影

當然,也有人喜歡去影樓拍照。

一來有專業師傅把關,二來有各種背景紙可供選擇:天安門、布達拉宮,或者國外景點等等。

即便擺拍痕迹嚴重,畫風奇特,但人們仍然樂此不疲。因為這些背景紙,便是當年的濾鏡。

那時,膠卷照從拍攝到洗出來,是需要等待的,并不像現在手機一點一按便拍好。

于是,人們更珍惜這一張張照片,會專門用相框裱好一張照片,或是放進一本相冊。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正如這些彩色照片,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滋有味。

此時,自行車也慢慢被機車取代,一切都在跟過去告别。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90年代,變化年代”

1987年,錢天白向世界發出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與世界接軌。

這句話,奠定了90年代的基調。

1993年,國家宣布放開糧油商品的供應,從此告别了憑票購物的時代。

90年代中期,中國電視機年産量已經高達3500萬台,已經滿足了大部分家庭的需要。

那時候人們或許在讨論《渴望》、《封神榜》和《三國演義》。

“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衆皆歎宋大成”一句話喊出了多少人當時看《渴望》的心情。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劇中主角們的情感掙紮和欲望,也正如這個年代的人們:看似内斂,但其實逐漸開放。

那會,中國孩子們都在電視機前追着兩個泳裝兄弟,跟着他們環遊世界。

這個動畫便是《海爾兄弟》。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片頭曲一響,許多人的童年記憶都随之喚起:“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傘、天冷穿棉襖、天熱扇扇子”。

這個動畫,是當時風靡萬千家庭的海爾冰箱,斥巨資拍攝的。

那時,人們也擁有了一台淺綠色的冰箱,上邊用于冷凍,下邊用于冷藏。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會,《我愛我家》正在電視上熱播,劇中人也是當時人們的狀态。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比如剛買上BP機的賈志新,就忍不住炫耀:“5247711呼8829,不信你呼一我試試。”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也是當年父親們别在腰間的裝備。隻要b p機一響,人們便迫不及待找到公共電話亭直呼回去,念出一串号碼,便連起電話那端的人。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當時,不同代碼代表着不同的“暗号”,甚至有人發明了特有的數字表達。

一串簡單的數字,卻藏着當年人們的小心思。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摩托羅拉的bp機是當時的标配,而同牌子大哥大則是更闊綽家庭的選擇。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還有席夢思床墊,一句霸道的廣告語——“不是所有的床墊都叫席夢思”,讓它從此成為了無數家庭的标配。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也是在這個時候,小霸王遊戲機出現了,小孩子的童年有了新的“小夥伴”。

1993年,小霸王推出第一代學習機,還請了成龍做代言人。一句 “同樣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的廣告語家喻戶曉。

打着學習的幌子玩遊戲,是這一代孩子的默契。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那時,人們還是用錄音機聽歌,按下開關,把錄音帶放到卡倉,再按下播放鍵,慢慢聽,一個下午就過去了。

這時的華語樂壇正值“神仙打架”,家家戶戶都收藏着林志穎、BEYONG和周傑倫等港台明星的錄音帶。

聽到一首歌,人們便能立馬說出這是哪張專輯,哪一年發行。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聽過錄音帶的人,勢必都幹過這樣的事:用鉛筆倒帶聽歌、整齊把錄音帶碼在一起、給盒子貼上膠紙防磨損……

牆上也早已貼滿港台明星海報,比如劉德華、林青霞、鄧麗君……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下館子”也逐漸成為一個家庭的日常。

當年,肯德基掀起的洋快餐之風,又讓“後起之秀”麥當勞助推了一把。

1990年,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羅湖區的商業街開始營業。

此時的人們大概不會想到,這個洋玩意在十幾年後,會成為人們的日常飲食。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在衣物上,人們也開始追求更多的時尚。真維斯、班尼路和以純等專賣店或外貿店,成為了人們最常逛的地方。

媽媽們也開始打扮起來,梳妝台上多了化妝品,腳下則穿上了當時最時髦的塑膠涼鞋。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1994年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事:一個叫“網際網路”的新鮮玩意,開始進入到中國平常百姓家裡。

那會,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上網沖浪。

而往後,這一年被人們稱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元年。

到了1999年,一個叫馬雲的青年爬完長城,決定要建立一個“不一樣的”的公司。

待他回到杭州,便在一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創立了阿裡巴巴……

90年代的這些變化,就像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擾亂了空氣,卻在往後的日子引起了巨變。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Alain Le Garsmeur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千禧年,嶄新時代”

悄然而至的千禧年,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新世紀的開始。

此時,家庭消費随着“中國速度”飛升起來。人們的生活标配變成了:汽車、商品房和娛樂消費。

住房,是中國人永遠關心的主題。

2000年,商品房一經推出便炙手可熱,人人搶購。

紅木家具也在此時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此外,交通的發達和便利,也掀起了一波旅遊熱和留學熱。

而即時通訊,則進一步縮短了人們的距離。

人們津津樂道:地球村不再是夢想。

2004年,小靈通因成本低,資費便宜,在中國市場脫穎而出。那時,它還有另一個名字:“窮人的蜂窩”。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此時的資訊來往,還隻能用簡單的文字,沒有花裡胡哨的表情包。但聰明的人們,還是發明了更多有意思的表達——比如用各種符号打成的表情。

也許,人們的表達方式是有些笨拙,但卻充滿了心意。

當時的短信最高儲存量是200條,人們會細細甄選資訊,儲存最有紀念意義的短信;甚至有的人手抄短信,隻為了留下那些字句帶來的美好。

再到後來的諾基亞,那個“握手”開屏的頁面,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那時,人們常用“磚頭”來調侃摔不爛的諾基亞。如今,已成為一種過時的笑話。

待到2005年後,大多家庭都擁有了一台手機。

那也是VCD機最紅火的時候。

哪怕最高分辨率隻有352*240,也不妨礙人們沉迷于此。

因為最新大片如《A計劃》、《警察故事》等,緊張刺激的劇情早就把人們思緒全部帶走。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一部VCD機,便是90後的集體記憶,也是他們最早的電影啟蒙。

當碟片卡頓,人們便會拿出清洗劑噴一噴、擦一擦,再放進碟機繼續播放。

更有意思的是,人們還會用VCD唱卡拉ok。

周末,大家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機裡的MV,拿着麥克風,跟唱着一句句歌詞……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我愛我家》

一直到2009年,VCD被人們淘汰,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可從前那些場景,哪怕再過很多年,估計也忘不了。

那時候,MP3和MP4也還不是老古董,無數年輕人用它聽了一遍又一遍周傑倫、艾薇兒和林俊傑的歌。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而小孩子,則在電視上收看了很多外國動畫:《神奇寶貝》、《數位寶貝》和《蠟筆小新》等等。

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個新的玩具:數位暴龍機、四驅車、YOYO球和遊戲王卡牌……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此時,大頭貼也正在學生圈風靡。

那會,拍照前會和朋友們精心挑選卡通背景,凹盡各種造型,拍完便貼在錢包、留言本上。

如今回憶起來,誰還沒有過這般青澀的校園青春。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電腦也已進入中國的大部分家庭。

這會還是厚重的電腦桌上型電腦,打開頁面是最原始的灰色系統頁面,上網還是靠撥号上網。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平時,網速能達到50kps已算不錯,也僅限于打開幾個網頁和qq聊天。

電腦上的遊戲,無非是掃雷、三維球、單機遊戲,或者一些簡單的網頁遊戲。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圖 | 掃雷

那時候,判斷一個人會不會電腦,全看這人的打字水準。

市場上甚至還有專門的打字班,想必每個“打字人”都經過金山打字通的遊戲磨練:

在“激流勇進”關卡,打不出單詞,青蛙便要撲通地掉進河流;

在“警察抓小偷”的關卡,敲下一個字便開始驚險的“貓抓老鼠”的追逐……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網購,也開始在這個年代掀起一個小浪花。

2004年,阿裡巴巴開始試水網購。

那時人們隻當它是昙花一現的存在。這會嘗試網購的,一般都是電腦發燒友。

此時的網購還像雜志訂購,要先去銀行轉錢到對方賬戶,對方收到錢後才開始寄東西,用的還是郵政快遞。

全民網購的熱潮,要到2008年後才逐漸形成。

比起網購,人們更喜歡的是網上聊天。

同年,中國的SNS也發展迅速,出現了51.com、開心網和校内論壇。

人們開始線上上與熟人聊天,變成了“網路上的芳鄰”,甚至帶着新鮮勁去qq聊天室沖浪,“穿”着一身qq秀,和陌生人聊天。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人們也喜歡在網上表達自我,開始在部落格和QQ空間發表文章和說說。

甚至,部落格也變成了名人發表資訊的平台,比如李湘就曾在部落格,發表了和李厚霖的離婚資訊。

那一年流行語是:你偷菜了嗎?

有的人甚至會定好鬧鐘,一到點就去偷菜。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到了2009年,新浪微網誌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智能手機也随之出現。

這重新整理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手指一滑,就是一個按鍵手機時代的結束。

同年11月11日,淘寶推行了商城促銷日。這本是個無意之舉,卻為未來的“雙十一狂歡”埋下了伏筆。

這個世紀最初的十年,一切發展都很快,就連愛情似乎也變成了一種速食。

這種飛快的發展,也裹挾着一顆顆浮躁的人心。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10年代至今,

我們的時代”

新世紀的十年,早已奠定好一切。

2010年,喬布斯帶着一部“最薄的手機”出現在蘋果的釋出會上。

正是那部曾線上下賣斷貨的iphone4。

往後,不同品牌的手機在每一年都會推陳出新,讓人們眼花缭亂。

人們對款式喜新厭舊的速度,還跟不上産品的疊代。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2011年的1月,微信誕生。

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綠色圖示,将會大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次年,微信推出了免費視訊、語音通話功能。這讓人們不再是撥号打電話,而是直接語音通話。

再過四年,微信紅包也出現了。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2014年,支付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廠商。

人們出門購物,不再是打開錢包拿出現金,而是掃碼支付。

隻需要用指尖劃幾下,人們就已經在網絡上完成了貨比三家,再一鍵下單便能拿到遠在千裡的快遞。

甚至,人們吃飯不需要在廚房忙活,也不需要下樓找餐廳,而是在手機打開app,外賣員便會送上門。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些年的變化,也足以改變一個節日的含義。

雙十一,一開始隻是高校的光棍節文化,最終在電商推行下變成一個購物節。

我們從2G沖浪到4G時代,再到如今的5G時代。

“小康家庭”從一個口号,慢慢成為了現實。

智能家居,已不再是科幻片的場景,成為現實。

人們的一個按鈕或一句話,便可以讓機器們打掃整個屋子。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手機,變成了人們的命根子,丢了手機就像丢了魂。

同時,也讓人們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

社交網絡越發達,線下的人際關系反而越被人們忽略。

人們很容易在網上聊嗨,但對線下的關系卻很難踏出第一步。

于是,餐桌上的人們雙目皆對手機,而不是對方的眼睛。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内卷”也慢慢成為一種現象,人們開始996、007式地奮鬥。

大部分年輕人的身體,卻早早得了各種職業病。

随着人們垮掉的身體,還有情緒。

人們齊頭并進,又擠得頭破血流,隻是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

一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代。

新事物打起一個浪花,轉瞬間,它便會淹沒在衆多浪潮之中。

我們身處其中,可能會有些“當局者迷”的感覺,有時也難免迷茫、困惑。

但又正因我們生在這個年代,是以才更需要奮力地生活,去感受這個時代的一切,并認識到其中的問題。

中國家庭記憶50年:忘不了的老故事,回不去的舊時光

寫在最後:

正如羅大佑的歌裡唱道: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縱觀過去的幾十年來,我們從物資匮乏的年代,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從筒子樓到商品房,從“三轉一響”到智能家居,從黑白電視機到網際網路電視……

家庭變遷的幾十年,也是中國巨變的幾十年。

而我們,也都是這其中的一部分。

如今,我們的生活早已上了不止一個台階,但同時也被這快節奏的生活推着,時常忙到喘不過氣,總感覺缺少些什麼。

我們開始會懷念80、90年代,想念那時的人和事。

似乎,過去的日子自帶一層濾鏡,它們總是自由而美好。

人們唏噓道:這些美好早在時代的巨流中消散。

是啊,變化太多太快了。正如崔健的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變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日常。

人們在不斷地衡量新舊事物,是該迎接,還是抛棄?

這些選擇,充斥在這個時代。

或許,如何在這快速的變化中自處,是這個時代每個人的命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