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作者:星磚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5月12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指導,廣東省護理學會、廣東省嶺南南丁格爾護理研究院主辦,人之初雜志社、廣東衛生線上承辦的“嶺南名護大講堂”科普直播正式開播。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首場直播活動由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學科帶頭人、廣東省護理學會理事長成守珍領銜,省護理學會靜脈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利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外科護士長王海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靜脈導管門診屈盈瑩、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護理部副主任李佳、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護士長衛建甯共同參與。活動由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吳佳儀主持。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護士小姐姐們甩掉“班味兒”,換上靓裝上直播,當“主播”講科普,專業的内容講得既通俗又易懂,吸引了4.5萬人打卡“廣東衛生線上視訊号”直播間,為她們瘋狂打Call。

更令人動容的是,當天是國際護士節,直播結束後,粉絲們感謝護士們的付出,遲遲不肯轉場,在直播間不停地刷屏祝福:天使們,節日快樂!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服務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是衛生健康事業重要組成部分。随着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護理的知識和技術也日新月異,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護理專家。

成守珍表示,希望通過打造一檔護理系列科普講座《嶺南名護大講堂》,把前沿的護理工作、專業知識傳播給群眾,增進社會對護理工作的了解。這是省護理學會成立95年以來的首創。

今年的《嶺南名護大講堂》直播活動共有5期,将圍繞護理的靜脈治療、老年、傷口、惡性良性腫瘤、糖尿病護理開展科普,“主播”們均是來自廣東護理界的翹楚、骨幹專家,她們首次通過直播互動的方式,把專業護理講明白。

首場直播關注的是

“打針”的那些事兒

由廣東省靜脈治療護理專家聯袂科普

她們都分享了哪些幹貨

一起回顧

▼▼▼

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含金量高

在很多人概念裡,護士打針隻有簡單快速的三步操作。其實,執行靜脈治療前後需要護士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進行一系列的評估。

省護理學會靜脈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利芬表示,護士執行靜脈治療操作前要了解病人的診斷、評估病情、了解藥物使用和配伍禁忌、評估血管情況以選擇打點滴工具等。過程中,還要根據情況調整打點滴速度,觀察病人是否有過敏、發熱、紅腫熱痛等不适。

另外,并不是會打針的都能稱為靜脈治療專科護士。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必須經過嚴格的人體解剖、生理、病理、影像、藥理學等理論知識學習,再強化訓練掌握置管技術維護技術和并發症的判斷處理等技能後,通過稽核方能持證上崗。

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含金量相當高。省護理學會早在19年前就已建立了專科護士培養體系,至今已經培養500多名靜療專科護士,覆寫全省各級醫療機關。

拔針後出現淤青

與這一小動作有關

随着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靜脈治療的工具也更人性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外科護士長王海英表示,靜脈打點滴使用的工具也不斷改進,易刺破血管的一次性頭皮鋼針越來越少在打點滴中使用,取而代之的靜脈留置針,針進入血管後鋼針可以退出來,隻保留柔軟的導管在血管裡,即便輕微活動也不容易腫脹。

雖然現在有紅外線穿刺技術、超聲引導下置管技術,但有些特殊情況也會導緻打不上針,如疼痛、緊張或外傷後血管收縮及血容量不足等等。

對于拔針後皮膚有淤青,王海英解釋,淤青跟拔針後摁壓方法不對及摁壓時間不足有關,導緻血液滲到皮膚下面,出現淤青。“按壓方法是在拔針時用三個手指将中指的指尖,對準皮膚的針眼,然後順勢将食指和無名指同時壓在血管的上方,持續按壓3~5分鐘,保持不要揉搓,也不要屈肘。”

對于針口感覺疼痛,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護理部副主任李佳解釋有三種原因:一是剛穿刺時的刺痛感,這是一過性的,無需擔心;二是藥物對血管造成的刺激,這種情況需将滴速調慢或使用中心靜脈導管;三是針頭出現移位或者是脫出了,一定要立即通知護士處理。

李佳強調,當針口疼痛是持續的、沒有減輕時,需由護士做專業的處理。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趕時間也不可

自行調節打點滴速度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患者想把點滴速度調快。

“自行調節打點滴速度,這是不可取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靜脈導管門診屈盈瑩表示,補液速度與病情、藥物、年齡有關,如輸入脫水的藥物可以調快速度,休克的病人補液速度也可以調快,老人心髒功能不好則需要将速度降低,一些特殊藥物還要使用精準的打點滴泵來控制速度……

不管有多急的事,都要把健康放第一位,打點滴速度應由專業醫護來幫忙做調控。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患者居家護理不可掉以輕心

打點滴港是長期治療的病人留置的打點滴器械,李佳介紹,患者日常護理需注意保持針頭不移位和避免回血問題。同時,要學會觀察打點滴港是否暴露出打點滴管周圍的位置,周圍是否有紅腫,摁壓是否有疼痛,手臂是否有活動障礙等。

“如沒有以上問題,打點滴港的患者的日常活動是不受影響的,如掃掃地、打打麻将等。”李佳提醒,日常要注意避免撞擊和抓握打點滴港,不要提重物,不要做引體向上、舉啞鈴等大幅度活動。

她特别強調,如打點滴港周邊發現皮膚紅腫切勿大意,一定要馬上醫院處理,不建議自己塗抹藥膏,以免耽誤病情。

PICC是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化療的生命線。屈盈瑩建議,患者日常需做到“三行五不準。”

  • “三行”:一行指日常生活可以自理,簡單的家務勞動可以進行;二行指低強度體育活動可以進行;三行指用淋浴的方法進行個人衛生清潔。
  • “五不準”:是不準浸濕留置位置,不準用力大幅運動,不準提5公斤以上重物,不準長時間受壓,不準扯導管。

這一類患者應如何預防血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護士長衛建甯表示,除了簡單輕松的日常活動可以預防外,還可以通過做握力球預防。“每握一次球停留3-5秒之後再放開,每天盡量分階段做200次,這樣可以促進導管周圍的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發生。”

護理科普直播開講!嶺南名護科普“打針”背後的秘密

記者 | 陳樂

編輯 | 任君飛 責編 | 張秀麗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