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酸湯馄饨的曆史,仿佛穿梭于一幅幅生動的畫卷。這道菜源于古代,最初可能是簡單的面食與酸辣湯的結合,卻在唐宋時期逐漸演變,成為流傳于市井街巷的美食佳肴。宋代《夢粱錄》中就有對“酸辣湯面”的記載,其酸辣開胃,與今日的酸湯馄饨異曲同工。想象着那年月,一位衣袂飄飄的詩人,于寒風中走進一家小館,一碗熱騰騰的酸湯馄饨,不僅是溫暖脾胃的良藥,更是慰藉心靈的詩句,從此,這道美食便承載了無數旅人的鄉愁與文人的雅趣。
烹饪步驟:
**主材料**:
- 馄饨皮 200克
- 豬肉餡 150克
- 雞蛋清 1個
- 韭菜碎 50克
- 生姜末 10克
**酸湯底料**:
- 白醋 50毫升
- 雞湯 800毫升
- 蔥花 10克
- 香菜 10克
- 鹽 适量
- 白胡椒粉 少許
- 辣椒油 适量
1. 将豬肉餡、雞蛋清、韭菜碎、生姜末、鹽适量混合,順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2. 取一張馄饨皮,放适量肉餡,對折捏緊邊緣,兩端輕輕捏合,依次完成所有。
3. 雞湯煮沸後,加入白醋、鹽、白胡椒粉調味,小火保持微滾。
4. 另起鍋水沸後下馄饨,待馄饨浮起即撈出,直接放入酸湯中。
5. 将馄饨與酸湯一同盛入碗中,撒蔥花、香菜,滴入辣椒油增香。
小貼士:
- 使用冰凍過的肉餡,更容易上勁,口感更佳。
- 酸湯提前熬好,味道更濃郁,冷藏後風味更佳。
- 煮馄饨時可加入少許食用油,防止粘連,增加光澤。
當一碗熱氣騰騰的酸湯馄饨端至眼前,金黃的湯色透着誘人的酸辣氣息,輕咬一口,皮薄餡嫩,酸、辣、鮮、香在口腔中交織舞蹈,仿佛能聽到每一滴酸湯滑入喉嚨時的歡快之音。閉眼品味,那份由内而外散發的溫暖與滿足,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