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變異株KP.2在中國流行情況如何?張文宏最新解讀

作者:新華社客戶

從全球範圍來看,一種被命名為KP.2的新冠變異株正在蔓延。2月以來,由于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長較快,世界衛生組織于5月3日将KP.2列入“需要監測的變異株”。

新冠變異株KP.2在中國流行情況如何?張文宏最新解讀

據國家疾控局昨日(14日)釋出的新冠病毒KP.2變異株相關情況,截至5月12日,在大陸本土病例中共監測到25條KP.2序列。每周報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間,處于極低水準。

國家疾控局表示,大陸現階段的主要流行株構成比排在前三位的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從廣東本土病例中監測到KP.2變異株。

什麼是KP.2變異株?

KP.2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JN.1變異株的第三代亞分支,也是JN.1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目前尚未檢索到KP.2的緻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較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發生明顯改變的報道。

國際上KP.2變異株的流行情況如何?

目前,JN.1變異株仍為全球優勢流行株。今年以來,KP.2亞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漸增加,從1月上旬的0.16%增長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國家KP.2亞分支流行程度相對較高,占比為10%~30%。

據美國CDC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5月11日的兩周内,KP.2變異株占到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這一比例僅為6%。

KP.2變異株突襲多國

據券商中國報道,今年以來,KP.2變異株在全球多國開始蔓延,KP.2亞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漸增加。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5月10日釋出的資料,目前,新冠變異株KP.2已經取代JN.1成為美國的主要流行株,KP.2的感染占比已經達到25%。

CDC發言人發出警告稱,病毒通過突變不斷發生變化,有時這些突變會導緻病毒産生新的變種。一些變化和突變使病毒更容易傳播或使其對治療或疫苗産生抵抗力。随着病毒的傳播,它可能會發生變化并且變得更難以阻止。

另據Global News報道,KP.2迅速在加拿大占據主導地位,截至4月28日,全國資料顯示,感染KP.2亞變種的病例占加拿大所有COVID-19病例的比例為26.6%,已超過其他JN.1亞變種。

同時,新冠變異株KP.2在英國似乎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Cov Spectrum的資料表明,KP.2和KP.1.1的組合占英國病例的比例達40%。

英國華威大學病毒學家、分子惡性良性腫瘤學教授Lawrence Young表示:“我們擔心這個KP.2會在夏天引起一波感染。早期證據表明,KP.2似乎比以前的亞株更具傳染性,但現在判斷它是否更危險還為時過早。”

美國傳染病專家羅伯特·墨菲博士表示,雖然症狀和嚴重程度似乎與之前的新冠病毒毒株大緻相同,但新變種似乎更具傳染性。墨菲敦促公衆了解新冠疫苗注射的最新情況,特别是那些因該病毒而出現嚴重并發症的風險較高的人。

到目前為止,這一變體尚未被證明會導緻更嚴重的疾病,疫苗也仍然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随着JN.1不斷變異,還會衍生出新的變異株,将繼續密切監測病毒的演變。

張文宏教授:

出現新病毒亞型将是常态,無需過度擔憂

新冠變異株KP.2在中國流行情況如何?張文宏最新解讀

新冠病毒處于持續的變異中,但仍很難突破奧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續處于變異之中一樣,變異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壓力下生存的常态。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聯合全國79家醫院資料,平台監測證明新冠奧密克戎毒株的變異與波動。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初以BA.5.2和BF.7為主,自2023年4月初開始XBB分型逐漸增多,2023年7月起,臨床樣本分型以XBB分型為主,EG.5增長較快,8月上旬新增發現FY.3.1和FL.13.2。世衛組織提到的“需要留意的”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中XBB.1.16檢出較多(包括FU.1),“監視下的”變異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s)中XBB.1.9.2及其亞型在2023年下半年占比較多,8月下旬檢出EG.5.1的子代EG.5.1.1,9月上旬檢出EG.5.1.1的子代HK.3,且HK.3在9-12月比例逐漸增加。10月下旬出現HK.3的子代HK.3.1及HK.3.2。2024年1月起出現JN.1,并在1-3月檢出均在70%以上,出現JN.1.1及JN.6等分型,截至4月30日,仍以JN.1檢出為主。

國傳中心對地下污水也進行了檢測,污水中新冠核酸濃度監測顯示, 2024年1月10日前後有一個新冠高峰,随後達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3月27日開始出現下降趨勢,4月中旬至今維持在3×104拷貝/L 水準,5月13日最後一次采樣的濃度為2.95×104拷貝/L。并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且該數值與第二、三輪感染高峰的間隔期濃度相似。

而在此期間,全國的新冠臨床疾病負擔并未出現大的波動,仍處于正常波動中。

目前監測資料提示,大陸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屬奧密克戎JN.1為主,而目前國際流行關注到了JN.1的子代亞型KP.2,截至5月12日,在大陸本土病例中共監測到25條KP.2序列。每周報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間,仍處于極低水準。後續雖然該亞型仍然會有出現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國際上該亞型雖然從今年3月起檢測到,美國CDC監測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診就診、住院人數以及死亡人數來看,未見人數趨勢的明顯上升,是以可以判斷KP.2後續的實際臨床風險有限。

未來我們仍然會強化對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監測,出現新病毒亞型将是常态,無需過度擔憂。

來源 | “華山感染”微信公衆号

編輯:鄭健龍

來源:羊城晚報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