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用于畢業論文,邊界在哪?多所高校發文規範

作者:新華社客戶

從泡圖書館,翻閱厚重的目錄索引尋找文獻,到網際網路興起後,利用線上資料庫與搜尋引擎查找資料,再到如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應用,技術發展正在一步步改變論文寫作的方式。

近期,各高校陸續開展畢業答辯工作,部分國内高校先後發文,就學生如何在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生成式AI,以及其在論文中的比例等問題作出規範。此消息一經釋出,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的讨論潮和關注度。AI能否運用于畢業論文的撰寫?記者進行了采訪。

AI用于畢業論文,邊界在哪?多所高校發文規範

AI能否運用于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AI使用要适度,獨立見解不可替代

“作為一個人工智能(AI)專業的老師,我認為在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輔助是可行的,但必須嚴格規範其使用。AI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和資料分析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文獻整理、資料分析和文法檢查等任務。然而,學生必須深入了解并掌握其研究主題,確定論文展示的是原創性思考和獨立的觀點。AI的輔助應主要局限于執行輔助性工作,而所有創新性的見解和深入的分析則應由學生獨立完成。”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範文濤說。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系阿一(化名)在寫畢業論文時運用了AI輔助。“在閱讀大量文獻之後,我用AI對文獻進行簡單歸類、檢索、篩選和提取觀點。但AI隻是輔助性工具,我不會把AI直接應用在創作論文的過程中。”華南師範大學可可(化名)會利用AI調整格式和“降重”,“我把混亂的文獻資訊全部集中在一起,讓AI幫我調整好統一的論文格式,另外将重複率高的句子喂給AI生成新的表達可以降低重複率。”

南方科技大學的陳同學認為AI對科研有較強的利用價值,但也不能忽視其負面影響,“科研時,做資料模型再進行分析要花很長時間,但AI短時間就能搞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效率。但是如果過度依賴,把它看成一個快捷工具,不去查閱相關文獻隻用AI,這對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弊無利。”

由此可見,AI在畢業論文(設計)中多起輔助作用,在格式調整、篩選文獻、引言撰寫等簡單工作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它仍舊難以替代人實實在在的“創作”。

範文濤認為,畢業論文(設計)的核心價值在于展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特定問題的透徹洞察。是以,學生在利用AI輔助畢業論文(設計)時,首先應確定自己對研究問題及其方法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夠獨立進行思考。此外,當AI輔助進行資料整理和分析時,學生應保證其研究視角和分析的獨立性和原創性,并遵守學術誠信的原則,準确标注所有使用AI工具的部分。

AI運用于畢業論文(設計)的邊界在哪裡?明确邊界,高校需設定相關政策和标準

伴随着AI的大範圍普及,有媒體調查顯示,84%的國内大學生使用過AI工具,“一刀切”禁用人工智能的使用已經不太現實,但濫用人工智能難免會出現“智”造論文的風險。

為此,大陸已經出台了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明确,學位申請人、學位獲得者在攻讀該學位過程中有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被認定為存在代寫、剽竊、僞造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經學位評定委員會決議,學位授予機關不授予學位或者撤銷學位。

高校該如何把握畢業論文(設計)使用AI的界限呢?範文濤認為,對于高校而言,應當建立明确的指導原則來把握AI在畢業論文(設計)中的使用尺度。高校可以設定相關的政策和标準,明确哪些類型的AI應用是被鼓勵的,哪些是需要限制的。

例如,可以鼓勵使用AI進行資料整理和初步分析,但限制使用AI進行整篇文章的自動生成。此外,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AI工具,確定學術誠信。

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已出台了大學生用AI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相關規範,提高學術研究的真實性、科學性和原創性。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大學生院釋出規範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其中繼續教育學院要求學生填寫問卷詳述是否使用AI,規定“如使用,須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體/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涉及事實和觀點引證的輔助生成内容,須明确說明其生成過程,并同時在畢業論文(設計)相應位置具體标注,確定真實準确和尊重他人知識産權”。

AI用于畢業論文,邊界在哪?多所高校發文規範

天津科技大學釋出的有關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檢測的通知也明确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時,應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避免過度依賴智能生成内容,確定畢業設計(論文)的獨立性和原創性。學校規定查重結果不得超過30%,AIGC檢測結果顯示的智能生成内容比例原則上不超過40%,學院将向超出AIGC檢測标準的學生發出警示。

福州大學2024屆畢業的所有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前定稿和答辯後終稿均分别進行AIGC檢測,AIGC檢測結果(疑似AIGC全文占比數值較高)将作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和校級優秀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選參考依據。

AI用于畢業論文,邊界在哪?多所高校發文規範

“高等教育+AI”,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讨論大學生應不應該利用AI完成畢業論文的背後,我們更應該看到AI出現給高等教育帶來的變革。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該怎麼要求?高校人才培養方式面臨着什麼機遇與挑戰?

例如,有網友質疑用AI檢測AI的合理性,“AI率會受到個人表達習慣的影響,而且論文‘降重’後的内容也會被誤标為AI生成,如果單純用AI來衡量原創性并不完全科學。”

也有同學認為AI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南方科技大學陳同學用AI撰寫了引言和總結部分,還利用它歸納了資料,但也發現了AI的問題。“AI有語病,相同意思的語句重複次數多,行文有時過于冗雜。”

AI輔助大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現象還帶來了大學人才培養的思考。

“你是要完成一個基本的學業任務?還是想做一位專業學者?對AI的态度應當因人而異。”可可說,“我覺得目前不少大學生的基本素養還未達到能夠獨立完成一篇符合規範的學術論文的水準。現在大學生畢業越來越難,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學院沒有明文要求論文的字數,但老師說學長學姐都寫3萬字以上,是以我們也要3萬字起步。對于我來說,我隻是去完成一個基本的學業任務,沒有學術深造的打算,寫畢業論文時我沒有嚴謹的學術語言,也不知道怎麼擴寫,AI在完成畢業論文幫助了我很多。如果想做一名專業學者,就要謹慎對待AI。”

範文濤認為,AI對高等教育帶來的優勢包括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使得定制化和個性化學習變得可能,以及促進研究方法和品質的提升。例如,AI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政策,也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智能推薦系統找到最适合他們的學習資源。

然而,挑戰也同樣存在,如學術誠信問題、資料隐私和安全問題,以及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潛在影響。是以,高校需要在推廣AI的同時,也要關注這些挑戰,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文 | 記者 孫唯 實習生 張梓欣

編輯:樊美玲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