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作者:cnBeta

“科學是一件非常進階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AI能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一定會更大!”

“我希望能和院士交朋友,他們應該可以給我很多建議和支援。”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創意制造”是成都市龍江路國小武侯新城分校科學課上最受學生們歡迎的一個話題。每次進行“頭腦風暴”,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小腦袋裡充滿了無限的創意。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5月13日,期待已久的“少年科學院”暨第五屆“新動集結、科創未來”樂新節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少年科學院正式宣告成立。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國小裡為何要成立一個少年科學院呢?學生在少年科學院能學到什麼呢?通過各種資源的連結,老師們又如何來看待這場發生在教室裡的變革呢?

生态課堂花樣多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這是我們這個組建構的微觀生态瓶。在這裡,生物、動物可以和我們一起循環,共同成長。”陳熙源是龍江路國小武侯新城分校五年級三班的學生,她所在的小組裡,大家不僅有明确的分工,還要根據微觀生态瓶的實時情況,不停地調整研究目标。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一開始,我們覺得蝸牛養得越多越好,但沒幾天就發現了問題。它們為了争奪有限的資源,開始打架甚至互相殘殺。”陳熙源說,從書本到生活,從争論到一緻,小組成員們學會了在不斷嘗試中發現、緩和到和解,科學研究需要團隊的力量。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龍小新城少年科學院首批設立生命科學、技術與工程等5個研究所,5個校外科技活動基地,将會邀請院士、科技副校長等專家擔任顧問,采取院士授課、博士指導,通過貫通培養、聯合培養、項目培養的方式,支援龍小新城“小院士”的成長。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目前,在生命科學研究院,正在開展“植物繪本”“養蠶記”“微觀生态瓶”“校園植物導覽手冊”“植物電子身份證”等特色項目,依托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校園生物多樣性單元,學生通過開展校園植物大搜尋、整理分析資料設計校園植物導覽圖,制作校園植物導覽手冊,研究校園植物分布特色。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培養“小院士”從科學思維抓起

少年科學院将面向全校學生遴選小研究員,不定期組織外出科考、科創類項目研學等,并推薦在其研究領域有所成效的學生參加各類科學、科創賽事,讓少年科學院成為同學們科學夢想起航的地方。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希望能和院士交朋友,因為我現在特别需要他們有新材料能夠支援我!”三年級的男生文一科是一個“科學迷”,他說自己最擅長、最熱愛的就是“人工智能”。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在學校的樂新節現場,專門設定了創意樂高、創意智造、創意程式設計、微觀生态瓶、科幻畫、電腦繪畫等展區,文一科擔任了科普講解員,在這一周的展覽時間裡,他将會為其他同學詳細介紹各個科技項目的亮點和特色。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少年科學院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學科融合、課程開發方面,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開發他們的實踐探究能力。”科學老師趙春梅表示,少年科學院可以連結更多的資源走進學校,走到學生當中,而少年科學院的成立也是學校、社群進一步互通互融,營造家庭、學校、社會、少先隊“四位一體”的少年兒童成長環境的重要舉措。

“小院士”要搞“大項目” 武侯這所國小有了“少年科學院”

以科學知識為載體,以能力培養為關鍵,以科學素養養成為核心。作為教育部首批全國中國小科學教育實驗區之一,武侯區聚焦教學課程變革、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實踐活動、場景資源建構,培育了一批個性鮮明、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國小成立少年科學院,将借助區内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優質資源,建立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創新人格培育為内涵的科學育人體系。

記者:胡曉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