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作者:惠農圈-阿真學姐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做父母的最怕的是什麼?不是無兒無女,不是沒有老伴,而是沒有錢。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錢都給了兒女,記得給自己留點退路。

父母都是無私的,對兒女的要求肯定是有求必應。

有的父母為了給兒女好的生活,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可結果現實啪啪打臉。

父母花光了所有的錢,供兒女上了好的學校,接受了好的學習,最終給兒女一個好的家庭。

他們總想着兒女有出息了,以後自己老了也能跟着沾光,結果卻出人意料。

兒女們不願意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覺得他們拖累自己。

最終的結果就是,父母晚年凄慘,跟兒女結下了仇怨。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村裡的孫爺爺有三個兒子,老伴因為心梗去世了,留下他一個人生活。

老伴在世的時候,三個兒子沒事就來家裡探望老人,可老伴走了以後,兒子誰也不來了。

原來,孫爺爺的老伴之前是醫生,在醫院裡工作,退休之後,每個月都能領到7000元的終身俸。

長年生活在村裡的兩個老人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花銷,每個月有2千左右就足夠了。

孫爺爺把剩下的錢都存了起來,想着以後生了病再用,可是老伴心疼兒子,每次兒子來,就把錢給兒子分一分。

有一次的大兒子一家來,他們隻帶了點水果,而孫爺爺兩個人卻張羅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吃飽喝足之後,大兒媳跟婆婆說,眼看就要寒假了,學校組織的冬令營,您孫子也想要報名參加。

婆婆問,需要多少錢?

大兒媳說怎麼也得七八千吧。

婆婆雖然心疼錢,可是也舍不得大孫子受委屈,于是瞞着孫爺爺把錢給了兒媳。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這件事後來被孫爺爺知道了,他勸老伴,不要總把錢給兒子,等以後咱們倆需要用錢的時候,該怎麼辦。

老伴不以為然,她覺得現在幫兒子,将來用錢,兒子肯定也會幫自己的。

由于老伴沒有節制的給兒子錢,導緻兒子們認為父母存款很多。

他們總想着,不跟父母要,父母就會把錢給另外兩個兄弟,于是三個兒子經常攀比的跟父母要錢。

可是,世事難料,老伴突發心梗,因為搶救不及時,最終離開了人世。

如今,老伴去世了,孫爺爺每個月的養老金隻有1000多元。

由于孫爺爺年紀大了,經常需要吃藥,每個月的養老金都不夠用的。

老伴剛去世的時候,兒子們還隔三差五的來看看老父親,可是來了幾次,父親都沒有給他們錢,後面幹脆不來了。

因為孫爺爺手上沒有積蓄,三個兒子看着兩手空空的父親,覺得他還是個拖累,于是都躲得遠遠的,生怕給父親養老。

沒有了積蓄的孫爺爺,晚年格外悲慘,他總是抱着老伴的遺像哭訴,當初讓你留點錢,你不留,如今留我一個人在這裡受苦。

看了孫爺爺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會譴責他的兒子不孝順,可是這就是人性最真實的寫照。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無私的父母,他們雖然日子過的艱難,卻還是想盡辦法給兒女創造好的生活。

有的父母一輩子存了幾萬塊錢,看到兒女過的有一點不好,就想着把自己的錢分給他們,讓他們的生活不再為錢發愁。

做父母的總是全身心的對子女好,他們覺得隻要自己對子女好,将來晚年自己不能生活自理了,才能得到兒女的善待。

可生活中有太多孫爺爺的縮影,他們這些鮮活的例子也告訴父母,不能提前把存款分給子女,哪怕子女跟你索要,你也不可以給。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之是以勸父母把存款看牢了,就是因為人心太複雜。

老人手上有存款,等将來這筆錢可能成為你的救命錢。

如果不看好它,以後的命運隻能掌握在兒女手中,聰明的老人才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

身邊很多例子告訴父母,有時候父母對兒女越好,兒女越不懂得感恩父母,反而還把這種對待看成是理所應當。

一旦兒女有了這種想法,那父母的晚年一般都會很凄慘。

有的父母手上有存款,他們也明白不給兒女錢的道理,可卻不知道如何拒絕兒女的索要。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拒絕給兒女存款,那不妨看看這位母親的做法。

周奶奶有一兒一女,老伴早就去世了,全憑她一個人把兒女帶大。

在街坊鄰居看來,周奶媽的晚年非常幸福,總是誇她有福氣,兒女都孝順。

每次聽到這話,周奶奶都笑着搖頭,說:

“哪裡是兒女孝順,分明是惦記我那點寶貝。”

周奶奶沒退休,之前是鎮上的中學老師,那時候老師的待遇還不錯,每個月到手2000多元。

周奶奶為人仔細,花錢節省,大部分的工資都被她存了起來。

兒女結婚的時候,周奶奶給他們一個人30萬,讓她們婚後不許再跟自己拿錢。

要知道,在2008年那會,3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

後來,周奶奶退休了,不服老的她開了一家補課機構。由于她本人教學經驗豐富,慕名而來的補課學生很多,周奶奶的補課班生意特别好。

周奶奶靠着補課班的收入,又攢了50萬。

今年76歲的周奶奶,身體也不太好了,眼睛也老花的厲害,實在是上不了課了,于是關了補課班,決定享享清福。

前不久,周奶奶把兒女叫來,告訴他們,自己手上有幾十萬存款,可是這筆錢,我活一天,都不會給你們。

等到我百年之後,這筆錢我也帶不走,到時候,我會把這筆錢分給你們,但如果你們不孝順我,拿就别想從我這裡拿到一分錢。

作為兒女,自然希望能繼承母親的遺産,于是接下來的日子,兩個孩子都很孝順。

且不論他們是不是發自内心的,但周奶奶卻擁有了一個幸福的晚年。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人到老年,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往往與如何妥善安排自己的錢财息息相關。

老年人在金錢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張和規劃,不應毫無保留地将所有财産都分給兒女。

兒女們應當學會獨立生活,尊重老人的财産權,不能依賴啃老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要明白,不是不信任兒女,而是要警惕人性的貪婪。

在兒女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适當資助,但并非無原則地給予。

當兒女生活穩定,不再需要經濟支援時,老年人應該保留自己的錢财,以備不時之需。

這樣既可以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在日後離世時,讓子女們自行處理遺産,減少紛争。

老年人要學會在金錢方面适度自私,自己的勞動成果應當好好留給自己享用。

貼補子女固然是關愛,但過度給予可能導緻子女失去獨立面對生活壓力的能力。

在子女真正需要幫助時,老年人可以伸出援手,但也要讓子女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要明白,金錢的流動并非單向的,老年人對子女的付出應當有限度。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寫在最後

身為父母,面對兒女跟自己要錢這件事,千萬得理性對待,不能說一分不給,也不能說全給。

記住兒女和自己索要錢的時候,一定不能給他們兩種錢。

1、别給子女享樂的錢

在現今社會,許多父母都希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其中包括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

然而,過度溺愛子女,尤其是通過提供大量的金錢來讓他們享樂,可能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首先,為子女提供享樂的錢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獨立性。如果子女習慣于依賴父母的金錢,他們可能會變得懶惰,不願意上進,總想着依賴父母。

其次,給予子女過多的金錢可能會導緻他們産生不正确的價值觀。他們可能會認為父母給自己錢是應該的,會讓子女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感恩父母的付出。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但不應該讓他們過度父母給的經濟支援。

總之,别給子女享樂的錢,而是應該教會他們自給自足,不惦記父母的存款。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2、别給子女還債錢

現在年輕人壓力大,經常超前消費,導緻欠了很多錢,有時候還不起,他們就跟父母要錢。

父母如果輕易給兒女錢還債,就會讓兒女沒有消費意識,以後還會繼續亂花錢。

作為父母,應該讓兒女知道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

我們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互動,讓他們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明白消費必須建立在合理的需求之上。

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參與公益活動,讓他們學會感恩和回報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成為既有責任感又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

做父母的,兒女索要這樣東西,千萬别答應!給了沒準成仇人

作為父母,千萬把存款留住了,别兒女一要就給,那隻會處成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