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作者:惠農圈-阿真學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燒香拜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祈福方式,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在寺廟中點燃香燭,跪在佛祖面前,訴說自己的心願。

正所謂心誠則靈,在燒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虔誠,如果你有心願想要對佛祖說,一定要懷着虔誠的心,否則佛祖是不會幫你實作心願的。

然而,很多人隻知道跟佛祖說自己的心願,卻不知道,除了心願外,燒香拜佛的時候還需要說兩個詞。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細節,導緻自己得不到佛祖的保佑。

如果你也不知道,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燒香拜佛的起源

檢視史書,佛教最早并非是大陸的宗教信仰,它最早起源于古印度。

創立佛教的人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一個王子。

說起王子的名字,喬達摩悉達多,大家比較陌生,不過他還有一個名字,釋迦牟尼,想來人人都聽過吧!

相傳,東漢時期,漢明帝在位期間,曾做過一個夢。

他夢到自己踩着五顔六色的雲彩來到了天上,看見很多頭上冒着金光的人在這裡圍坐着。

夢醒後,漢明帝問大臣們,這個夢有什麼說法呢?

有學問的大臣說,在西域有一個神仙,人們叫他佛祖,佛祖可以保佑當地的人無病無災。

漢明帝一聽,覺得有必要把佛祖請回來,以保佑我的百姓無病無災,保佑漢朝長盛不衰。

漢明帝讓大臣們去西域請來了佛家弟子和一些佛教經書,并且還在洛陽逐漸了寺廟,這座寺廟就是如今的“白馬寺”。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大陸老百姓開始信奉佛教,直到現在,人們也是逢寺廟就拜,為自己求一個平安好運。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第一個詞: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佛教的一句咒語,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在拜佛的時候卻不知道要說這個詞。

“南無”在佛經中有歸順的意思,“阿彌陀”有無量的意思,而“佛”是對有覺悟的人的一個統稱。

是以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們要歸順這位有覺悟的人,依靠他的指引,消除内心的煩惱和業障,進而擷取幸福的生活。

佛教中,有覺悟的人生活在一個非常美麗又快樂的世界,叫做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的管理者是阿彌陀佛。

他曾經許下48個心願,希望讓所有的人都能脫離苦海,不再受苦難的折磨。

關于阿彌陀佛的來曆,也有一個小故事。

話說從前有一個員外,他手下有很多長工,其中有一個長工叫阿彌。

阿彌為人老實,幹活也認真仔細,深受員外的喜歡,也正因如此,阿彌做錯事情,員外不會指責他,還不罰他工錢。

有一天,有一個長工在放豬的時候,不小心丢了豬仔,他害怕員外責罰,哭的不敢回府。

阿彌看到後,告訴他不用擔心,我來替你承擔過錯吧。

就這樣,阿彌告訴員外,因為自己粗心大意,丢了一隻豬仔,希望員外可以從他的工錢中扣除,以彌補員外的損失。

員外十分有錢,并不在乎一隻豬仔,于是就說沒事,下次注意就好。

這件事過後,大家都知道阿彌心善,再加上員外偏心他,誰做錯了事,隻要向阿彌求助幫助,阿彌絕對願意替他背鍋。

這種事情越來越多,員外也有一點奇怪,曾經做事認真的阿彌,怎麼最近老犯錯。

有一天,員外故意打碎了一個盤子,他把長工們叫來,生氣的問是誰幹的?

可是沒有一個長工站出來承認。

後來員外說,如果沒有人承認,那就所有人都扣工錢。

這話一出,大家都議論,該怎麼辦呀?并且都在指責打碎盤子的長工,怎麼不承認錯誤。

後來,阿彌站出來,他說是自己打碎的,不要扣大家的工錢。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員外心裡已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于是告訴阿彌,下工後來找他。

阿彌做完工作後去找員外,員外問他,這個盤子是我故意打碎的,你為什麼要說是自己打碎的呢?

阿彌說,其他的長工都有父母妻子兒女養,肩上的責任重,扣除工錢會影響他們生活。

隻有我是一個人,吃飽不餓就可以了,是以替他們背鍋,也沒關系。

員外聽到後,非常心疼阿彌,于是就準備給阿彌過個生日,讓他也體會一下有家人的感受。

阿彌生日宴會上,來了一個髒兮兮、滿身膿瘡的人,他抓起桌子上的食物就吃,絲毫不管其他人。

員外看見後,讓其他的長工把他趕出去,沒想到長工們嫌棄他太髒,于是就用木棍驅趕他。

阿彌見狀,趕緊阻攔,說我來背他出去。

隻見阿彌剛把這個人背到門口,那個邋遢的人就變成了一尊金光閃閃的佛像,而阿彌也飛上天去,一去不回。

衆人見狀都說,阿彌馱佛。

後來,人們也将“阿彌馱佛”寫作“阿彌陀佛”。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在佛經中記載着,人們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時,阿彌就能聽到,他就能幫人們清除罪惡,實作心願。

按照佛經的記載,阿彌生活在極樂世界,這裡是佛祖菩薩生活的地方,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婆娑世界,兩個世界相距十萬八千裡。

婆娑世界的人想要去往極樂世界,就需要經過不斷的修行,才能在身死後到達極樂世界。

婆娑世界的人,需要經曆生老病死愛憎恨的折磨,而且還要不停的輪回,飽受七情六欲之苦,但是極樂世界的人卻可以幫助他們擺脫這些苦難,成為佛。

佛家弟子經常念誦“南無阿彌陀佛”,以此來表達内心對極樂世界的向往,同時也通過誦讀這個詞,來清心,排除心中的雜念。

佛家弟子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還會雙手合十,這也是表達自己虔誠的一種方式。

我們普通人在燒香拜佛的時候默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排除心中的雜念,獲得佛祖的保佑。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第二個詞:感恩

一個人,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想要佛祖保佑你,那就需要學會感恩,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一切。

在燒香拜佛的時候,我們有求于佛祖,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能白受佛祖的恩澤,要學會感恩。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如果你想不勞而獲,佛祖也不會對你有求必應。

一位佛家弟子曾對我們說,佛祖是慈悲大愛的化身,他們隻會幫助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曾聽奶奶說過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就是關于燒香拜佛這件事的。

在城南五十裡外有一個村莊,這裡的人都很信佛,他們每天隔幾天就會去寺廟燒香,祈禱平安。

村裡有一個叫王大壯的富翁,他是最迷信拜佛的,他認為,隻有把佛祖供奉好了,自己的财富才能源源不斷。

有一天,王大壯聽别人說隔壁村有個寺廟非常靈驗,香火不斷,去那裡拜佛一定能實作心願。

于是,王大壯趕緊回家準備香燭和銀兩,準備去拜佛。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王大壯認為,隻有自己燒頭柱香,才能讓佛祖看到自己的誠意,于是他連夜趕路,終于在天蒙蒙亮的時候來到了寺廟。

哪曾想,香案上已經有一柱被點燃的高香。

他十分好奇,到底是誰比我還早,于是他決定第二天午夜就來燒香。

可結果依然是有一柱香在他之前被點燃。

無奈之下,王大壯跪在佛祖面前,問佛祖:

到底是誰上的頭柱香?我該怎麼做,才能上頭柱香呢?

這時候,傳來一個聲音,王大壯仔細一聽,“想搶頭柱香,南山找答案"。

王大壯覺得這是佛祖給自己的提示,于是就去南山尋找答案。

到了南山,王大壯轉悠了很久,也沒有找到答案,就是就在一旁的燒餅攤上歇歇腳。

賣燒餅的叫張海,隻見他起鍋燒火,很快就做熟了兩個香噴噴的燒餅。

王大壯準備去拿,可不想張海說這兩個燒餅不賣。

王大壯說,我有錢,我可以出很高的價格來買你的燒餅。

張海依舊面不改色,說,這兩個燒餅是給我父母吃的,多少錢也不賣。

王大壯問,這兩個燒餅有什麼講究嗎?為啥要先給父母吃呢?

隻聽張海說,孝敬父母才是頭等大事,如果沒有父母,又怎麼有今天的我呢?

燒香時除了虔誠,還要說這2個詞,有很多人卻不知道!你說了嗎?

聽了張海的話,王大壯恍然大悟,也明白了佛祖說的頭柱香是什麼意思,于是他連忙收拾東西回家。

回到家的王大壯不再執着頭柱香,而是陪伴父母身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王大壯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村裡人人都說他是個孝子。

而懂得感恩的王大壯也開始拿出積蓄,幫助村裡沒錢的窮人,大家都誇他是大善人。

慢慢的,他的名聲傳遍了十裡八村,生意也越做越大,積累的财富也更多了。

其實,人之是以燒香拜佛,無非是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遇到事情,求神問蔔也好,燒香拜佛也罷,還不如求自己。

隻要我們平時多做善事,做人做事無愧于心,無愧于天地,那福報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