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作者:如史我聞

文|亦如是

編輯|亦如是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2200多年前,項羽用三年時間殺伐征戰,消滅了秦政權,此後的五年,他主要與各路諸侯較量,尤其是與劉邦争雄,這在曆史上被稱為“楚漢之争”,其結果影響了中國曆史的走向。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韓信拜将

在楚漢相争中,差點蹦出來個“三國演義”。

而當初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究竟為何拒絕項羽?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是楚漢之争的關鍵年份,張良向劉邦獻計,隻有充分調動韓信、黥布等将領的積極性,才能反敗為勝,并最終打敗項羽。

劉邦聽從張良計策,立韓信為齊王、黥布為淮南王,讓他們全力進攻楚軍。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此時的楚軍援少糧盡,項羽“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就是有名的“鴻溝之約”。

然而劉邦采納張良、陳平建議,違背“鴻溝之約”,追擊楚軍。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冬十月,因為劉邦約好的幾路諸侯軍隊沒有按期抵達作戰地點,急于回鄉的楚軍回戈一擊,反而使得劉邦的漢軍主力在固陵大敗。

劉邦遇挫總得高人指點,他向齊王韓信和魏相國彭越承諾,所攻下的楚地将按照他們的意願,割給他倆作為獎勵。

此令一下,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至此,漢軍向楚軍正式發起全面進攻。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用兵果然厲害,戰場上殺死了楚軍大将龍且,把二十萬楚軍打得滿地找牙。

趁熱打鐵,劉邦令韓信率部猛攻楚軍。“楚以亡龍且,項王恐。”項羽派人去遊說韓信,放棄攻打楚軍,不要跟劉邦站在一條線上,自立門戶。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與楚聯合,三分天下而王齊”。這建議聽上去很誘人:項羽、韓信共赢,尤其是把韓信放到了與霸王同等層級上。

韓信到底有沒有動心?

《漢書》記載,韓信沒被項羽的“甜言蜜語”打動,盡管韓信的功利心其實也很強。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原因是什麼?韓信當着部下的面,回複說客: “我跟着項王(項羽)幹了好多年,他根本就沒有重用我的意思,在他手下,我的最高職務就是負責警衛的郎中,我的建言和計策,項王

從來不聽,更不采納,是以我改投了漢王。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漢王重用我,任命我為上将軍,把數萬人的精銳部隊交給我指揮,并且對我言聽計從,才取得了如今大敗楚軍的戰果。”韓信一席話将項羽派來的說客噎得啞口無言。

最後,韓信以漢王(劉邦) “深信我,背之不祥”,拒絕了項羽的“好意”。

韓信是打心眼裡不相信項羽。楚漢之際,波詭雲谲,首先韓信無法判斷項羽的用意和真假,作為“兵仙”也怕遭人暗算。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再又戰場瞬息萬變,局勢走向難以預料,韓信的一舉一動豈不更加小心?

而最重要的是,韓信看準了項羽的人品,在利益面前,項羽不會真正地考慮到别人。史料記載的項羽也确實是吝于對部屬功臣的封賞。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當楚霸王感覺自己快支援不住,向昔日部下抛“橄榄枝”的時候,韓信斷然回絕了他,而且還借此教育身邊人,堅定攻楚的決心。

不到兩個月,項羽就被圍垓下,随即就是大家熟知的“四面楚歌”和楚霸王“烏江自刎”。其實,深層面來看,項羽的行為與秦末漢初世風澆漓密切關聯。

司馬遷對夏、商、周三代及秦末社會風氣曾作過一個精辟的總結: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其中的“僿”,即指戰國及秦朝的世風粗鄙而狡猾 — —這也不可避免地展現在秦末項羽等枭雄的行事風格上。

世風之下,概莫能外,甚至劉邦、韓信等人身上多少也有此類習性。

是以,司馬遷認為後起的漢朝借鑒了曆史經驗, “漢興,承敝易變”,革故鼎新,重新推崇忠信風尚,用以改變世風,振興國家。

韓信自立為齊王後,項羽派人邀請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為何拒絕項羽

總之,韓信之是以不信項羽的“三分天下”,既是對項羽的全面否定,也是當時世風的一個側面反映。

遺憾的是,盡管韓信看準了項羽的人品,卻看走眼了劉邦,誤判了自己的将來,這也許是當時曆史人物的局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