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作者:陳總006688

長坂橋之戰,乃是三國時期關鍵一役。當年,曹操追擊劉備至當陽,将其十萬大軍徹底擊潰。劉備苦苦支撐,連妻子都被迫抛棄,僅攜幼子阿鬥逃脫。當趙雲傳回救回甘夫人和小阿鬥時,曹營九大将已尾随而至,将趙雲逼至長坂橋頭。為護阿鬥周全,張飛孤身一人守橋斷後。萬萬沒料到的是,盡管曹營九員大将無一能及張飛武藝,他們卻誰也不敢貿然越橋!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九員大将在戰場上卻無一人敢相向呢?曹營四員怕死将佐固然逃避交鋒,但剩餘五員勇将又為何不一展雄風?這其中到底蘊藏着怎樣的曆史秘辛?讓我們一一撥雲見日吧。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一、曹營怯戰奇聞

公元208年的春日,劉備自蜀中敗走,率領十萬殘餘軍民離開身後一片狼籍。曹操悍勇無雙,得知這個消息後,親自督軍南下,追襲于當陽長坂坡。曹軍如狼似虎,劉備大軍防不勝防,最終被曹軍徹底擊潰。

曹操麾下,文武雙全的大将雲集: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人,無一不是當世罕見的猛将。其中有四人膽小怕死:文聘因歸降曹操而羞慚難當;李典和樂進都懼怕張遼的勇武;張郃則因為在趙雲手下吃過大虧,再無勇氣過招。

另外五人卻素有勇武之名:曹仁雖遭諸葛亮火攻險些喪命,卻從未縮手避戰;夏侯惇、夏侯淵兩兄弟勇猛過人,敢與呂布、關羽等英雄過招searaids;張遼無往不勝,連孫權十萬大軍也難逃其銳;許褚時常獨戰數員猛将,護主功勳至偉。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雖然實力懸殊,但追到長坂橋時,這九員大将卻無人敢越橋迎戰!張飛守橋東,獨自一人把守,竟無人敢與之一戰!究竟是何原因,讓勇武的五員大将,在戰場上卻步步為營,不敢輕舉妄動?下文将為大家一一揭曉。

二、諸葛亮奇計重重

雖然曹營九員大将個個英武過人,但在長坂橋前卻無一人敢貿然越橋迎戰,其中固然有怯戰之輩,但更令人狐疑的是勇猛無雙的五員猛将為何也步步為營?這其中另有蹊跷。

細思往昔,諸葛亮運籌帷幄,屢屢施展精妙奇計,使曹軍元氣大傷。曹仁防守新野城時,諸葛亮布置烽火犒軍,幾乎被活活燒死;夏侯惇率軍追擊劉備,不料陷入諸葛亮預設的大火陣,險些逃之夭夭。而此次長坂橋之戰,橋東樹林煙塵滾滾,正是計中有計的佳境。

新野城火攻,乃諸葛亮離間曹軍的先聲。當年曹仁鎮守新野,諸葛亮故意放出一個火種,迅速蔓延。四處狂風大作,熊熊火焰很快将城池團團圍住,曹仁倉皇失措,萬分危急。所幸士卒勇猛,及時撲救,才逃過一劫。此戰使曹仁深知諸葛亮奇謀險陣,不敢輕舉妄動。

博望坡埋伏,更是讓夏侯惇心有餘悸。當年追擊劉備,夏侯惇被諸葛亮引入重重火陣,轉眼四周火海洶湧,濃煙滾滾狂野燃燒,曹軍七進七出,竟無一人能突圍出來。最終全軍覆沒,夏侯惇幸免于難,但深受打擊,始終忘不了當日慘景。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是故長坂橋之戰,當橋東林木飛塵狂卷時,曹營勇将無不心生戒懼。諸葛亮陣前故技重施,恐怕這僅是一個煙幕彈,實則暗藏殺機重重。即使曹營九員大将技擊無雙,但面對諸葛亮這等天縱奇才,又豈敢掉以輕心?故而謹小慎微,甯可錯過一個戰機,也不願誤入諸葛亮的奇計之中。

三、曹操領兵不遵古訓

雖然諸葛亮出奇制勝的計策确實讓曹營勇将心生顧慮,但究其根由,曹操這位領軍主帥的決策更是關鍵所在。

古有訓谕:"用兵之法,先識其形,待而擊之。"領軍出征,首要做好戰前部署,排兵布陣,視敵機先,方可将計就計。可曹操這一回,竟未能恪守先賢教誨,反而盲從己見,直接導緻隊伍混亂無序。

按理說,曹營九員大将實力過人,文武雙全,理當在曹操号令下,遵從一人之令,統一行動。但曹操到場之時,并未對這九員将佐下達明确訓示,衆人隻見文聘等人無動于衷,便齊齊落後觀望。正所謂"衆口難調",九龍陣中,若無一人統禦指揮,衆将自然心存疑慮,誰也不敢擅作主張。

再者,曹營雖然陣中将士雖人才濟濟,卻難稱得上訓練有素。守橋張飛雖身在人境,但看在曹營衆将眼中,他可是與諸葛亮狼狽為奸的奸雄。試想,絕世謀皇正在暗中指揮,若有人稍一疏忽,必遭諸葛亮計中算無遺策。若大軍就此受創,付出的代價可就太大了。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是以,在九龍失帥的情形下,衆将自然要力保自身性命,哪還敢輕易冒險?他們都在等待曹操傳令,訓示下一步行動。隻可惜,曹操這一回未盡指揮之責,也難怪曹營将士疑心重重了。

如此看來,諸葛亮雖有奇計重重,但曹軍之是以臨陣失措,主要還是緣于曹操操權獨斷,領兵無序所緻。若曹操能從容指揮,九貫衆口鐵定齊心協力,自能攻破張飛單身一人之守,全無疑慮。但現實情形卻與此相反,導緻這九員雄将竟在戰場上束手無策,無從施展所長。可謂當局者迷,失人失馬,敗績可歎。

四、張飛雄心守橋勇絕人寰

曹營九将在長坂橋前止步不前,固然有諸葛亮奇計所威懾,亦與曹操領兵無方有直接關系。但究其本源,張飛這位單槍匹馬守護主公的英雄人物,才是當日戰況膠着的真正原因。

自古英雄出少年,張飛自小體格過人,武力過硬,勇猛無雙。及長,更是習得一身絕世武藝,遇神則誅之,逢佛則殺之。當年張飛為了替劉備救急,孤身一人在長坂橋上把守,所向無敵,勇不可擋。

傳說張飛手持着剛剛打造的丈八蛇矛,對敵時矛影森森,有如飛蛇猙獰,難以接近。當日曹營九員大将雖然個個英武過人,但見張飛兇相畢露,誰都不敢貿然越橋迎戰。就連最為勇猛的夏侯惇、張遼等人,也對張飛這等武藝高強者心生忌憚。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更為重要的是,張飛守橋不僅是為護主周全,更多的則是為了捍衛大義,報效主公。自幼年喪父,一向深恩劉皇叔的收留之恩。及長後,更是背水一戰,跟随主公飄泊江湖,幾近撒手人寰。如今主公性命交悉,張飛當仁不讓,奮不顧身,甯可殒命于此,也要為主阻擋曹軍鐵騎。

所謂"精衛填海,氣蓋主冰",張飛的忠心可鑒,實乃當世罕有。就連曹營将士,見張飛如此拼死而戰,亦都心生敬佩。即便他們人多勢衆,暫時占據優勢,但終将付出慘重代價。若就這樣貿然攻打,定會兩軍傷亡過半,所赢又有何意義?

由此看來,張飛雖是單身把守,但憑借其不世武藝和視死如歸的忠勇,完全可以阻擋曹營九員大将越橋。面對如此勇猛絕倫之敵,曹營諸将自然要三思而行,以免中了張飛狡黠之計。此戰可謂英雄惜英雄,終令雙方龍争虎鬥一較高下。

五、趙雲及時趕到化解危機

就在張飛孤軍奮戰,曹營九将躊躇不前之際,趙子龍及時趕到,挺身而出,化解了這一危機。

傳說趙雲當日獨自追擊曹軍,期間遭遇伏兵,戰事陷入膠着。正困于重圍之時,幸得關雲長及時接應,突出重圍。趙雲獲救後,立即奔赴長坂橋,力救危難中的主公。

長坂橋之戰:曹營九員大将有四個怕死,不怕死的五個為何不出手?

一路趕來,隻見曹營大軍壓境,張飛獨自孤軍作戰,危在旦夕。趙雲怒視曹軍四野,振臂高呼曰:"吾主公正遭不測,汝等如此搗蛋作亂,豈非猖狂過甚?"言罷亮出手中雙钯,英姿飒爽,聲威難擋。

曹軍将士見狀,個個心有餘悸。趙雲乃是當世第一猛将,平生無一敗績,勇猛過人。祁山寨中一人敵百夫,力斬華雄;蜀漢戰役,更是大展身手,斬于謙等數員猛将,全憑一人之力,可謂無敵于天下武林。如今趙雲臨場指揮,隻怕曹軍再難取勝。

是以,曹軍大将中的膽小者如李典等人,自然就此噤若寒蟬,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就連最為勇猛的夏侯惇、張遼等人,也對趙子龍這位無雙武将心生忌憚,謹小慎微,無可奈何。

趙雲一出場便扭轉了戰局,讓雙方陷入新的僵持。當下,趙雲上前與張飛打了聲招呼,随即回馬調遣救兵,與劉備主力軍團會師。不久,劉備大軍殺至,與曹軍遭遇一場慘烈厮殺。最終,曹軍被迫撤退,趙雲成為掩護劉備大軍安全撤離的功臣。

從這一役可見,趙雲智勇雙全,臨危不亂,确是贊口不絕。他不僅挺身而出,力救主公危難;更是有先見之明,及時調遣大軍,避免進一步傷亡。正是這一出手,趙雲才終于化解了長坂橋危機,亦令曹操吃了一記大虧。此戰足見趙雲軍事謀略和統率部隊的能力,稱得上是當世第一謀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