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作者:雅俗共賞

近期,張捷教授提出一個頗具争議的觀點:中國農民隻需稍加努力,承包30畝土地專門種植芹菜,每年就可獲得200萬元的收入。這個理論一經提出,立刻在公衆中引發了激烈讨論。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200萬元的年收入對絕大多數農民家庭而言确實令人眼前一亮,但真能那麼簡單就實作農村緻富嗎?讓我們來審視這個理論可能存在的不足。

我們必須承認,在目前大陸農村普遍存在的小田分割現象下,找到30畝連片可利用土地種植已經非常不容易。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讓農村土地得到大開發。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農戶獲得了土地經營權。但是長期的家族配置設定導緻農村土地極度碎片化。據統計,中國農村每戶農家獲得的平均土地面積不到1畝。要想集中30畝土地進行種植幾乎是天方夜譚。即使通過長期租賃,能夠聚集這麼大面積的土地也需付出極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另一方面,蔬菜種植存在強烈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芹菜作為大衆常見的蔬菜品種,價格比較容易受到市場供需關系影響。

一旦市場供過于求,芹菜價格就會暴跌,嚴重壓縮種植者的利潤空間。如果遇到價格暴跌的時期,靠種30畝芹菜要達到200萬元的銷售收入就變得極其困難。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現代規模化農業生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作為前期運作成本。從購買種苗、肥料到配置灌溉裝置,都需要農民有相當的啟動資金。

而農業生産又極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一場洪水、冰雹都可能讓農民一季度的勞動化為烏有。這種投入成本高但風險也高的特點,使得農民需要承擔較大的經營壓力。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當然,在個别條件優越的地區,規模化種植芹菜或其他蔬菜作物仍有成功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依賴于良好的地理環境條件,充裕的水資源,以及農民的技術進步和現代化種植手段。但這畢竟隻能代表極少數農民的情況,很難被廣泛複制推廣。

專家的理論充滿了對農業發展新模式的想象,但離真正能被廣大農民所實作還存在一定距離。要讓更多農民走上穩定增收的道路,必須要做進一步推進工作。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在農村進行新一輪的土地流轉,允許土地自由交易租賃,減少土地碎片化問題。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讓農民能夠分散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農業生産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實作規模化經營和産業鍊延伸,增加農民收入。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供農田水利等公共服務,降低生産成本。

加強農産品品質标準建設,確定産品安全,擴大市場銷路。

隻有系統性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農業生産力整體邁上新台階,農民增收的夢想才能變成現實。

教授稱:農民隻要勤奮一些,承包30畝地種芹菜,年收入可達200萬

隻有采取系統的、協調的改革措施,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才能實作農業生産力整體水準的躍升,讓廣大農民真正享受到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紅利,逐漸走上小康路。這需要國家層面與農村基層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