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肩并肩2024美菲聯合軍事演習終于落下帷幕,但其帶來的漣漪效應和一系列争議性事件卻遠未平息。
據最新報道,此次演習中,美軍竟在未經中方同意的情況下,公然将一艘退役的中國制造艦艇作為靶船使用,試圖借此展現其軍事優勢,這無疑是對中國主權和尊嚴的嚴重挑釁。這一行為不僅激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也進一步加劇了中美兩國間的緊張關系。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台灣媒體5月10日的報道,在美菲聯軍演習期間,至少有一架,甚至可能是兩架美國空軍的B-52H戰略轟炸機,悄然從蘇祿海方向潛入南海。這些戰術飛機在南海上空進行了長時間的飛行,最終在中國軍方位于西沙群島的殲-11戰鬥機的嚴密監視和攔截下,才不得不轉向并遠離了敏感區域。這一事件再次證明了中美兩國在南海地區的緊張對峙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美雙方在台灣附近展開了激烈的較量,但台灣當局對此卻一無所知。直到中美飛行員的對話在網絡上曝光後,台灣群眾才如夢初醒,意識到戰争已經悄然逼近。這一尴尬的局面不僅凸顯了台當局在軍事安全方面的疏忽,也暴露了龍美兩國在地區事務中的複雜博弈。
肩并肩2024軍事演習的結束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得到了緩解,随着美國不斷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部署和聯合演習,中美之間的對抗和競争将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應該保持冷靜和克制,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分歧和沖突,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此次事件的背景值得深入剖析。實際上,美國和菲律賓之間的聯合軍事演習主要針對中國展開,特别是那些針對海上反艦作戰及反登陸等具有明顯指向性的訓練科目。這種明确的針對性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海南部的蘇祿海區域,悄然出現的美軍B52H轟炸機同樣成為這場演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不難了解這一點,因為美菲聯合演習的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南海東南部的巴拉望島以西海域。可能從關島起飛的美國轟炸機可能會選擇其他方向進行介入,進而試圖對解放軍形成全方位的攻擊态勢。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分散解放軍的注意力,使其無法全力應對可能對菲律賓本土美軍基地、南沙或西沙群島構成威脅的情況。雖然這種通過圍魏救趙政策來分散兵力的做法并非新穎的戰略手段,但卻也增加了防範的難度。
B52H轟炸機的航程超過10,000公裡,使其能夠執行長距離的突襲任務。如果解放軍在南海地區的感覺存在任何不足,便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面,這次美軍行動無疑是對我軍感覺能力的一次嚴峻挑戰,要求我們保持高度警惕和精準反應,以確定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不受任何形式的侵害。
我軍在南海地區建構的C4IS2資訊處理系統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根據最新情報,美國空軍轟炸機剛剛穿越蘇祿海便迅速被我軍南部戰區的高效監視系統鎖定。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從轟炸機升空的那一刻起,我軍便對其進行了無懈可擊的全過程監控。一旦美軍B52H轟炸機的意圖指向大陸南海領域,我軍将迅速作出反應,從西沙群島的永興島或南沙群島的美濟礁起飛戰機進行監控和攔截,這其中将包括至少一架性能卓越的J11戰鬥機。
鑒于這些島嶼及其固定設施的常态化部署,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次出動的戰鬥機極有可能是J11BH或J11BSH型号,它們以其卓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将有效捍衛大陸南海的主權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J11戰鬥機外,我軍還派遣了一架運81W電子戰飛機在南海區域展開行動。這架電子戰飛機不僅負責偵測美軍轟炸機的信号特征和電磁輻射,還實時監控美菲聯合軍事演習的動态。它将與南海上的電子偵察船協同作戰,共同收集并分析美菲演習中産生的電磁波信号,以期擷取關鍵情報,為我軍提供重要戰略支援。
這架電子戰飛機或許已成功幹擾了台灣軍隊的防空系統,使我方戰鬥機在電磁頻譜和雷達反射方面實作隐形,進而令台灣軍隊成為了一個明顯的目标。然而,我們也不能排除台灣軍隊已經察覺到這一幹擾但選擇保持沉默的可能性,畢竟他們面臨着來自兩岸的壓力,且雙方實力懸殊,即使起飛戰鬥機進行監視,也難以改變目前的戰略格局,對于這些實力相對較弱的一方來說,遠離這場大國之間的較量,保持中立或許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近期解放軍殲11戰鬥機成功攔截美軍B52H轟炸機的事件,深刻揭示了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特别是南海問題上,若不以全面且咄咄逼人的軍事力量介入,幾乎難以對解放軍構成實質性的挑戰。這次美軍試圖進行的所謂壓力測試,其結果已然清晰明了,不僅未能如願施加壓力,反而暴露了自身的局限。
對于新任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少将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剛剛履新,尚未能全面施展其戰略意圖,便遭遇了解放軍的有力回應。這次事件無疑将給帕帕羅少将的指揮生涯帶來不小的挫折感,同時也預示着未來美國在東南亞、南海等區域,以及整個第一島鍊的軍事行動将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這一事件再次證明,解放軍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擁有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