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作者:小狗烏吉

盡管現在的商店和超市銷售員被一些人視為底層職業,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營和集體機關的銷售員卻備受尊重。然而,也有部分人指出,那時的銷售員由于地位較高,常表現得有些傲慢,不把他人放在眼裡。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經曆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營業員确實牛逼哄哄的,因為人家有牛的資本。

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大陸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再加上國内的物資比較緊缺,是以很多物品都實行計劃供給,你有錢也未必能夠買到一些緊俏的物資。

當時糧站、供銷社裡面的一些營業員都是非常吃香的,很多人擠破頭都要進到裡面去,進到裡面之後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覺。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因大陸由于受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幹擾,經濟發展遲滞,長期處于賣方市場。當上營業員不但工作體面,風刮不着雨灑不着,還能買來緊俏商品。記得在七十年代,身上穿的的确良、的卡布料頗為緊俏,就連許昌産的黑布鞋都難買到。每當看到亠商店工作的營業員買到這些商品,我很羨慕人家。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到1996年,大陸出現了商品供大于求的現象,開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商品靠營銷後,營業員的地位被采購員取代。在企業内部,能進供應科很有面子,供應科的人走到街上,供貨商笑臉相迎。相反,銷售科的人想把産品賣出去,除了靠人脈外,還要自掏腰包請人吃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聽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業員超級牛逼,是真的嗎?

西方有句諺語"顧客就是上帝"。在六七十年代,營業員就是上帝。那時候物資部門經常開展"微笑服務"活動,很難有效果。因為顧客多了他嫌煩,問三問四的他更煩,他怎能笑得出來。現在的商店營業員恨不得顧客擠破頭皮,因為顧客多了掙錢多。那時的營業員恨不得一個顧客也沒有,他清閑,照樣拿每月的固定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