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三大體系”的全面型構——讀《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有感

作者:中視聯播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三大體系”的全面型構——讀《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有感

由教育部高教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以下簡稱《概論》),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引領,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主線,型構了原創性知識體系。這對于教育青年學子和全體人民牢固樹立正确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基礎,堅定“五個認同”,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維護各族人民根本利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開創中國式民族工作現代化新道路意義重大而深遠。為此,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引領,以《概論》自主知識體系為基準,着力做到“五個講好”,建構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培養大批中華民族共同體卓越捍衛者、實踐者、建設者,為推動各民族共塑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須從以下方面切入與正确把握。

一、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引領,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自覺

《概論》從精準界定和系統诠釋中華民族共同體核心命題入手,對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個基本範疇的内涵與外延作了深刻揭示、界定與诠釋,使之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主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概論》首次全面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蘊含“戰略定位論”“目标原則論”“基本思路論”“民族關系論”“制度建設論”之核心要義“十二個必須”系列經典觀點;深刻闡述了遼闊的疆域由各民族共同開拓、悠久曆史由各民族共同書寫、燦爛的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創造、偉大的民族精神由各民族共同培育“四個共同”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判斷;精準解讀了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四個與共”的科學内涵;深度解析了正确把握共同性與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物質與精神等“四對關系”這一成熟哲學辯證統一方法與鮮明實踐面向之鮮明特征。由此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自主性原創性的理論體系。她标志着新時代黨把民族工作置于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戰略,科學回答了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法治軌道上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推動各民族共塑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圍繞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大意義、曆史方位、總體要求、根本目的、重要任務、工作主線、制度保障、實作方式、上司力量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題、新論斷,新觀點、新理論,新戰略、新舉措,全面闡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結構嚴密、體系完備、内容豐富、方略新穎的邏輯體系,堪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理論體系的萌發、形成和發展,标志着黨對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奮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推動各民族共塑中國式現代化,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規律性認識實作新飛躍,引領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不斷開辟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思想不僅是貫穿《概論》通篇的一條“紅線”,是青年學子與全體人民讀懂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各民族共塑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者建設者的“方向标”,而且是完整、準确、全面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突出新時代民族工作主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把“總鑰匙”。這對于突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引導青年學子、廣大幹部群衆樹立正确的中華民族曆史觀,以自身不懈努力奮力推進各民族共塑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期基本遵循。

二、必須牢牢把握《概論》的鮮明特色,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自覺

《概論》站位高遠、特色鮮明,不僅是一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屬性的公共課自主知識體系的通識教材,而且是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以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為依托所型塑史政學新興學科的自主知識體系之标志性成果。《概論》突出的理論特點之一就是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從五個層面對一系列曆史事實全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體系。

第一,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共同體思想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根本理論指導,奠定了根本的理論邏輯。《概論》系統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通過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特征、内涵入手,凝練其基本範疇,深入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中的“十二個必須”“四個共同”“四個與共”“多元一體”“共同性與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物質與精神”等重大關系;系統诠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規律,科學闡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的核心範疇及其重大關系,标志着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研究達到了新的高度。《概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這一基本立場,并用以诠釋中華民族曆史延綿、生生不息、赓續發展的客觀規律,闡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共同性基礎,系統闡述中華民族曆史演變、文化發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科學揭示了中國共産黨自誕生起就承擔起上司億萬人民開探、開辟、開拓、開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道路新途徑。這既有曆史縱深厚度又有理論體系高度,既有曆史縱向廣度又有當代文明發展深度,既對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創新性挖掘又對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根本道路的全新思考與戰略抉擇,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現。

第二,反映了“兩個結合”特别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理論創新。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過程中,創造性地形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要内容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國共産黨一經誕生,努力探索适合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之路,與時俱進闡釋中華民族的科學内涵。從李大钊首次提出“中華民族之複活”,到中國共産黨人田漢、聶耳譜寫《義勇軍進行曲》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吹響了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号角;從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中華民族”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主導力量,“一切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新生人民政權建設的任務之一,不斷闡述中華民族曆史形成、多元一體、獨立自主、捍衛統一、内聚力強的實體民族的鮮明特色;到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提出“四個現代化”是實作中華民族共同繁榮、解決好大陸民族問題基本保證的論斷;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這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黨對民族理論正确的認識,對于新時代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推動建設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具有磅礴實踐偉力。中華民族共同體根植于中華文明大一統理念的現代跨越,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華文化相結合,進一步深化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基本觀念和方針政策,進一步從深層次上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科學回答了如何将中華民族共同體進行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建構,使之呈現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政理、哲理、學理、公理之辯證統一。

第三,反映了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恢弘實踐與曆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黨在新時代确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促進中華民族共同性,增強一體性,深化融合性,不斷引領着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創造新的曆史偉業。《概論》在全面回顧新時代黨走出的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用詳實的統計資料闡述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即:政治上更加團結統一、經濟上更加共富共享、文化上更加創新交融、社會上更加互嵌共融、生态文明上更加持續發展。《概論》作為一本統編教材,系統闡述了中華民族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通過百年開探、開辟、開拓、開創偉大實踐,實作了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當代中國正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比任何一個時代更加接近目标并成為不可逆轉之勢,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制度及其實踐難題。透過曆史我們不難發現,隻有中國共産黨帶領下的中華民族才有能力和動力,由底氣和志氣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作偉大夢想,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事業創造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長期和諧穩定、人類減貧史、城市快速崛起的新奇迹。

第四,反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時代要求。《概論》用大量史料論證中華民族從無到有,從多元到一體,從自在到自覺,從貧窮落後到繁榮昌盛的曆史程序。梳理從華夏文明起源至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闡述中華大地早期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并對這幾千年曆史中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事實與成就進行創新性總結、理論性升華、學術性表達,深刻闡明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共同體之間緊密聯系的關系。通過對曆史重大事件的梳理,糾正在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錯誤觀點,批駁錯誤史觀,回應理論難點,摒棄“一族一國”的“西方話語中心”的迷思,應對民族工作最前沿和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和學術性。《概論》立足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三大體系”,以樹立“四個自信”為重點,型構了全面而系統、嚴謹而完善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理論譜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撐;展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時代要求,清晰地展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什麼建、建什麼、怎麼建,進而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中國之治”話語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中國模式”、分享“中國經驗”。

第五,反映了民族地區培根鑄魂、以史育人的急迫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運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準确地講述中國古代曆史,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概論》通過曆史叙事,充分反映民族地區培根鑄魂、以史育人的客觀要求。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實作了獨立自由解放,開辟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紀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在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形成了民族理論政策和工作體制機制;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發展階段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改革發展紅利;進入新時代,黨确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升為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高度,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由此,必須堅持“培根鑄魂、以史育人”的教育強國戰略,使青年學子和全體人民深切感受到:步入新時代新征程,各民族之是以大發展大繁榮,中華民族共同體之是以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中華文明之是以赓續發展、并能為當代人類治理文明提供新形态,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産黨能,社會主義制度好,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三、必須充分釋放《概論》科學理論價值,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行動自覺

第一,必須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觀察中華民族文明史發展程序,引導青年學子和全體人民樹立正确的“五觀”。理論是意識形态的基石。中華民族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共同體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的成果,其意涵了中華文明大一統理念的曆史邏輯、制度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概論》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引領,對中華數千年文明程序所萌發、形成、發展、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進行高屋建瓴地觀察與判斷、全面系統地總結與概括,形成了一系列原創性主體性的史政學觀,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自主知識體系。這包括:從中華民族起源到華夏初立,再到中華文明特性的基本形成;從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演進,到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初步形成;從“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到華夷一體與中華民族空前繁盛;從共奉中國與中華民族内聚發展,到混一南北與中華民族大統合;從中外會通與中華民族鞏固壯大,到中華一家與中華民族格局底定;從民族危亡與中華民族意識覺醒,到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從新中國與中華民族新紀元,到新時代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中華民族形成、發展與壯大的曆史軌迹為獨特視角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呈現“多元一體”的實體化、制度化、定型化、成熟化的豐富翔實史料證據,并以此觀察、思考、判斷、诠釋、解讀、領悟中華民族共同體孕育、形成發展的昨天、今天與未來,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認同,全面系統總結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豐富經驗,為人類治理文明提供了“中國道路”,分享“中國智慧”提供了全新選擇。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增強青年學子、黨員幹部、人民群衆自覺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帶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身體力行地推動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以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創中國式民族工作現代化新道路;才能有利于增強青年學子、黨員幹部、人民群衆對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核心範疇的精準了解和牢牢把握;也才能有利于引導青年學子、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正确的國家觀、民族觀、曆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使青年學子、全體人民自覺增強“五個認同”的自覺性,切實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捍衛者實踐者建設者。

第二,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絕對統一上司,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次元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絕對統一上司,将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展開,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民族地區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形成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這包括:必須以經濟建設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逐漸縮小東部與西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通過深化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引領各族群衆在經濟層面共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共推參與經濟一體化,共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共同形成互相依存的經濟有機體,提升對口支援民族地區各項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建設共富共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奠定物質基礎。必須以政治建設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堅持黨的上司、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紮實推進涉民族事務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彰顯維護民族團結的國家意志、人民意志,為各民族共同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必須以文化建設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堅持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民族地區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鞏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通過深化文化建設,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和文化自信性,增強共有的文化價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為建設美美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凝聚思想共識,鑄就中華文明的新輝煌。必須以社會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共同提高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共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建設互嵌共榮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彙聚社會力量。必須以生态文明建設優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充分挖掘民族地區資源禀賦,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質生态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激發各族人民共同守護美好家園、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内生動力。

第三,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引領,推動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政學自主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這對于加快發展史政學新興學科,建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史政學自主知識體系具有根本指導作用。《概論》涵蓋曆史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國家學、法理學、社會治理法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知識内容,構成了新興交叉學科——史政學獨特研究對象,型塑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史政學自主知識體系,為這一門新興學科“三大體系”的繁榮發展開拓了哲學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的新空間。近年來,國家和民族地區高校、民族類院校嘗試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門史政學新興學科的相關課程,民族地區各級黨員幹部也在努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工作。但由于國家尚未編纂系統講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過去、當下、未來發展且具史學與政治學融入一體的統編教材或權威讀本,導緻不少青年學生和幹部群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理論體系未能全面系統掌握,存在較多理論誤區、話語盲區、認識誤區。《概論》通篇貫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首次從曆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内涵與形式、過去與未來、國内與國外、小我與大我相結合的方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核心命題、基本範疇、基本理念、理論淵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等進行全面系統梳理與界定;從樹立正确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出發,從地理與文明、國家與民族、多元與一體層面科學界定了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内涵與外延,尤其是從中華民族先鋒隊百年來對上司億萬人民進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推動中華民族團結進步,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輝煌的軌迹特征、重大事件、基本經驗創新性挖掘,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體性原創性知識體系。《概論》還從系統型塑中華民族起源、演進、初步形成、大交融、空前繁榮、内聚發展、大統合、鞏固壯大、意識覺醒、獨立解放、開辟新紀元、新時代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視角,首次錨定中華文明新路向,從開創中國式文明新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高度,系統诠釋了百年變局與中西治理體系比較,從世界文明互鑒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世界意義與“中國實踐”,彰顯當代中國為人類治理文明提供新形态之曆史邏輯、制度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由此構成了結構嚴密、體系完備、内容豐富、具有成熟哲學辯證方法與鮮明實踐面向的理論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史政學新興學科的“三大體系”。她不僅是自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之重大成果;而且是建構史政學新興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的标志性成果;凝聚了國内有關專家學者辛勤研究與智慧結晶。如何用《概論》進高校、進課堂、進頭腦,教育青年一代并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捍衛者實踐者建設者,需要在如下方面着力。首先,須講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萌發、形成、發展的客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即産生背景,全面、系統、準确地诠釋與講解這一重要思想體系的核心要義、品質特征、重大意義及其世界影響,不斷增強青年學子對這一重要思想體系的政治自覺、理論自覺與行動自覺。其次,須講好中華民族先鋒隊百年來上司億萬人民開探、開辟、開拓、開建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新路的豐功偉績、新鮮經驗,不斷增強青年學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須講好中華文明初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史前起源,夏商周時期演進,秦漢時期大一統即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融格局的建構,魏晉南北朝時期大交融的特點、曆史邏輯及其内在文化價值,隋唐五代時期華夷一體的空前繁榮,遼宋時期内聚發展,元朝時期民族大統合,明朝時期中外會通的鞏固壯大,清朝前中期中華一家格局底定的内在文化軌迹、制度傳承、文明赓續的特點。尤其是講好1840年至1911年民族危亡與中華民族意識覺醒,呈現各民族共抗列強、經濟互通、社會文化發展的客觀基礎。第四,講好百年來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在“兩個結合”過程中,上司億萬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新時代取得的建設現代中國,建設中華民族大家庭,推動中華民族大進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所未有挑戰、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新思路、取得彪炳千秋新成就,錨定新路向的磅礴偉力,不斷增強青年學子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認同”。第五,從中西治理體系比較視角、直面西方現代國家認同困境的大背景,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曆史特點、文化特征、社會特色,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事實與鮮活故事;尤其是講好在世界文明互鑒之中精準概括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诠釋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世界意義,不斷增強青年學子堅定走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文明謀發展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而使其不斷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凝聚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援與卓越人才支撐。與此同時,須遵循學科建設規律、科學設定課程體系、編纂通識讀本、建立案例庫、考試題庫、學生觀摩實習基地;尤其是須加強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讓他們在“五個講好”中發揮教書育人作用,帶動青年學子自覺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捍衛者實踐者建設者;須把培養“綜合型、創新型、能力型、涉外型”卓越人才作為史政學新興學科建設、講好《概論》的評價标準,推動這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共榮共生,繁榮發展。

(作者介紹:徐漢明,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國家治理學院教授,社會治理法學學科帶頭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基礎理論暨應用理論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暨中國行為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伊力夏提·艾合麥提,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國家治理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教育部哲學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治理法治理論原創性貢獻’為視角”(21JZD002)。中南财經政法大學中央專項研究所學生科研創新平台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視域下邊疆文化治理模式研究》)

本文來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編輯:石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