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歡把“謝謝”挂在嘴邊的,往往就3種人!

作者:藝境
喜歡把“謝謝”挂在嘴邊的,往往就3種人!

古語雲:“聞其言,可知其人”。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品行與修養,很多時候,常挂在嘴邊的話,反映的就是你最真實的模樣。

心存美好的人說出的話像春風化雨般讓人從容自在;心存怨怼的人,說出的話像六月飛雪般讓人如芒刺背。

世上語言千千萬萬,唯有“謝謝”最動人。

喜歡把“謝謝”挂在嘴邊的往往是這3種人,他們運氣更好,福氣更深。

1真誠之人,藏在細節裡的知恩

《莊子》中講:“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人這一生,名利、地位、财富隻是錦上添花,而真誠待人,是恪守在心底的根本,是人與人交往的唯一橋梁。

你付出真心,我還以真情;你為我着想,我懂得感恩。

唯有如此,感情才能長久,福運才能常伴。

春秋時期,有個叫陳亮的富家公子,為人善良,真誠有禮。

一次外出時,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街邊賣鞋給家人看病。

陳亮看老人可憐,給了他一些銀兩,老人詢問了陳亮的住址,承諾半月之内定會将銀兩如數奉還。

可一個月過去了,老人還是沒有出現。

正當陳亮感慨人心難測時,老人匆匆趕來,不僅還清了銀兩,還把自己做的吃食送給了陳亮。

原來是家人病重離世,他忙于處理後事,耽誤了幾日。

又因沒錢坐車馬,隻能徒步走來,陳亮心生敬意,便将老人留在家中好生照料。

真誠,源自于人的坦蕩與信任;知恩,源自于人的善念與真心。

真誠+知恩,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行。

人有眼睛,天有感應,真誠善良必有好報,知恩圖報定遇貴人。

落難時,有人雪中送炭,一句真誠的“謝謝”,是對善意最好的回饋。

漫漫人生路,心懷感恩,待人真誠,才能與好運相遇,擁有最好的福氣。

喜歡把“謝謝”挂在嘴邊的,往往就3種人!

2厚德之人,植根骨子裡的教養

《周易》中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做人厚道,不占人便宜,讓人心生敬意;做事厚道,不讓人吃虧,方得人心。

厚道,是植根在骨子裡的教養,更能承載鴻德之福。

無論在什麼境遇下,厚道之人都能活得明白,活得順遂。

小鎮上有兩家糕點鋪,東邊這家門庭若市,西邊那家冷冷清清。

兩家商鋪的糕點種類沒有太大的差別,隻是兩個掌櫃的經商之道大不相同。

東邊糕點鋪的掌櫃,整天樂樂呵呵,待人熱情,為了感謝顧客的光臨和照顧,每次出了新品都會讓顧客免費試吃,結算時還會給些優惠。

等到傍晚,商鋪剩下的糕點賣相有些不好,掌櫃便降低價格,不讓顧客吃虧,臨走時還會真誠感謝顧客的信任與幫助。

而西邊的糕點鋪,掌櫃為人也很熱情,但總是在結賬時偷偷将馬上過期的糕點放進顧客的包裝袋裡增加重量。

久而久之,兩家商鋪的生意自然不同。

《了凡四訓》中講:“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一個人有多大的福德,便可承受多大的福報,人若有德,福運自來,人若無德,災禍将至。

德行是為人處世的根本,隻有種下德行的因,才能享受它帶來的果。

而真正德行深厚的人,早已将“謝謝”挂在嘴邊,并養成習慣。

他們甯願自己吃虧,也不會讓别人吃虧,這看似少了眼前的利益,實則卻得到了長遠的發展。

喜歡把“謝謝”挂在嘴邊的,往往就3種人!

3謙卑之人,待人處世時的尊重

諸葛亮有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衆。”

身居高位,不傲慢狂妄;身處低位,巴結攀附。

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謙卑待人,尊重他人;越無能的人,越張揚跋扈,目中無人。

與人相處,謙遜有禮是在莊嚴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體諒别人也會被人體諒。

寒冬臘月,一位搬貨的夥計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

夥計擔心受到責罰,便小心翼翼向掌櫃說道:“我把您的花瓶打碎了,我賠給您,但求您别讓我失了這份營生。”

商人随口說道:“沒事,不用賠,我來收拾,你安心幹活吧。”

可當商人将破碎的花瓶收拾完後,發現夥計站在原地,愧疚的看着自己,商人又說道:“沒事,快去搬其他貨物吧。”

說罷,夥計低下頭深深地向商人鞠了一躬,說道:“謝謝你”

晚飯時,商人看到夥計依舊悶悶不樂,便走到跟前安慰道:“隻是一個花瓶而已,你沒受傷就好,謝謝你冰天雪地還盡心盡力為我幹活。”

夥計站起身說道:“感謝您的寬容和諒解,日後我定會更加努力,回報于您。”

什麼是謙卑?什麼是尊重?

仔細想來,大約是謙遜和善,寬容大度,在人之上,把别人當人。

真正謙卑有禮,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無論何種身份,都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

要知道:尊重人者,好運常伴;得人心者,必有人幫。

做人做事,多一些低調,少一些高傲,多一點尊重,少一點輕慢,才會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說話之道》中講:“你越會說話,别人就越快樂,别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如此,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

把”謝謝“挂在嘴邊的人,為人真誠,懂得感恩,德行深厚,謙遜和善,言語間讓人舒服,态度上讓人暖心。

與常說”謝謝“的人在一起,心情愉悅,從容自在,即使沐風栉雨,也能靜默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