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作者:青春蘭州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農村廣闊天地,青年大有可為。近期,蘭州團市委聯合蘭州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共同開展“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蘭州市鄉村振興優秀青年事迹展播活動。他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以青年人的智慧、技能和韌性,生動诠釋了新時代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青春激情和奉獻情懷。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

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在永登縣莊浪河川龍泉寺鎮的東片區,有一個帶領當地農民通過産業發展走向鄉村振興道路的“排頭兵”,他就是永登縣高素質農民學員、永登縣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子山。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唐子山,男,漢族,生于1997年6月,甘肅永登人,大專學曆,預備黨員,家住永登縣龍泉寺鎮大澇池村,2022年當選永登縣青年聯合會秘書長,2022年當選蘭州市青聯委員,2023年獲得高素質農民稱号,2023年評選為永登縣鄉村緻富之星。2017年回鄉創業接手了永登縣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社員131人,注冊資金300萬元,社員出資總額330萬元,固定資産1000多萬元,資産負債率為零,合作社現有大型青貯機、打草機、收割機、粉碎機等各種大型農機具30餘台(輛),注冊永登東山驢肉商标1個。2023年合作社生産玉米飼草3萬噸、實作收入1500萬元,肉驢出欄500頭、實作收入500萬元,收購加工各類農作物稭稈0.4萬噸、實作收入400萬元,成為了當地名副其實的緻富能手和農民緻富帶頭人。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常懷桑梓情結赤子心

故土難離,思鄉情切。2017年秋天,唐子山同志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尋找工作崗位的機會,回到家鄉——大澇池村。當他了解到家鄉仍以種植小麥、胡麻等農作物為主要耕作方式,且生産盲目,耕作粗放,收入微薄等資訊後,唐子山進行了深度思考,懷揣對家鄉這片土地的熱愛,他最終确定以發展高原夏菜産業為突破口,流轉土地100畝,積極發展高原夏菜産業,他與省農科院、縣引大、縣農技中心合作,全面推廣高效節水管灌工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高原夏菜喜獲豐收,實作利潤50萬元,為合作社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當年大澇池村全村發展高原夏菜種植面積500畝,人均增收1000元。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探索合作經營謀發展

2017年他接手了永登子山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畝,從種到收實作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提升了産業高品質發展水準,提高了産品産量和品質。唐子山秉持“一人富不如大家富”發展理念,團結帶領鄉親們走合作經營之路。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目前大澇池村全村飼草玉米種植面積達5000畝,輻射東山片各村達10000餘畝,年産飼草玉米7.5萬噸,飼草供應鍊觸及蘭州、白銀等省内地區和青海省部分地區。

合作社發揮自身和行業優勢,積極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的綠色循環産業,不斷拉長飼草玉米種植加工、肉驢養殖、稭稈綜合利用的循環産業鍊,增加了農産品的附加值。為了盡快讓農民掌握飼草玉米種植的技術,合作社從多方面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一是起用本土人才,從合作社中挑選種植經驗豐富的人員指導農戶生産。二是為社員提供經驗交流平台,每年合作社組織社員開展2-3次經驗交流,通過技術能手傳、幫、帶的作用,積極為農戶排憂解難。三是開展技術教育訓練,由合作社牽頭,舉辦各種類型的技術教育訓練班和講座,把社員多年總結出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每年舉辦教育訓練班3次、教育訓練農民150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2000餘份。四是帶領合作社社員、農民外出參觀學習,每年合作社組織社員、農戶到外地參觀學習3-4次。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永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完成以後,大陸的“三農”政策從集中資源支援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來,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唐子山深知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對鄉親們來講意味着什麼,他常說:“我是大澇池村的合作社帶頭人,就要為農民脫貧緻富找出路”。2017年,合作社投資500萬元,流轉土地50畝,建成了高标準肉驢養殖場。從遼甯、山東引進肉驢300頭,發展特種肉驢養殖産業,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按照“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帶動模式,發揮自身和行業優勢,積極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的循環經濟,不斷拉長飼草玉米種植、加工、肉驢養殖、有機肥生産的循環産業鍊,增加農産品的附加值。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唐子山始終不忘鞏固大澇池村的脫貧攻堅成果,依托合作社的發展基礎。按照“農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産業走,産業跟着市場走”的思路,吸納山區8個村财政專項産業發展扶貧資金306.75萬元,按照8%的比例進行分紅,促進238戶674人貧困戶直接增收24.54萬元,人均增收364元。合作社響應“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号召,依托飼草、肉驢、肉牛産業,吸納大澇池村及周邊7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285萬元,按照6%的比例進行分紅,8個村集體經濟增收17.1萬元,實作了産業旺、村增收。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作為農民的兒子,唐子山造福桑梓,積極助推農村改革的落地生根,采取“村級土地銀行(農戶)+經營主體(基地)+村集體”的模式,帶動農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務入股等方式參與農村改革,盤活了沉睡資産、用活了各類資金、激活了内生動力。合作社生産經營中農民入股914戶3121人、土地入股5000畝、資金入股60萬元、固定勞動力入股10人,探索了土地流轉獲租金、資金入股分紅金、基地務工掙薪金的增收模式。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唐子山同志始終把帶領廣大農民群衆脫貧緻富,促進大澇池村經濟的發展作為自身價值的展現,奮發向上,自強不息,樹立了新時代的共産黨員的光輝形象。下一步他将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全産業鍊為主攻方向,緊密結合肉驢、飼草、肉牛産業發展,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高品質發展為重點,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引進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管理方法和運作理念,把合作社打造成集飼草規模化種植、肉驢肉牛标準化養殖、飼草精細化加工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發展示範基地,助推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們堅信在寬廣的農村天地裡,會因為一大群像唐子山同志一樣的緻富帶頭人引領下,農民共同緻富的路一定會越拓越寬。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END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編輯:南若愚責編:李娟校審丨王丹煜、張映東來源:共青團蘭州市委

鄉村振興 青年先鋒丨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