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時的小人書

作者:顧茂權
兒時的小人書

前些天回老家陪老母親,睡在老家的床上深夜一覺醒來難以再入眠,打開燈,發現牆旮旯有一個破舊皮箱,内中竟然珍藏着我童年看過的幾本小人書,我小心翼翼取出一本,竟是影印版的《鐵道遊擊隊》。小人書可是我兒時的珍寶,我饒有興趣地翻閱起來,書中的劉洪的剛猛、李正的冷靜、魯漢的果敢……衆多英雄人物,依然在我心中蕩起層層漣漪。

對幼年的我影響至深的連環畫,還有一本叫《我要讀書》。畫的是高玉寶自傳的部分情節,講東北農村窮孩子高玉寶,一個月短暫而又艱難的讀書生涯,畫風簡單純樸。去學堂前一天,姐姐幫他縫了一個書包,高玉寶躺在破舊的土炕上興奮得不能入眠,期待天亮;後來被保長報複,逼他退學去放豬,還是在那破舊的土炕上,高玉寶恐懼天亮;告别學堂時,善良的周先生還站在屋外,風掀起他的衣襟……那些畫,力透紙背,把讀者帶入高玉寶這個苦孩子的命運中,通過不同的場景、構圖,烘托出主人公當時的心情。

兒時的小人書

小人書就是連環畫,有影印的,有素描的,還有彩繪的,書的大小跟成年的手掌差不多,可以裝在衣兜裡。它以千姿百态的畫面、通俗易懂的文字,以及生動曲折、連續完整的故事情節,成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孩子們,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青睐的讀物與最好的精神食稂。

我這一代人與小老書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節,童年時代,正是透過小人書這一小小的視窗,我看到了五彩缤紛的外部世界,我對小人書的熱愛也始于閱讀小人書。由于認真持續閱讀小人書,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小小文學的種子。

兒時的小人書

那時候,我在我們夏集鄉新河村的一個“帶帽子”的學校上完國小、國中,老師留的作業很少,課餘時間充裕,文化娛樂活動每年除一兩場露天電影外,幾乎為空白。就拿我所在的村來說,十個組300多戶近千人,80年代以前全村連一台電視機都沒有,偶爾有條件的人家隻有一部簡陋的收音機。能有幾本翻得“少頭沒皮”的小人書,自然是令我欣喜若狂、愛不釋手。

那時,單本小人書的價錢,幾分錢至幾角錢不等,我買過最貴的一本小人書是《智取威虎山》,當時價格是8角錢。受到那時的物質條件所限,我和小夥伴都很難得到心儀的小人書,一旦同有同學新得了幾本,大家都羨慕不已,都争搶着互相傳閱。

兒時的小人書

盡管我的小人書每年都有所增加,卻仍然不夠看。于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與班裡、村裡的小夥伴們交換小人書看。今天我拿一本《小英雄雨來》,小夥伴給我拿了一本《小兵張嘎》,明天我帶一本《紅燈記》,和其他人人換《喬老爺上轎》。由于交換閱讀時間有限,我便加快了閱讀速度,每當看到節骨眼處,總會廢寝忘食地看,到了交換回去時,仍意猶未盡。

真的感激小人書,因為有小人書的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我童年乃至少年時期最惬意的精神享受。我常常會坐在昏暗煤油燈下,捧起一本心愛的小人書,端詳每一張插圖,品味書中每一個細節,沉浸于妙不可言的世界裡,從中知道了人小志高的潘東子、機智勇敢的楊子榮、冰屈裡救北韓兒童犧牲的志願軍戰士羅盛教、以身堵槍眼的黃繼光……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一段段蕩氣回蕩的文字,時常讓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一本本雖不精美甚至破舊不堪的小人書,培養了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最終引導我去讀原著品經典。

兒時的小人書

現在随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種書藉豐富多彩、層出不窮,線裝書、精裝書,甚至還有電子書,小人書已從人們的視線中逐漸淡出。然而,在我生命的某個階段,小人書打開了我的眼界,滋養了我的心靈,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同時給我智慧和力量,至今仍深深影響着我……(5月15日晨)

兒時的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