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8.5塊錢進,70塊錢出,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作者:母嬰前沿
68.5塊錢進,70塊錢出,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快消品+剛需品,紙尿褲一直以來都是母嬰行業的焦點品類。但随着母嬰市場的紅利消退、熱度衰減,門店也頻頻傳出生意不好做、沒有利潤的聲音。

網際網路時代,紙尿褲的市場特性使其沒有完全被線上管道所壟斷,仍有一半市場線上下實體店中,這其實是母嬰店的機會,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利潤。

實際上,在大部分母嬰店的貨架上,紙尿褲品類仍牢牢占據了重要地位,一些門店中紙尿褲的占比甚至超過了30%。利潤低是事實,但由于可以帶來客流量,也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紙尿褲成為店家維穩流量的低成本選擇。

今天“卷價格”,明天将“卷品質”

1961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如今家喻戶曉的紙尿褲正位列其一。但國内真正開始普及紙尿褲的概念卻在30年之後。1994年,全球健康衛生護理名企金佰利進入中國,國民才開始真正地使用上紙尿褲産品。

在随後的10年裡,紙尿褲行業一直被進口品牌所壟斷,直到2005年,國産紙尿褲品牌才正式入局,憑借優質的生産與研發能力,中外品牌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68.5塊錢進,70塊錢出,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來源:艾瑞咨詢

但目前,仍然是外資品牌占據了紙尿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并集中在高端市場。國内品牌大部分在中低端市場打轉兒,市占率很低,就連國内頭部品牌新世好的市場佔有率也不超過5%。

但龐大的市場規模還是賦予了國内品牌非常多的市場機會。據統計,2023年紙尿褲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這意味着5%市場佔有率的背後其實是100億元的消費規模,新世好正以此撐起一個IPO。

而預計在未來,紙尿褲市場還将繼續以每年30%-40%的速度進一步擴大。是以,無論是高中低端産品,都各自蘊含着大量的市場機會。

常言道,“高端生意經,低端生意精,越是高端越好做,越是低端越比拼。”這在紙尿褲市場中也同樣适用。“可以買貴的”——高端紙尿褲的消費群體願意為産品的特殊功能、成分以及品牌溢價支付更多的費用;“不能買貴了”——低端紙尿褲的消費群體,特别重視産品的極緻成本效益。

雖然說無論高端品牌還是低端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但在整體母嬰品類都在往高端化方向發展的今天,國内紙尿褲品牌也需要順應市場變革,提高品牌調性和産品品質。業内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紙尿褲的未來競争還是在産品的品質和品牌的價值之上。”

是以,做高端産品是國内紙尿褲品牌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但由于過去國内紙尿褲品牌曾深陷因價格“内卷”造成的惡性競争漩渦中,使國貨常常與“極緻的成本效益”強綁定,伴随而來的則是産品品質的良莠不齊,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品牌印象。

而走向高端則意味着漲價,大部分國貨品牌的漲價根本不被消費者買單。“誰先漲價誰先吃虧”甚至成為很多業内人士的共識。

但在今天,随着紙尿褲上遊原材料不斷漲價,終端消費不斷降價,低端紙尿褲市場的利潤正在被極緻的壓縮。這意味着,要想長久生财,國内紙尿褲品牌生态亟需出現變革,撐起更多的價格空間。

其中,技術是一個重要突破點。近期,爹地寶貝取得一項名為“一種側腰可開合的紙尿褲”。技術更新可以打破價格“内卷”,獲得消費青睐。可見技術創新是打破價格“内卷”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線上是假貨重災區,一半市場線上下

實際上,除了由國内紙尿褲品牌長期盤踞的低端市場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外,被外資品牌所壟斷的高端市場競争也十分激烈。尤其在國内新出生人口率逐年下滑的今天,紙尿褲市場也在不斷洗牌,一部分外資企業正陸續退出中國市場。

今年1月,曾憑借妙而舒紙尿褲在中國創下銷售神話的日本花王集團,也賣掉了位于合肥的紙尿褲工廠;上個月,日本大型紙尿褲廠商三大雅突然宣布退出在華紙尿褲相關業務······

是以,時至今日,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我們在管道處就可以看到答案。

筆者走訪了多家母嬰門店發現,雖然業界内唱衰紙尿褲生意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在每一家門店中,紙尿褲産品還是會單獨用一列貨架來擺放。相比其他産品,紙尿褲的地位其實十分穩固。據統計,很多門店紙尿褲的占比甚至超過了30%,在今天,紙尿褲仍然是很多母嬰店的重點經營品類。

68.5塊錢進,70塊錢出,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實際上,紙尿褲的銷售邏輯更利好于網際網路,而在電商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紙尿褲的銷售市場仍有一半發生線上下。

這其實是由紙尿褲市場的特性所決定的,産品的高低端兩極分化過于明顯,使得紙尿褲成為假冒位列産品的重災區。

大部分消費者更傾向于信賴大品牌,而大品牌往往意味着高端和高價,其中的高額利潤讓無數小作坊铤而走險。同時,低端紙尿褲市場往往存在價格體系混亂、管道不透明等問題,也給了很多不法商家可趁之機。

據統計,超過50%的消費者在網上買到了假冒僞劣的紙尿褲,而往往以信任根基建立起來的母嬰門店消費網絡中,紙尿褲産品的品質與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是以,母嬰店成為很多消費者購買紙尿褲的首要管道。

可以說,紙尿褲的線上管道假貨嚴重,反而給了線下母嬰實體門店更多的銷售機會。

為門店帶來流量,不是最優解但成本低

在母嬰前沿的社群中,筆者了解到,很多店主都在說紙尿褲的利潤很低,甚至有門店直言道,“紙尿褲太卷了,68.5塊進貨,不算運費,隻賣70塊,到頭來利潤就隻有幾毛錢。”利潤被壓縮到極緻,門店還要做紙尿褲生意嗎?

答案是,當然要做。甚至有一些母嬰店老闆告訴筆者,不僅要做,還要重點做。

雖然紙尿褲的單片利潤很低,但“薄利多銷”還是帶起了整體的銷售額。筆者在走訪中看到,有一家門店正在做促銷紙尿褲活動,一次性購買一定規模的紙尿褲,贈送價值不菲的禮品。該門店老闆直言道,“那肯定還是有錢賺的。”

68.5塊錢進,70塊錢出,紙尿褲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其實相比紙尿褲的利潤,對大部分門店來說,更有價值的是紙尿褲産品帶來的客流量,尤其是新的客流量。随着母嬰行業增長持續放緩,傳統母嬰店轉型成為健康調理型門店十分火熱,對這類門店來說,如何拓新是一個難題。除了通過口碑招徕,基礎母嬰産品闆塊也會帶來新客人。

有店主表示,“我曾把奶粉和紙尿褲等基礎闆塊丢掉了,但現在都給撿回來了,因為我意識到不太可能讓一個新客第一次到店就說‘老闆你幫我調理一下’,人口紅利期已經過了,新客隻有成為老客,才會繼而成為調理品的客人。”

不可置否,相對比紙尿褲,小兒推拿、藥浴、遊泳池等必須到店體驗的項目門店中,客流量很大,已成為部分母嬰店獲客的新流量密碼。有母嬰店曾表示,“服務型産品不僅利潤空間很大,還會幫助吸引到新客,尤其是遊泳産品,在給寶寶服務的過程中,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其實就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來就可以轉化成為其他營養服務了。”

但是從目前行業現狀來看,服務型産品也存在門檻太高,技術壁壘也高等難題,真正能做好的店還隻是鳳毛麟角。換個角度來看,銷售型品類或許也能為母嬰店撐起一片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