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作者:錢塘新區報

一個規劃面積約44平方公裡的濕地公園,即将在杭州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開園迎客。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昨日,記者在杭州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啟動區塊現場看到,這裡的施工建設已基本完成,濕地公園開園進入倒計時——用不了多久,市民們就能暢遊這個生态與生活雙生共榮的綠意空間。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綠堤+觀鳥”

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驅車從錢塘(新)區最熱鬧的金沙湖商業區開到最東邊的江海濕地,路程近1小時。一走下車,綠植蔥蔥,鷗鳥蹁跹,水天一色,視野豁然開闊起來——相比西溪濕地的江南煙雨,大灣區濕地則顯得更加蒼茫大氣。

在濕地公園的核心區域,一條長長的遊步道橫卧水面,兩側是人工開挖出的南湖和北湖。同西湖蘇堤一樣,我們走在步道上就可以同時欣賞兩側不同的水景。步道的三角洲地帶,各色花卉在江風中盛放着。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江海濕地”,是這片區域曾經的稱呼,這片位于杭州“三江兩岸”生态廊道東端的濕地,正是杭州東部生态帶核心區域、大江東綠肺和生态屏障。去年,杭州在這裡啟動了大灣區濕地公園前期建設工程。“我們在沿江四十裡實施了美麗海塘綠色果樹建設,将形成沿江特色景觀生态走廊。”錢塘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緊鑼密鼓的建設,如今,濕地公園的“門面”形象已初步呈現出來。

對于濕地開發建設,沿江人民滿是期待。

“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看到每天杭州的第一縷陽光,還可以觀察珍稀鳥類。”鄭建江因為酷愛攝影與濕地結緣。從2015年起,鄭建江和5個夥伴發起成立錢塘綠色生态公益服務隊,志願進行生态保護服務。

據了解,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先天性優勢,江海濕地是全球八大鳥類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上的重要節點,也成為愛鳥者的“觀鳥勝地”。據統計,目前這裡共記錄到包括稀有鳥類東方白鹳、白頭鶴在内的140多種鳥類,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就超過20種。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當我們在空中俯瞰,錢塘45公裡綿長的海岸線上,大灣區濕地就如同一串翠綠的珠串,讓人歎為觀止。而守好、建好杭州東部的這一片城市綠肺,做好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既是杭州市建立國際濕地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錢塘(新)區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濕地+人文”

厚植錢塘文化底蘊

“西湖聚攏它的美麗,大運河載來它的财富,海潮煉就它的風骨,杭州人用5000年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這是文旅宣傳片《什麼是杭州》的一條高贊評論。錢塘入海,一路向東,不僅造就了這片富饒的江海濕地,同樣也滋養了這座新生的江海之城。杭州在後亞運“十大攀登行動”中提出,要大力實施中華文明現代形态探索攀登行動,而打造大灣區濕地公園正是錢塘奮勇攀登的有力實踐。

不同于自然形成的濕地,這片濕地的誕生,是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迹,更是錢塘獨特曆史文化的重要見證——上個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杭州人先後兩次開展大圍墾,這裡的濕地,就是當年人工圍塗促淤形成的封閉環境。如今,我們還可以在這裡看到波瀾壯闊的錢塘潮湧。“奔競不息,勇立潮頭”,圍墾文化不僅記錄了人們向潮水奪地的艱辛,還蘊含了一代錢塘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一主題的智慧。

即将開園!錢塘建立的超大濕地公園,“門面”初現!

如今,随着産業快速發展,高校雲集,錢塘(新)區成為青年集聚的築夢之地。圍墾精神怎麼再傳給下一代?保護好濕地,建設好濕地公園,正是錢塘(新)區厚植文化底蘊的重要抓手。

根據建設規劃,杭州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将打造“四個體系八大工程”,其中的“濕地拓展利用建設體系”将充分利用規劃拓展區,圍繞圍墾精神、潮湧文化,講好“錢塘濕地故事”,開發建設與濕地保護目标相協調的濕地生态農文旅體驗及配套項目,内外兼修全方面提升濕地公園的生态、科研、遊賞等功能。

同時,對于錢塘這座年輕的城市而言,大灣區濕地公園不但向内重塑了城市的生态肌理,還将關聯周邊24.5平方公裡的江海之城,撬動更多的發展潛力,補齊杭州城東的基礎配套短闆,使城市與濕地共生共融,讓人們盡享家門口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