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治通鑒》漢昭帝卷4——霍光的短闆,以及補救措施

作者:半隐齋主人

通俗易懂說曆史

洞察人性陰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戰場,辦公室鬥争必讀

日拱一卒,每天進步一點點

《資治通鑒》漢昭帝卷4——霍光的短闆,以及補救措施

前文說到昭帝上台、霍光等人輔政,局面頗為微妙——

1、武帝駕崩次年,金日磾下線,人誰不死,但老金死得忒倉促,打破了拳朸平衡,危害肯定是有的而且巨大,但一時間沒有顯示出來;

2、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處心積慮要搞大事業,開創人生新篇章,架勢已經拉開,不搞點動靜肯定不會收手;

3、朝廷内部不滿情緒暗地裡醞釀、滋長,這一點史書沒有明說,但字裡行間透露出這股力量應該還不小。

風雨晦暗、蠢蠢欲動,這要不刹住車、不及時摁住局面,那就不好控制了。-85年,小皇帝按照武帝遺诏的訓示,給三位輔政大臣先後封侯,進爵大喜之際,有人看出局面的端倪,給霍光提了點建議。

“或說霍光曰:“将軍不見諸呂之事乎?處伊尹、周公之位,攝政擅權,而背宗室,不與共職,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滅亡。今将軍當盛為位,帝(昭帝)春秋富,宜納宗室,又多與大臣共事,反諸呂道。如是,則可以免患。”——資治通鑒”

或,有人的意思,有人嗅覺靈敏,意識到問題所在,并思考出解決方案,于是遊說霍光,将軍你位極人臣,為何悶悶不樂,面有憂色還印堂發暗?

霍光瞥了這厮一眼,你猜!

那我鬥膽猜測,你應該是在冥思苦想今晚雙色球号碼……滾……好吧,你肯定是在憂心如何破局,妥善處理各路勢力的關系,鞏固小皇帝地位,不負先帝重托……霍光眼睛一亮,大師,既然你點出了問題,不妨就給一步指導棋呗。

此人曰,SO EASY,你還記得諸呂的下場嗎?就是呂後那一家子,最後死的死亡的亡,都沒好下場——問題出在哪,将軍你想過嗎?自己處在伊尹、周公攝政的地位,為帝國掌舵,卻不跟宗室共享拳朸和利益,人家能答應麼?

簡單講,你是外姓,作為權臣,隻是獲得了經營權,而經營權是暫時的,是以經營權必須與所有權搞好關系,衆所周知,所有權屬于皇帝,但大衆沒有意識到的是,宗室大佬們多少也有點股份。

是以,呂氏擅權,打壓諸劉,自以為能笑傲江湖,結果花無百日紅,不多久就翻車,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柄……如今輪到将軍你入局掌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将軍計,應該主動邀請宗室大佬入局,共享利益,參政議政,避免重蹈諸呂覆轍,如此,不僅大團結指日可待,将軍你個人、家族也無憂矣!

“(霍)光然之,乃擇宗室可用者,遂拜楚元王孫(劉)辟疆及宗室劉長樂皆為光祿大夫,辟疆守長樂衛尉。——資治通鑒”

霍光眼睛更亮了,整個臉盤也紅潤起來,然之,大師,你說得太好了,咱們就這麼辦……立刻選擇宗室可用者,有能力有威望、提的上筷子、有利用價值的出來合作,共同搞好維持會。

這些人的代表有,楚元王孫(劉)辟疆,楚元王名叫劉交,是劉邦的弟弟,史料顯示,此人很有才幹,這裡,将劉交的孫子劉辟疆拖出來搞合作,這人這會兒已經年紀很大了,據說已經七十好多了;宗室劉長樂,大約出自劉氏某遠支……這倆加一起得一百五十歲了吧(劉家沒人了嗎……你就說這倆姓不姓劉吧?),皆為光祿大夫;另外,劉辟疆守長樂衛尉,古文中涉及到官職,守字表示低階人員暫時代理高階官職的意思,當然,也有可能劉辟疆年近八十,不可能真做衛尉,隻是挂個職,向天下人展示仙界大團結。

“三月,遣使者振貸貧民無種、食者。——資治通鑒”

這是國家救濟、幫助貧民,在春天播種的季節,向青黃不接,就是缺乏種子、口糧的人,給予赈貸,半赈濟半借貸。

中國國家形态,在很早的時候就形成共識,最高桶緻者有義務為底層貧者的生存負責,這叫做道統。甭管能不能實作,你得往這方向努力,喊一喊動一動,否則會被判定不合格,不僅會将地震、洪水、各種災害統統算你頭上,史書上還會沒完沒了拿你做反面例子——這裡,半隐齋主人所謂的半借貸,不是真要你還,但人性就這尿性,你要是一開始就說不用還,人家惰性立刻上頭,這事兒肯定好不了,是以以赈濟促生産,幫助大家生産自救,這才是好辦法。

“秋,八月,诏曰: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振貸種、食勿收責,毋令民出今年田租!”——資治通鑒”

到了當年八月,昭帝下诏書,說這兩年自然災害太多了,尤其今年,蠶桑、小麥的收成也遭到損傷,之前振貸的那些種子、食物,就算了,不用歸還了,另外,免除百姓今年的田租。

看到沒,霍光在鞏固小皇帝地位上不遺餘力——燕王劉旦搞謀逆,證據确鑿,不刹,不将事情做絕;拉攏宗室大佬,适當分享拳朸;這裡連續兩條,真金白銀對百姓施加恩惠,甭管是不是收買人心,就算真的是收買,那就讓收買來得更猛烈些吧!

逼逼一句,皇帝對百姓的免租這類事,大家要客觀看待,未必都是好事,因為實惠最終不一定,應該講,基本上不會真落到普通人、窮人口袋,最後大多便宜了地主豪強。關于這一點,如果想不明白,就想想開着寶馬領救濟,就都懂了。

“初,霍光與上官桀相親善。(霍)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決事。(霍)光女為桀子(上官)安妻,生女,年甫五歲,(上官)安欲因(霍)光内之宮中;光以為尚幼,不聽。——資治通鑒”

光大爺給我們補充一些資訊,大約是說,霍光與上官桀關系很好——霍光是武帝身邊的近臣、寵臣、信臣,但,是文官不是武将,沒有帶過兵,更沒有戰功,大家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另外,我們反複講,漢朝從廟堂到民間,都是非常注重軍功的。明白這些,就能了解霍光的短闆,進而明白為何他擔任首席輔政大臣,一開始的表現會有點軟,除了态度謙卑(謙卑就是軟,謙卑很多時候就是軟的一種表現方式;有實力的謙卑與實力不足的謙卑,完全不同),不敢殺謀逆的燕王劉旦,就是明顯手軟了。

是以,霍光選擇與上官桀結交,阿桀是武将,昭帝上台之初,匈奴來鬧事,就是阿桀帶隊伍去鎮着。霍光顯然是想通過親善上官桀,補齊自己的短闆。這個目的一度達到了,二人非常非常要好,共領尚書事,霍光是首席大臣,是以大多時候都是他坐鎮宮内處理政事,但他也得休息啊,回家洗洗澡換個衣服交交公糧啥的,這個時候都是阿桀換他,幫着看好場子。

不僅如此,二人還是兒女親家,阿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阿光的女兒,然後還生了女兒,這是阿光的外孫女,現在五歲。這個時候,上官安萌發雄心壯志,想通過老丈人霍光,将自己女兒嫁給小皇帝,這就是皇後啊!

霍光沒有否掉這個建議,但還是暫時擱置了,因為阿光認為皇帝年紀太小,但是我以為這隻是托辭,真正原因,是朝堂局勢——阿光現階段還不能實作全控,是以得做好姿态,自我限制,不能啥好事都往自己碗裡搗鼓。

簡單講,目前阿光還處于從寵臣往權臣轉換的階段,這需要個過程,急不得,能不能完成華麗轉身,得看主客觀條件,除了自身能力外,還得客觀條件充分,比如,刹人——有人頭鐵,跳出來反對你,你就得刹他,鞏固權威!權臣的成長過程必須刹人、必須流血,權臣之路,一定是血腥的!

“蓋長公主(鄂邑公主)私近子客河間丁外人,(上官)安素與(丁)外人善,說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鄂邑公主)時得入為後,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長主。長主以為然。诏召安女為婕妤,(上官)安為騎都尉。——資治通鑒”

老丈人的路子走不通,上官安沒有放棄,所謂強者從不抱怨環境,沒有機會那就創造機會,認準的事一定幹到底。恰好,這時候鄂邑公主(應該是守寡在家)跟自己兒子的門客搞上了。私,是私通的意思,門客名字叫作丁外人,上官安與丁外人也是熟人,而且關系不錯。

某次,上官安跟丁外人說,哥們兒有個女兒,相貌端正,膚白貌美大長腿,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身份,爺爺是上官桀,輔政大臣,外公是霍光,首席輔政大臣。如果能夠通過長公主的關系進宮,成了皇後,你想想,倆輔政大臣再加皇後,這都是兄嘚你的資源啊。椒房,也叫椒室,未央宮椒房殿,這是皇後居所,古人認為椒多子,是以和泥塗屋室的牆壁,據說不但芬芳,而且保暖。

丁外人說為何不直接讓老爺子安排,這不都是你老丈人一句話的事……上官安說你不懂,避嫌,懂麼?是以,這事兒别人辦不了,還得勞請長公主。丁外人皺眉說,這麼大個事兒,我要是辦成了,有啥現實好處呢?甭跟我說虛的,我要實實在在的。

上官安一臉嫌棄,這還用說?你想想蛤,咱們大漢朝的制度,能娶公主為妻的,都得是列侯,還不明白?你想,你要是娶了公主,害怕不封侯嗎?

丁外人大喜,封侯這種事,将軍們出生入死都未必得到,自己何德何能,出個JJ就能唾手可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趕緊吹耳旁風,鼓動長公主。

鄂邑公主也覺得這事兒靠譜,不僅跟倆大佬搞好關系,還扶持了上官安這樣一個得力幫手,這帳怎麼算都能幹,于是穿梭其間,促成了此事——上官安女兒為婕妤(漢朝制度,不能一下成為皇後,中間得過渡一下),上官安本人,成了皇帝的老丈人,立刻提拔為騎都尉,這是三大都尉之一,奉車都尉、驸馬都尉、騎都尉(負責禦林軍)。

用古人智慧

武裝自己!

《資治通鑒》漢昭帝卷4——霍光的短闆,以及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