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城市南部是梅州興甯市南部新城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個社群,貫穿于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直至基層治理。特别是今年以來,社群黨委以開展黨史深入學習教育為契機,以推動"我為群衆做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效率,推動高品質高"價值"發展,呈現出全社會生機勃勃的一幕。受到當地乾部群衆廣泛贊譽的"城南新事物",随着甯江的渡口逐漸傳播開來。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良好的機制激發黨組織的内生力量

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作用,為發展注入動力,是城南社群黨委面臨的一個新時代考驗。

城南社群選擇以年度目标為重點,重點工作,從健全機制入手,開展一系列活動,形成互相學習比對,争居工作局面的頂端,形成不斷推動發展的内生動力。

任何規則都不是方圓。據城南社群黨委書記鐘國宏介紹,社群黨委完善了社群"兩委"幹部的績效考核機制,開展了1月1日對社群"兩委"幹部的考核,并将實際工作與績效獎勵挂鈎, 首先進行評估和評估,并建立做第一件事的明确指導。同時,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服務項目、工作制度挂在牆上,讓群衆群衆一目了然,形成了幹部和軍官聯合管理風格的氛圍。為充分鼓勵基層黨員特别是非職能黨員成為社群發展的"骨幹",社群黨委專門設立了"政策宣傳哨所""交通安全責任哨所"等,以黨組織為主體,組建黨員先鋒隊,帶領群衆積極開展創造性創作, 反欺詐宣傳、疫情防控、公安巡邏等工作。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原有的黨課可以如此生動、生動、充滿力量和鼓舞人心!"6月27日,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南方市委邀請興甯市委議長給社群成員上了一堂關于黨史研究的專課。聽完黨員班後,90歲的老黨員黃勤生、李新華等人也重溫了入黨誓。該市南部社群有126名黨員,其中60%以上是60歲以上的老黨員。挨家挨戶學習黨史書,調到黨委參加有關會議和活動,社會各界重要事項咨詢老黨員意見......老黨員充分感受到黨委"家"的溫暖,增強了作為共産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更願意參與社會事務。

黨員幹部具有宣傳意識、責任感和威信意識,吸引優秀青年才俊加入社群建設。在今年的大選中,南方社群充實了六名黨強、作風強、能力強的"兩委"幹部,社群"兩委"幹部平均年齡43歲,其中四名大學生幹部,社群黨委今年還新吸收了兩名黨務積極分子,老黨員熱情,新黨員活躍, 社群黨委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加強。

鮮紅的黨旗飄揚在社會治理前線

南部社群位于興甯市南部新城核心區,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有居民群體51個,戶籍人口4218人,常住人口1.7萬餘人。轄區内住宅物業衆多,沒有封閉的舊樓,人口稠密,需求多樣化。而社群"兩委"幹部隻有9名,如何有效落實上級的工作,更好地為社群群衆服務,把問題擺在城市南部的社群面前。

在街道黨工委的上司下,新的"兩委"班子,結合綜合治理網格建設,嘗試探索黨建引領"網格"基層治理的模式。在社群"兩委"幹部的指導下,按區劃分管轄範圍,進而細化為各個物業社群、居民群體,甚至樓長,形成能夠提供精準服務的責任分工。充分發揮黨員在網格化政策宣傳中的作用,收集輿論,以身作則,監督檢查,使黨組織覆寫不留死胡同,使黨的服務延伸到每一個建築。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網格被劃傷了,情況如何?最近妥善處理的《新沙屋》中的一起群衆上訴案件給出了明确的答案。原來,前段時間剛來一場台風來襲,新沙屋裡的幾棵大樹被風吹倒,電線被砍倒,危及行人安全。網格區幹部接到居民報告情況後,立即到現場聯系勞工清理。"群衆的要求,我們網格化的區域幹部将按優先級處理,一般沖突和糾紛将在24小時内處理。"鐘國紅說。

"人群反映的很多東西都是一件小事,但處理它嚴重影響了鄰裡關系是一件大事。"剛剛從他所負責的地區的糾紛調解回來的社群官員黃兆龍說。原來,他剛剛接到一個案件,反映有房客在老房子後面養雞,聞到氣味,污染環境,要求協調索賠。雖然事不大,但城南社群黨員幹部不走"小"不做,群衆反映沖突要先在基層解決,打小痛點,避免形成大困難,使黨的基層建設更加有力, 真正實作黨的建設,促進和諧。

如今,大到以接種疫苗、消防安全、反欺詐宣傳,小到分發紅火蟻防藥......在黨建領網治理模式下,城市南方社群黨委面對基層治理的痛難,不斷提高精細化服務能力和品質。

提高社群價值,增進群衆福祉

在華人之光之初,位于城市南部社群宜山街的新"口袋公園",已經有很多人來休閑散步。人群臉上挂着笑容。

黨史學習教育發展以來,我市南方社群黨委認真傾聽群衆的聲音,了解群衆的意願,為解決群衆的煩惱、憂慮、憂慮作出了巨大努力。義山市外吾氏族學校培英國小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伴随着城市南代幾代人的成長,是城南人民的"愛心之地"。過去由于年久失修的浪費,外牆破舊不堪,周圍雜草叢生。

面對居民對培英國小推廣改造的需求,市南社群黨委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微改造",學習先進地區經驗,通過上級扶持助學金、社群籌款、鄉鎮捐贈等方式籌得近80萬元,采用外牆裝飾、環境美化等方式,實施宜山老舊改造改造 街道培英國小,建設社群"口袋公園"和社群停車場。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黃白相間的外牆,環境幹淨整潔,經過培英國小的改建,保留了曆史的印記,煥發活力,再計劃建設新的街道"紅文化"教育訓練基地。整齊美麗的綠樹,五顔六色的時令花卉...這是由城市南部社群在培英國小旁邊建立的口袋"口袋公園"。"推窗看綠,出門看園林""口袋公園"幹淨整潔,精緻美觀,與居民緊密擁抱,不僅提升了人居環境,提高了社群"價值",也讓社群居民享受到了更優質的發展成果。

城南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因其地處老區,街道狹窄,群衆來做較多的不便,因為停車問題導緻有時發生争吵。為了友善上班的人,社群黨委計劃拆除黨組服務中心的圍牆,将原來的牆面區域與街道連接配接起來,并擴大停車場。吉慶大廈的鎮铉聽說,免費提供黨團服務中心旁邊一塊43平米的土地,建設社群停車場,現在南城社群拆除了舊牆、新停車場,徹底改變了以前開路困難、停車難度更大的困境,大大友善了周邊居民出行。社群黨委不僅拆除了與居民的形壁,還拆除了與居民的無形"心牆",進一步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鄉西安黃萬中主動捐款30萬元,投入家鄉共建共享。

梅州興甯甯新街道講述“城南新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走深走實

站在城南社群黨群服務中心擡頭仰望,可以看到各地興起的高檔住宅,新舊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南方社群通過黨建引領工作,環境更加優化,民心更加凝聚力,過去的"城南村"變成了"城景"。城市南部也在迎來它的"新生活",變得更安全更好。

全媒體記者 張柳青

通訊員:鐘思偉 謝紅玲

作者:張柳青

資料來源:南方報業媒體集團南方+客戶

來源:南方Plus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