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作者:平安江蘇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小滿三日望麥黃,小滿十日滿地黃。

又快到忙“三夏”的時節了。各種拖拉機、收割機、脫粒機,都做好了保養,鉚足了勁兒,準備大幹一場。但也有些農民犯起了愁:丘陵坡地上的小麥,機器上不去,人工又太貴,還不好找……

大陸是個多地形國家,有7億畝丘陵山區農田,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平原地區大型農機基本普及的同時,丘陵山區省份農作物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率剛剛過半,很多丘陵山區面臨“無機好用”“無機可用”的窘境。

7億畝丘陵山地,生産了全國五成以上油菜、六成以上水果、近八成洋芋、九成以上茶葉……要樹立大食物觀,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這7億畝丘陵山地,不應成為被中國農機遺忘的角落。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5月13日,在四川省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收割機在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河南新縣種糧大戶夏海斌承包的500畝稻田,有100多畝坡度比較大。有一次耕作時拖拉機陷在泥裡,最後雇了一台挖掘機才拖出來,多花了不少錢。“拖拉機又大又重,在坡地上不好使嘞!”

目前,大陸農機企業總數已超過8000家,不少知名的國産品牌,突破了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混合動力等多項技術瓶頸,大型農機、智能農機正在追趕國外先進水準。

農業農村部的資料顯示,大陸小麥、玉米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别超過97%、90%。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随處可見大型農業機械作業,但在丘陵山區,夏海斌的困擾并不是個例,适合山地的“微農機”,成為提升農業機械化率的短闆和卡點。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從業人員駕駛農業機械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曲果強村的高标準農田裡收獲小麥(2023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統計資料顯示,大陸農業機械化應用水準,在不同産業、不同區域之間很不平衡。丘陵山區省份的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僅為53.5%,比全國平均水準低約20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丘陵山區還面臨着農業人口嚴重短缺的問題。如果農業機械化水準上不去,還會加劇耕地撂荒的風險。

丘陵山地對保障糧食安全、多樣性食物供給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出物美價廉、品質可靠、操作友善、适合山區使用的中小微農機,既是農民的期盼,也是市場的呼喚,更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大型農機裝備在千裡沃野馳騁,好不威風!但到了丘陵山區,卻患上了“水土不服”病,上不去坡、下不來坎,還容易趴窩……一些農民兄弟納悶:“量子計算機、航天器咱都能造,為何簡單的農機卻‘不好用’‘老是壞’呢?”

質樸的話語,道出了農民内心的痛點,也折射了農機發展的困境。

山地丘陵地形複雜多樣,對農機的要求更高。比如拖拉機,就要具備較高的轉場機動性、坡地作業安全性、陡峭狹小空間通過性、複雜地面環境适應性、機具配套多樣性等等,這使山地丘陵農機的研發難度、制造成本陡然升高。

山區丘陵農機“挑三揀四”、通用性不好,一些地區還需要特殊機型。适合西北黃土高原的,到了東南丘陵地帶,就可能成了“跛腳鴨”。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4月16日,在江蘇裡下河地區農科所(揚州市農科院),農機手駕駛農機翻耕農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孟德龍 攝)

河南商城縣現代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董順貴,曾經從南方山區引進一批農機,在大别山區的稻田、茶園、山茶園試用,但大多“水土不服”。他對此發出靈魂拷問:“難道就沒有适合大别山區耕作的農機了嗎?”

定制化、特殊型的農機,很難實作量産,成本壓不下來、利潤提不上去,企業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在性能和成本、品質與效益面前,農機企業很難坐得了“冷闆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國産中小微農機“老是壞”“不抗造”的不良印象。

目前,全球農機行業已形成巨頭規模化競争和中小企業專業化競争并存的“雙競争”格局。對大陸衆多中小農機企業來說,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在細分賽道拿出好産品,滿足特定、精準需求,以大陸龐大的農業基數,同樣可以大有可為。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大陸農業生産條件千差萬别,有旱地,有水田;有廣袤平原,有山區丘陵;有農場、合作社,更多的是小農戶。農機産業亟需更新,更新的出發點首先應該是滿足不同農戶的生産需求,提升國産農機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2023年中央一号檔案提出,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适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2024年中央一号檔案又提出,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闆行動,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開辟急需适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

目前,在政策層面,國家大力支援農機企業破解“一大一小”農機裝備卡點難點問題。農機補貼的品類也在不斷優化,一些适合山地丘陵地區耕地作業的小微農機、特殊農機逐漸被納入到補貼目錄。

中國農機,不能忘了7億畝丘陵山地

2023年10月29日,江蘇省海安市孫莊街道營溪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翟慧勇 攝)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丘陵山區“無機可用”的情況已得到改觀,短闆農機裝備取得突破。如32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山地玉米播種機等陸續量産,大型大馬力農機、丘陵山區小型農機等機具面世,初步實作“有好農機用”。

更好的消息是,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持續實施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結合農業生産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水準階段,紮實推進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加快農業機械結構調整。

這将為國産農機發展迎來難得的市場機遇。借助政策東風,加大研發力度,7億畝丘陵山地,必将迎來農機助力的新機遇,“被遺忘的角落”将會煥發勃勃生機。

來源: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