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作者:格隆彙

在A股沉浮多年的人一定聽過一句話:“敬畏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

今年以來,大資金繼續借道ETF買入A股。截至2024年4月30日,ETF份額年内增加1334.76億份,其中僅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份額就大增1054.69億份,較年初增長97.68%。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也就是買ETF的大資金基本是奔着滬深300相關的ETF去的,僅4個月時間,跟蹤滬深300的ETF份額接近翻倍。

恰逢中國資産大反攻,是時候探讨一下滬深300究竟有何魅力,值得市場資金奔向于它。

01

中國資産大反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應該是對近期飙漲的中國資産最佳寫照了。

港股僅用兩周時間就收複去年9月以來全部失地,五一假期間領漲全球。北向資金資金更是在4月26日爆買A股224.69億元,創下曆史之最。

為何這麼突然?為何是這個時點?

便宜就是硬道理,是關鍵因素之一。盡管經過一波“技術牛”上漲,恒指PE(TTM)倍數也才9.43倍,滬深300指數為12.18倍(時間截至5月8日),具有相對充足的安全邊際。

要說絕對便宜,恒指今年最低的估值出現在1月19日,當時PE(TTM)低至7.5倍,滬深300指數估值則是在2月2日下探至10.6倍。

港股和A股2月的确迎來一波爆發式反彈,北向資金同期大舉買入A股607億元。

但進入3月,港股和A股進入橫盤震蕩模式,滬深300指數同期漲0.61%,恒指僅漲0.18%,北向資金1個月才買了219億元,可在4月26日,外資單日就爆買224億元,說明背後一定有新的交易邏輯誕生了。

港股4月中旬突然爆發,A股同樣上攻。同期發生的事是強勢已久的美股、日股、韓股在4月均以收跌落下帷幕。

經過兩個月的反彈,港股和A股估值有一定修複。但整體而言,目前中國資産估值仍處低位,疊加經濟與政策邊際改善,顯然是更高成本效益的選擇。

進一步來看的是,與2月無波無瀾的估值修複行情不同,這次是海外投行率先吹響中國資産反攻号角。

4月23日,瑞銀率先将A股和港股的評級上調至“增配”,将南韓股票評級下調至“中性”;

5月4日,高盛疾呼“中國交易回來了!”;同日,摩根大通喊話,5月大舉加倉中國股票,耐心等待經濟加速複蘇;

5月8日,彙豐堅定看好中國股市未來可能會跑赢日本股市。

無一例外,報告都在指向:看好中國經濟複蘇!

一方面,中國經濟邊際複蘇,或将帶動中國股市在分子端盈利修複。另一方面,港A股仍處曆史估值低位,具有相對充足的安全邊際,有望同時與盈利修複共振,中國資産真正迎來戴維斯輕按兩下。

02‍

核心資産号角正在吹響‍‍‍‍‍‍‍

外資看好中國資産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那他們真金白銀買入的又是什麼?

本輪外資一如既往青睐大白馬股。行業層面上,北上資金4月主要加倉有色金屬、銀行、電力裝置、醫藥生物、化工、房地産等闆塊。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北向資金4月主要加倉的行業,來源:Choice)‍‍‍‍

個股層面,外資加倉也集中在甯德時代、招商銀行、京東方A、海爾智家、赤峰黃金、中國平安等龍頭白馬。

同時ETF、險資和公募基金也是白馬股的重要增量資金。中央彙金持續增持跟蹤滬深300的ETF,帶動今年超30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股票型ETF。

險資作為最受期待的長線資金之一,自去年以來逐漸加大對權益市場的配置,今年一季度險資整體加配了非銀行金融、電子、醫藥、食品飲料等闆塊。

公募基金持倉去年下半年有一定市值規模下沉的傾向,但今年一季度,基金經理重新聚焦核心資産,對加倉的個股基本都集中在以各行業龍頭為代表的核心資産。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從核心資産表現來看,1月29日之後,萬得微盤指數持續跑輸滬深300指數。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相比行業本身,行業的龍頭今年超額收益顯著,滬深300也重新開始取得超額收益。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如今外資、ETF、險資、公募等資金均帶動市場進一步聚焦核心資産,可以預見,随着外資繼續大張旗鼓入場,勢必與内資形成共振,核心資産的号角已經吹響。

03‍

300ETF,一網打盡A股核心資産

作為A股投資“風向标”,滬深300指數是中國股市的标杆指數之一。

300ETF(基金代碼:159300)跟蹤的正是A股旗艦指數“滬深300”。

衆所周知,滬深300指數覆寫了滬深兩市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300家龍頭,成分股合計市值超51萬億元。滬深300指數以不到6%的股票數量占據A股67%的總市值,當之無愧把A股硬核資産“一網打盡”。

指數特征一:獲大資金偏愛

今年ETF的份額增長中近八成是由跟蹤滬深300的ETF貢獻的,資金僅用四個月時間就把相關ETF的份額翻了近一番,從年初1079.7億份,增長至4月末的2134.39億份,增長97.68%。

指數特征二:行業覆寫全且均衡

從行業分布看,滬深300指數覆寫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銀行(13.09%)、食品飲料(11.49%)、非銀金融(9.17%)、電子(8.09%)、電力裝置(7.95%)和醫藥生物(6.41%),合計權重超50%。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滬深300的成分股每半年變動一次,近十年金融地産、鋼鐵等行業占比降幅較大,而電子、電力裝置、新能源等新興成長行業的占比則有所增加。

這恰恰符合中國新舊動能交替的趨勢,展現出該指數的與時俱進,能代表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新變化。

指數特征三:大盤藍籌屬性突出

滬深300指數聚焦A股核心資産,總市值約51.19萬億元,成分股平均市值約1706.19億元。

按流通市值分布看,6000億以上的權重占比為4%;3000億-6000億的權重占比為28%;500億-1000億的權重為33.33%,成分股整體呈現出大市值龍頭的特征。

滬深300還有31%的權重分布在100億-500億的流通市值公司,展現出滬深300大市值與成長性并重的特點,保證了指數的穩健性之餘,還具有一定的進攻性。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其中,滬深300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核心資産,分别為貴州茅台、甯德時代、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美的集團、五糧液、紫金礦業、長江電力、興業銀行、恒瑞醫藥,合計占比22.55%。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毋庸置疑,作為行業龍頭股,平均盈利增速跑赢所屬行業。未來,核心龍頭有望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長期增長動能或更明顯。

指數特征四:分紅相對豐厚

作為囊括各行業龍頭股的指數,滬深300分紅實力不容小觑,近十年基本穩定在2%以上,2023 年滬深300指數股息率達到3.16%,現金分紅總額為1.2萬億,占全部A股比例70%,妥妥的分紅小能手。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04‍

經濟企穩,300ETF(159300)投資正當時

2月以來,随着穩市場、穩預期的多項政策密集出台,當下穩增長政策成效正逐漸顯現。

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5.3%,4月制造業PMI“量穩價升”,為50.4,高于預期的50.3,指向中國名義經濟有望繼續改善。

4月财新中國服務業PMI錄得52.5,連續16個月處于擴張區間。

五一的最新旅遊資料也展現内需正在逐漸恢複。2024年“五一”假期3天,國内旅遊出遊2.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實作國内旅遊收入1668.9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曆史資料表明,經濟企穩前期,龍頭股具有較好的盈利優勢,在經濟回暖時往往會迎來先估值修複、後盈利修複的行情。

以滬深300指數(非金融)為代表的藍籌企業從去年下半年盈利就已經見底,随着企業盈利的不斷修複,預期第二季度滬深300等大盤價值股有望顯著優于中證1000小盤股。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截至4月19日,滬深300指數市盈率(TTM)為 11.74 倍,處于上市以來 28.07%分位;市淨率為 1.26,處于近十年6.85%分位。兩者均處于曆史相對低位,将來上漲空間較大,安全邊際較高。

時隔三年,風回核心資産?低費率版的滬深300投資利器來了!

目前滬深300估值處于曆史低位,在主力資金大量申購滬深300相關ETF的背景下,其下行風險有限。

在資産荒的背景下,今年高分紅、高股息類指數具備走強的實力,高股息中的相關核心資産或可提供額外的上漲彈性。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順周期上市公司的總權重接近50%,是以可以說300ETF(159300)屬于攻守兼備的品種。

恰逢外資強烈看好中國經濟的預期顯著修複,有望與助力資金共振推升核心資産,此時關注300ETF(159300)可謂是老話常說的“進可攻,退可守”。

300ETF(159300)發行期為5月13日至5月24日。300ETF的費率也屬于跟蹤滬深300指數中最低的檔位之一,管理費年率0.15%,托管費率0.05%,合計0.2%,對投資者而言,300ETF(159300)成本優勢顯著。

站在當下時點,中國經濟不斷釋放出複蘇的信号,核心資産經過三年的浴火淬煉,有望迎來涅槃的一天。換言之,不管是博弈短期反彈,還是長期看好,300ETF(159300)都是值得研究關注的投資品種之一。

風險提示:

上述觀點、看法和思路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判斷做出,今後可能發生改變。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