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作者:國學大觀園

#以書之名#

建興十年,諸葛亮在黃沙之地暫停兵馬,勸導農事,他巧妙設計出木牛流馬,練兵講武,為再次北伐做好萬全準備。兩年的精心籌備後,他親自率領大軍從斜谷道出發,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紮下營寨。同時,他也派出使者遠赴東吳,尋求盟友的支援,以共同對抗強大的魏國。

然而,魏明帝曹叡并未坐視不理,他派遣司馬懿背水一戰,擔任防守重任。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雖然智謀出衆,但打仗終究需要糧食的支援。他深知諸葛亮前幾次北伐的失敗,都是因為糧草不足。是以,他堅信隻要堅守陣地,諸葛亮就會因為糧草問題而不得不退兵。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諸葛亮自然也明白糧草的重要性,是以他在渭水附近屯田生産糧食,以確定軍隊的供應。兩軍隔渭水對峙,如同兩隻猛虎相争,誰也不願意輕易露出破綻。

就在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刻,孫權看到了機會,他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打魏國。然而,他卻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這一步棋走得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失去了東吳的策應,諸葛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為了速戰速決,諸葛亮決定主動出擊,然而司馬懿卻如同一隻老烏龜,無論蜀漢如何挑釁,他都堅守不出。當魏明帝的使者前來督戰時,司馬懿直言不諱:“諸葛孔明食少而事煩,其能久乎!”他斷定諸葛亮因為日夜操勞、飲食不足,已經身體衰弱,難以持久。是以,他建議隻需堅守陣地,等待諸葛亮自行崩潰。

諸葛亮見司馬懿沒有決戰的意思,便分兵屯田,與魏國境内的百姓共同種起了糧食,打算長期駐紮下去。然而,司馬懿的預料卻成真了,日夜操勞的諸葛亮終于病倒了。

自知時日無多的諸葛亮,在臨死前點燃了49盞明燈。這一舉動表面上是為了給自己續命,但實際上卻蘊含了兩大毒計。這一舉措不僅展示了諸葛亮高超的智謀,也讓人對他的聰明才智深感佩服。

七星燈之術

在烽火連天的三國亂世中,司馬懿以卓越智謀成為了最後的赢家。若非《三國演義》将諸葛亮描繪得近乎神明,後世或許不會對司馬懿産生遜色于諸葛亮的印象。當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壯志淩雲之際,司馬懿卻以冷靜的目光洞察一切,預見到年邁的諸葛亮難以持久。是以,他決定采取守勢,靜待時機。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果然,一切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生命之火逐漸黯淡。在人生盡頭,諸葛亮設下玄妙之局:以竹紮成七星燈四十九盞,按北鬥七星之狀排列于床前。每星七盞,宣稱若此燈七日不滅,他将能再續十二年壽命。此舉雖在我們看來近乎荒誕,但在當時卻充滿了神秘與玄妙,讓許多人深信不疑。

在古人觀念中,北鬥七星又稱天樞,是觀測天象、推算命理的重要參照。正如《周易》所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八卦中蘊含着六十四卦的變化,其中四十九卦為變卦,意味着卦象并非一成不變,人的命運亦可随之扭轉。諸葛亮所點燃的四十九盞燈,便是對應這些變卦,試圖逆天改命。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當時,蜀漢與曹魏之間因這七星燈之術而陷入平靜,衆人皆拭目以待諸葛亮的命運。而在這關鍵時刻,最為焦慮的并非司馬懿,而是魏延。他或許深知此術之玄妙,亦或擔憂諸葛亮一旦成功,将對天下格局産生深遠影響。

探魏延之心

魏延,蜀漢虎将,威震三國,實乃新生代将領中的翹楚。劉備入川,他如影随形,屢立戰功,深得劉皇叔信賴。然而,諸葛亮對他卻抱有偏見,甚至在劉備仙逝後,這種偏見如洪水猛獸般肆虐。

魏延的北伐之志,如烈火燃燒,他渴望率領數萬雄兵,與諸葛亮分道揚镳,共取漢中,最終會師潼關,共謀北伐大業。然而,諸葛亮對他的提議置若罔聞,甚至不讓他擔任先鋒,導緻馬谡失守街亭,遺憾敗北。

諸葛亮臨死前點了49盞燈,其實他并不是為了續命,而是有2大毒計

魏延心中的不滿如火山噴發,公然嘲諷諸葛亮膽怯,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他的傲骨铮铮,自然引起了諸葛亮的警覺。諸葛亮深知,這樣的将領若放任自流,無異于養虎為患。

然而,諸葛亮的壓制反而激發了魏延的反叛之心。在諸葛亮病重之際,他竟敢質疑諸葛亮點燈續命的舉動,直言:“吾聞人死如燈滅,今公以燈為壽,何也?”這無疑是對諸葛亮的公然挑釁。也正因為這句話,諸葛亮下定決心要除掉魏延。他暗中布局,精心策劃,最終借馬岱之手,終結了魏延的生命。

詐司馬懿之謀

如果說諸葛亮點燈探明魏延之心是一記巧妙的棋局,那麼詐耍司馬懿則是另一場驚心動魄的對弈。當諸葛亮病重之際,他深感有心無力,司馬懿的大軍如同猛虎般對岸虎視眈眈。一旦他離世,蜀漢軍隊将面臨滅頂之災。主動出擊而司馬懿不接招,被動防守又時日無多,果斷撤退則司馬懿必定乘勝追擊。蜀漢軍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而諸葛亮則運籌帷幄,決定采用詐術來破局。

司馬懿,這位老謀深算的對手,謹慎得近乎多疑。諸葛亮深知,對付這樣的人,必須虛實相間,真真假假。于是,他高調宣稱要向天借命12年,讓司馬懿在迷霧中徘徊,不知所措。趁着司馬懿猶豫不決之際,蜀漢軍隊卻已悄然開始大舉撤退。

七星燈點燃後,諸葛亮便與世長辭。然而,在他臨終前,已為蜀漢鋪設了一條退路。秘不發喪,從容撤退,待司馬懿追擊之時,搬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以假亂真,吓退敵軍。姜維等人遵循諸葛亮的遺言,步步為營。司馬懿看到木雕,誤以為諸葛亮尚在人世,擔心中了圈套,急令撤軍。待蜀軍安全進入斜谷,司馬懿再也無法追擊時,姜維才公布了諸葛亮的死訊。司馬懿懊悔不已,但已為時晚矣。

回顧諸葛亮點燈之術,其狠辣之處可見一斑,尤其是對魏延而言。他或許從未料到,在那一刻起,諸葛亮已決心除之而後快。而魏延,他始終忠誠于蜀漢,卻在諸葛亮與楊儀的逼迫下,背負了反叛的罪名。這場權力與智謀的較量,最終以一種悲劇性的方式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