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作者:北師港浸大UIC

在北師港浸大(UIC)校園裡,多元的文化和學術交流活動接連舉行。近日,學子們在“形勢與政策”大講堂,跟随校長尋根中華文化;參加中國文化創意大賽,創新講述中國故事。在國際研讨會上,中外學者分享博雅教育發展趨勢和經驗;多所國外高校來訪,UIC的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列……一起來感受博雅教育多元的文化氛圍。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2024年5月8日,北師港浸大“形勢與政策”大講堂第九十八講在大學會堂舉行。北師港浸大校長陳緻教授帶來題為“中華文化尋根:《詩經》與商周禮樂文化”的講座,帶領學子領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陳緻校長以上博簡《孔子詩論》為切入點,引出對孔子及其家系的讨論,進而引出學界關于儒與儒家之别以及夏商周三代之間關系的研究與争論。他指出,盡管對于在族群上周人是否為夏人依然沒有定論,但是由于政治需要周人以夏自居,承接夏的文化傳統,并且有選擇地吸收殷商文化,進而形成西周禮樂制度的基礎。

陳緻校長還讨論了西周雅樂制度的形成及其變化。結合甲骨文、金文和文獻資料,他認為“雅”樂濫觞于“夏”樂,并且探讨了西周如何吸收和改變了商代祭祀用“萬舞”和“庸奏”樂舞形式。他指出“庸奏”樂舞後來演變為《詩經》中的“三頌”。此外,陳緻校長還指出平王東遷之後,随着“雅”和“夏”的地理概念由關中周王畿一帶擴大到中原地區,雅樂也與中原諸夏音樂互相影響,形成新的雅樂體制。

在提問互動環節中,陳緻校長推薦了一些關于早期古代中國曆史與文化的書籍以便于師生進一步學習研究。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5月8日,北師港浸大舉行“全球視野下的博雅教育專題讨論會”,來自早稻田大學、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香港浸會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和北師港浸大的學者分享了博雅教育在中外實踐中的經驗與洞察,并探讨其發展趨勢。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中外學者探讨博雅教育

學者們讨論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博雅教育在不同國家傳播的延續性,議題涵蓋二十世紀國中國文學家、哲學家胡适與美國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的交流;十九世紀德國博雅教育哲學對中國教育家蔡元培的影響;當代中美博雅教育“紮根全球”的提議,以及關于所謂“精英教育”與博雅教育使命之間的争論等。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學者們認為,通過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創新性的課程設定,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推動博雅教育的實踐和發展。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第十五屆中國文化創意大賽決賽也于5月8日舉行。由北師港浸大學子創作的六部曆史舞台劇異彩紛呈,展現了學子們的卓越才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中,《慈光》講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殺前後,僧人們自發組織起來,冒險庇護難民,并引導他們安全撤離的悲壯場景。而《我選擇的路》則通過豐富的戲劇沖突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講述了在“五四運動”這一時代背景下,青年女性如何勇敢地掙脫傳統桎梏,堅定投身革命事業的感人故事。另一部作品《風華正茂——五四運動中的新青年》則生動地重制了青年們為了外争國權、内懲國賊而振臂高呼、奮力發聲的宏偉曆史場景,深刻展現了五四精神中的愛國進步思想。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陳緻校長(左一)為冠軍團隊、《慈光》創作者“路嶼學社”頒獎

珠海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珠海文化館副館長、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瓊霞女士應邀擔任本次大賽評委并與學生互動。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活動合影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近日,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葡萄牙新裡斯本大學商學院(Nova SBE)等國外高校代表來訪北師港浸大,了解北師港浸大辦學情況,探索合作機會。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國外高校代表發言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國際事務)Felix Tan博士對北師港浸大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及人才培養成果表示高度贊賞,他提到2023年北師港浸大有五十多名畢業生前往新南威爾士大學深造。

北師港浸大常務副校長周蔭強教授表示,将大力支援兩校開展學術及科研合作,借此機會,兩校商學院可以更好地了解雙方的需求和潛力,激發更多合作可能性。

融彙中西,品UIC博雅韻味

周蔭強教授(中)等北師港浸大與會代表和新南威爾士大學一行合影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全球事務學院院長(中國/東亞)Konstantinos Kontis教授詳細了解北師港浸大的辦學情況、特色理念、科研成果以及暑期項目等,就雙方未來開展交流合作的可能性展開探讨。

Nova SBE是歐洲頂尖的商學院之一,代表團參觀了校園并舉行座談交流,為未來的合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