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速數字化轉型 平安健康保險為何徹底“去Oracle”資料庫

作者:經濟觀察報
加速數字化轉型 平安健康保險為何徹底“去Oracle”資料庫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随着健康險行業競争愈發激烈,單純提供保障服務的商業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如何賦能保險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亦備受業界關注。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保險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不僅是單一業務的效能提升,而是基于公司戰略驅動下業務模式與技術融合的創新發展。”平安健康保險CTO馬榮強在5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作為低頻産品,需要確定推薦準确性去提升轉化率,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具備建構客戶畫像、分層管理和标簽化等一系列能力,為業務模式改變提供可能性。基于此,放棄以往行業一貫使用的Oracle資料庫(Oracle Database,簡稱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重構新一代業務核心體系,可能是構築競争護城河的新探索和新範式。

建構新體系的邏輯

在馬榮強看來,由于行業屬性,過去保險業務的産品創新配置鍊路長、産品創新周期長。通過對大量業務流程、業務場景的梳理,團隊将保險保障、醫健服務等原來互相獨立的業務闆塊,基于領域驅動設計(Domain-Driven Design)的架構方法,形成數個閉環領域業務能力,建構了新一代核心業務體系。

具體而言,平安健康保險搭建的“3+3+3”全域架構體系,即前台體系的“C端+A端+P端(合作端,含B端企業、第三方管道、生态合作夥伴等)”觸客與銷售能力、中台體系的“個險+團險+醫健”商業通用能力,以及背景體系的“數智+業财+科技應用底座”底層支撐能力。

“在新體系下,根據具體業務邏輯與需求,産品研發人員可以将産品與服務進行智能比對,像拼積木一樣的方式組合,快速疊代創新産品。”馬榮強以“超級産品工廠”為例子解釋道,在原來的舊系統上面有7個産品工廠,産品、服務、權益都是互相獨立和固定化的。新體系中将所有業務類型抽象融合為一體化産品中心平台,組合保險産品與醫療健康服務權益,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原來的産品創新周期是50天,現在最快可以支援産品1天上線。

談及搭建新體系的原因,馬榮強坦言,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質疑新體系建構的必要性,認為老系統雖然卡頓但也能勉強使用。但是從平房到高樓,從自行車到高鐵飛機,這些變革都證明了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同樣,新體系的搭建也是為了适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用新的技術去解決現在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在此後的競争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保證已有業務平穩運作的基礎上,重構核心業務全體系并非一件易事。平安健康保險科技支援中心客戶管道服務團隊副總經理徐青表示,首先就是現有保險業務已完成閉環,新的架構設計目标要求對業務本質進行洞察和流程的拆解重構;在重塑業務邏輯和流程的情況下,如何在不影響業務現有體驗和平穩運作的基礎上完成更新,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需要攻克的技術難度不小。

“另外一大挑戰就在于行業内保險核心系統徹底去掉Oracle的險企并不多,大多部分會選擇将Oracle的存儲過程平移到其他資料庫,且往往需要3至5年,這也意味重構新體系時沒有更多的經驗借鑒。”徐青說。

記者了解到,包括平安健康保險在内的大多數保險公司以往都是采用Oracle資料庫的集中式架構。然而這種模式也有其明顯的弊端,就是底層資料龐雜、耦合度高、不易擴充,不适用于目前高速發展的業務,同時,技術維護成本高、難度大,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原本的集中式架構模式從開始應用到如今已有三十多年,顯然沒辦法滿足當下龐大業務量的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哪怕隻是改一個表情包,采用集中式架構我們都需要等到半夜鎖表。”平安健康保險科技支援中心中台服務團隊總經理王琪表示,在建構新體系過程中團隊選擇“去Oracle”的方案,以OceanBase為主的國産資料庫進行部署落地,并采取微服務、分布式的設計架構。

據悉,中大型健康保險公司核心業務“去Oracle”資料庫,在行業内尚屬少數。

對此,王琪表示,行業内目前也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改造,也就是雖然換了國産資料庫或0代碼資料庫,但核心架構仍然依賴資料庫内的邏輯,這樣的改造其實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好處。相反,少數選擇更為點狀、局部子產品改造方式的公司,雖然前期難度可能比較大,但長遠來看獲益最大。

“分布式架構将原本集中式的多個資料庫叢集整合成一個租戶模式的資料庫叢集,進而降低了資料庫和IT的營運成本。這樣的改造不僅使得需求響應速度加快,還提升了結構化和子產品化能力,減少了編碼工作,降低了試錯成本,進而帶來了IT和業務上的雙重收益,目前我們的系統穩定性提升91.4%。”王琪說。

提質增效成果幾何

據悉,平安健康保險從2023年3月底正式啟動核心業務系統重構,在11月底就完成“開門紅”産品需求的上線。目前,其個人承保和保全等業務幾乎100%在新系統中運作,團體業務已經有部分流量切到新系統。

馬榮強以2023年稅優項目為例介紹道,從監管要求到實際産品上線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這相比行業通常所需的半年時間,對展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這主要得益于架構的彈性和可插拔性,使得團隊能夠快速響應需求,并利用現有的可複用元件和子產品來加速開發。

對于需要重新編寫的代碼,徐青表示,首先嘗試通過複用群組合現有元件來滿足需求,隻有在确實需要新規則或特殊功能時,才會使用代碼和配置的方式來實作。這種政策不僅提高了開發效率,還降低了出錯的可能性。同時AI架構也遵循了并行、可擴充和統一排程的設計理念,這意味着不論面對何種場景和需求,新體系都可以迅速找到并應用最适合的模型,通過彈性架構實作高效、準确地響應。

據悉,基于不斷加快的數字化轉型,平安健康保險還于日前上線了“頤享易保”醫療險産品,這是行業首創主動守護客戶健康的醫療險,主打數字化健康守護,通過動态健康監測預警服務,前置管理客戶健康。

談及新體系對公司營運成效時,平安健康保險科技支援中心産品設計團隊平台産品組負責人賀馨怡給出了一組資料。以團險業務為例,自動化錄入率提高40%,10萬人系統處理時效提升500%;在就醫理賠一體化基礎的搭建上,理賠自動化解析效率提升140%。風險防控能力上,生産問題主動發現率提升至63%,至少有一半系統問題基于主動發現後進行預防改進,有效減少了客戶投訴率;監管報送統信名額準确率達到100%,中保登資料差錯率降至0.4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