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作者:夏莫MO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文/夏莫

01、卷首語

人與人交往,就像是喝水,太熱了燙嘴,太涼了也會傷胃。

親家,雖然是一家人,但是相處也是要有距離的。

兩家人在相處時,保持一定的溫度,不近不遠,反而讓彼此都舒服。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以免影響到孩子的婚姻。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02、親家夫妻之間的事,别判斷對錯

有一次,我和閨蜜聊天,她一副氣呼呼的樣子,心情很不好。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公公婆婆吵架,吵得很兇,婆婆一氣之下收拾了東西住到了他們小兩口家裡。

正巧她母親來送點水果,就跟着勸了幾句。讓她别總是委屈自己,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婆婆回去之後,大罵了公公一頓。

公公好一頓哄,把婆婆的情緒穩定了。結果,婆婆說是親家母,讓她這麼做的。

當天,公公就打電話,把親家母給罵了一頓。婆家和娘家之間有了沖突,她夾在中間,很受氣。

親家夫妻之間的事,不要去幹涉,不要去管。

兩口子的事,清官都難判斷對錯。尤其是親家之間,感情沒那麼深,對彼此的了解有限,更不能妄加評判。

親家的家務事,别好奇,也不要打聽,更不要去給人家評理,管好自己即可。

管好自己,多聽,多看,少說話。

親家傷心,安撫一下對方的情緒即可,家裡的事,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去處理。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03、親家讓你抵押、做擔保人,别幫

生活中,有一些人,缺錢後,自己借不到,貸不到,就會找家人、朋友做擔保。

其實,做擔保人,抵押财産,不是簡單地簽個名字就行的事情,你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換句話說,他有能力還錢,你平安無事,得不到任何好處;但是他沒能力還錢了,你需要和他一起承擔責任,要陷入官司當中。

說白了,做抵押、擔保人,比直接借給對方錢還要麻煩。

與親家相處,即便你信任親家,認可對方的能力,但是也不要幫他做擔保人。

越是親近的人,越不要在經濟上産生任何糾紛,這樣不利于經營感情。

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标志,它懂得在人際交往中,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親家讓你做抵押、擔保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推脫。

你可以說自己不懂,能力有限,做不了這個擔保。一口回絕,讓他打消這個念頭。

不和親家有經濟上的糾葛,對方有困難,可以給予一些幫助,但要量力而行。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04、親家與兒女之間産生沖突,别幹涉

《知否》中的王若弗,受親姐姐的蠱惑,下毒謀害婆母。

明蘭為祖母讨回公道,勢必要把這件事查個一清二楚。

王若弗的母親立刻帶着人前來救援,不管自己女兒犯了多大的錯,都想把這件事輕輕揭過去。

盛纮說了一句話很在理:怪不得王若弗和姐姐做起事來有恃無恐,是因為斷定即便出了什麼差錯,娘家人都會護着,給她們撐腰,導緻她們做事無法無天,什麼樣的禍都敢闖。

朱熹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親家與兒女之間有沖突,一個巴掌拍不響,也說不清對錯。

畢竟兩個人要有很長的時間相處,避無可避,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去磨合,别偏幫子女。

一家人時間久了,積攢一些感情,關系自然就會和解。

若是,你的兒女真的受委屈,不能與親家和睦相處,不要替兒女做任何決定,讓他們自己拿主意。

作為父母的,無條件支援兒女的決定就好。

親家的以下事,真的不要幫,越幫關系越差

05、總結

和親家來往,經營好表面上的關系即可,别太逞強。

人家是一家人,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别幹預太多。

不偏幫子女,不要為了護着自己的孩子就與對方站在對立面上,讓沖突愈演愈烈。

與親家相處,要把握好分寸感,建立友好往來。不卑不亢,給兒女做決定的權利。

如若,你明事理,做事有章法,相處時有規矩,反而能得到親家更多的尊重。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注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