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作者:故裡夢長安

一般情況下,部隊也講究曆史傳承,成立時間早、經曆大戰多還能存續的,必然是深受中央信任、戰鬥力強的隊伍。否則或因減員太多,或因整編合并,番号就不存在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些部隊成立的時間晚,卻能憑借出色的表現後來居上。比如說華野13縱37師,它1947年8月才由軍區部隊更新合編而成,屬于野戰軍中成立最晚的一批。

但在很短的時間内,硬是憑借戰功把很多老前輩給比了下去,僅用一年時間就成為主力師,被華野司令員陳毅稱贊為“華野的後起之秀”。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1947年華野進行了“七月分兵”,野戰部隊陸續分為四部分:陳唐兵團挺進豫西,配合劉鄧作戰;韋國清、吉洛兵團進逼蘇北,給國統區造成壓力;

許世友、譚震林兵團留在山東,繼續保衛内線;陳毅、粟裕指揮1縱、4縱、6縱及中野11縱伺機擴大戰機。

最開始留在山東的有2縱、7縱、9縱,可9縱沒過多久也去支援蘇北了,這就使得内線機動力量明顯不足,如果國軍發動大規模攻勢,恐難應對。

是以,在總部的指令下,膠東軍區的5、6、7這三個師合編為華野13縱,13縱前身就是膠東軍區第5師。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該師本來成立的時間也晚,1947年2月山東和華中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後,山東的作戰任務變得更重,各軍區、軍分區陸續有了一些新的部隊番号,算是二線預備。

膠東軍區第5師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由濱北軍分區獨立團(1940年成立)、東海軍分區獨立團(1946年成立)、膠東軍區特務團(1945年成立)編成。

從這個發展可以看出,13縱47師跟其他部隊比起來曆史底蘊不是那麼深厚,也沒多少紅軍血脈。

二線部隊更新為主力,往往是先配合着作戰,等有了經驗後才承擔主要任務,可37師是例外,剛組建不久便打了一場硬仗。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1947年底,華野山東兵團為打通内線之間的聯系,決定向萊陽發起進攻,拔除掉這顆釘子。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安排7縱打主攻,但特意從13縱調來37師當預備隊。

此安排有一個考量,即37師包括師長高銳在内的大多指戰員都是萊陽子弟,且曾在萊陽駐紮過,對地形非常熟悉,說不定能起到奇效。

當時萊陽守軍是國民黨整編54師第106團及第108團第1營,另配屬1個山炮連、榴炮連,總兵力4000多人。

其最高指揮官是106團副團長、黃埔六期生胡翼烜,他擔任過蔣介石的貼身侍衛,對老蔣忠心耿耿,該部營、連級的軍官也多畢業于黃埔軍校,抵抗意志堅決。

麾下的106團是美械團,其成員基本參加過滇緬抗戰,擁有着豐富的戰鬥經驗。總的來說,萊陽是不好啃的硬骨頭。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12月4日,7縱對萊陽發起進攻,原先計劃一天掃清外圍據點,可由于敵人強大的戰鬥力,打了三天都沒推到萊陽城下。

12月8日,山東兵團給7縱下了死指令,務必在當日解決外圍的戰鬥,還好,7縱不辱使命。

12月9日,攻城戰開始,我軍集結數十門炮對城内射出上百發炮彈,随後步兵開始沖鋒,當天黃昏成功推進至内城。

按照以往經驗,打到内城後,隻需再經過短暫的巷戰便能結束戰鬥。然而胡翼烜收縮兵力,堅守萊陽城北的城隍廟。

這裡具有地理優勢,胡翼烜不僅在四周建立了各種工事,還在廟内儲備了足夠的糧食、武器彈藥。為保證水源,守軍甚至還在廟内挖出水井,這給華野進攻部隊增加很多麻煩。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9日晚上,7縱麾下的19師、20師、21師對城隍廟發起進攻,可打了整整一夜都沒沒能取得突破,19師還因為傷亡過大被迫撤離休整。

次日另外白天另外兩個師接着打,但仍沒取得什麼進展,20師也被打得撤了下去。

國民黨本來以為萊陽很快會丢掉,就沒準備支援,一看胡翼烜這麼能打,立即就調援兵了,還空投很多物資下去。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迅速将守敵殲滅,戰局很可能會出現變故。

許世友電令7縱司令員成鈞10日當晚務必拿下城隍廟,成鈞遂指揮剩下的21師多次進攻,可惜都失敗了,21師也傷亡慘重。

眼看7縱再打下去要拼光,許世友電令曾經在萊陽城駐守過的13縱隊37師承擔作戰任務,7縱則撤下去休整。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當指令下達到7縱時,成鈞心中不甘,急得立馬把排以上幹部集結起來,準備組織敢死隊并親任敢死隊長去拿下城隍廟。

7縱政委趙啟民勸不住他,便将這一情況上報了兵團司令部,首長譚震林大為惱火,告訴成鈞不許胡來,并暫時拿掉了他的指揮權,7縱交由趙啟民統一指揮。

事關此戰的勝敗,許世友非常慎重,他将13縱37師師長高銳叫到身邊,讓他務必在當晚解決戰鬥,多延後一分鐘,全軍就多一分危險。

司令員這個态度,讓高銳沒時間去調查敵人的火力情況,一到預定位置就發起進攻。可惜由于沒摸清敵人火力點,打了一個晚上都沒能突破敵暗堡封鎖,隻好暫停進攻。

本來高銳想好好研究一下,可兵團的質問電話一個接着一個,他隻能下令繼續沖,11日下午打了半天還是沒個結果。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再這樣下去,就是在用人命填,13縱司令員周志堅來到師部坐鎮,要求師裡上司都要下到主攻營、連去,務必在晚上解決敵人。

這時111團一位熟悉地形的幹部提議,可越過城隍廟東北方面的大水塘發動攻勢,雖然這裡地形開闊不利于進攻。

但敵人也是這個心理,此處的防守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我軍從這裡打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周志堅和高銳都同意了這個建議。

黃昏後,111團從東北方向進攻,果然這裡的敵人防備不嚴,被我軍抵前後用炸藥包炸出一條通道。有了這個缺口,111團指戰員開始猛攻,于當晚子夜時分拿下城隍廟。

華野成立很晚的一個師,卻憑借戰功超越許多老部隊,跻身一流主力

先前沒負責過野戰任務,第一次打大仗就能頂替老前輩擷取最終戰果,這個成績讓山東兵團上下對37師刮目相看。這還沒完,1948年的濟南戰役,37師同樣亮眼。

當時華野分為東、西兩個集團攻城,13縱歸于西集團中。雖然有3縱、10縱兩個老大哥在,13縱依然表現不俗,37師109團還在攻克坤順門的戰鬥中發揮出決定性作用。

由于破城速度稍落後于東線的73團,37師109團獲得的稱号是“濟南第二團”,不過在西線,其還是第一。每逢攻堅都能立下奇功,無怪陳老總會稱37師為“華野的後起之秀”。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第二團”這個光榮番号保留至今,2019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濟南第二團”戰旗作為東部戰區陸軍的榮譽代表之一,接受了祖國的檢閱,為英雄團隊再添殊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