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作者:讀者

老話常說,與人為善,不僅展現出道德之美,更是智慧之舉。

可現實中,很多人因為過于好心、不懂拒絕,很容易将自己陷入内耗的深淵。

與其對他人過度共情與妥協,對自我過度否定與自責,不如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擁有不好惹的實力、不内耗的情緒、不合群的堅守和不被定義的勇氣。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不好惹:自帶鋒芒,活出滾燙人生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喜歡展現與人為善的一面,認為隻要讨好、迎合,就能收獲好人緣。

然而,很多時候,全心全意地付出不僅不會收獲真心,落在别人眼裡還成了天經地義,結果讓自己的真誠變得一文不值。

電影《教父》中有句台詞說得很在理:“沒有邊界的心軟,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隻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要知道,越是迎合讨好,越容易變得廉價,無法建立高品質的關系。

學會在善良中帶點鋒芒,才能抵抗住命運的磋磨。

不由想起才女蘇青的故事。蘇青為家庭舍棄了學業,早早地步入婚姻殿堂。婚後,她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和公婆,卻因連生四個女兒,遭到丈夫的冷眼相待。

彼時她還天真地以為,隻要自己足夠賢良淑德,生下兒子後就能重新赢得丈夫的愛。沒想到即便兒子降臨,丈夫冷漠的态度也未改變。但備受欺負的妻子,沒有任何怨言和責難,這讓丈夫最終越界出軌。

十年的忍辱負重,最終換來的卻是深深的失望與傷害。當嘗盡愛的悲苦,被踐踏的自尊和自我終于得到了喚醒。

蘇青毅然決定結束這段痛苦的婚姻,重新投入自己深愛的寫作事業。她寫下了《結婚十年》,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蘇青也是以一躍成為上海文壇的新星。

恰如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寫的:“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畢竟人生就是一場充滿規則的遊戲,适時地展現原則和底線,不僅能進退自如,亦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與其活在别人的眼光裡,不能快意做自己,不如用“不好惹”的盔甲來保護自己。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來源:視覺中國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不内耗:不卑不亢,走出情緒陷阱

你聽過“内耗型人格”嗎?

“内耗型人格”通常指的是那種傾向于過度反思、内心掙紮和消耗精力的人格類型。具有這種人格的我們可能會過度分析事情,對問題進行反複思考,并且容易陷入擔憂和憂慮中。

可實際上,我們擔心的事,99%都不會發生。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漫畫,畫裡那個“内耗型人格”的女孩讓人印象深刻。

彙報工作時,看到上司微微皺了下眉頭,她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午後,她看到同僚們聚在一起點奶茶,卻沒有叫自己,她便覺得自己被孤立了。

更讓她難過的是,她發現自己原本負責的工作被交給了新人,于是就開始反思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這些瑣事像山一樣壓在女孩的心頭,導緻她在工作中愈發疲憊不堪。

然而,真相卻是:上司的皺眉僅僅是因為臉部有些癢;同僚們點奶茶時确實忘了她,但随後便邀請她一起吃火鍋;而工作交接給新人,是因為她即将升職,需要承擔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不難發現,容易内耗的人,總是習慣過度解讀他人的一舉一動。

糾結、擰巴、内心戲一出接一出,心中的思慮慢慢累積成一座大山,将自己的神經壓垮。

想要給生命減負,就要懂得放下無謂的小事。

定期清理當下的緩存,我們才有餘力,靠近喜歡的自己。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來源:視覺中國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不合群:堅守自我,不再随波逐流

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什麼成年人的社交這麼累?

有個高贊回答是:因為我們每一天都抱着“讓對方喜歡”的心思,扮演着根本不像自己的角色。

仔細想想,确實如此。我們總在不斷地妥協與遷就中,佯裝合群。可到頭來,除了委屈自己,什麼都不會改變。

在綜藝《荒野會談》中,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坦露了一段早年的工作經曆。

那時,她在一家公司實習,辦公室的一個日常習慣就是同僚們會一起拼單點咖啡。

然而,對于當時的李雪琴來說,每天僅有50元收入,若參與拼單買咖啡,自己這一天就白幹了,但不參與拼單,她又擔心同僚們會覺得自己不合群。

在這種心理壓力下,李雪琴往往最後都會選擇勉強自己,與同僚們一起拼單。

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時候,為了避免尴尬,或因害怕别人覺得自己不合群,就勉強做一些違心之舉。

日子是自己的,而非過給别人看。

與其費心勞力去合誰的群、去讨誰的喜歡,倒不如活成自己的限量版,拿回生活的主動權。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來源:視覺中國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不定義:打破束縛,做自己的主角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調查。

人這輩子,最常見的五個遺憾,其中有一個是:

希望為自己的夢想而活,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

的确,為了滿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終将活不好這一生。

反派精神意味着不被他人束縛,想成為誰,就全力以赴,莫管他人眼光。

《拆掉思維裡的牆》的作者古典老師在一次交流會上,問了在座所有人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手拿一個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選擇是做什麼?

有人說應該去裝水,有人說應該去分享給别人,有人說應該分析一下怎麼用最好的方式利用水。

而古典老師笑着說:“一個人手裡拿着水杯,他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杯沒有必然關系。”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的一個水杯,那就是我們不容易察覺,但又極易犯下的思維陷阱。

它就像一道無形之牆,蒙蔽住真實的内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電影《黑天鵝》裡有一句話:“擋在你面前的,隻有你自己。”

很多時候,局限一個人的不是環境,不是能力,而是固有的思維模式。

轉變思維,拆掉内心的高牆,難題才能迎刃而解。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當然不是說讓你變壞,而是不懼沖突,修煉内心。

看過一句話:“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是最大的本事。”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利用“反派”思維,全力以赴地生活。

願你我也能擁抱生活的美好,擁有讓自己快樂和輕盈的能力。

自從把自己當成“反派”來養,日子好過多了

作者:莫妮卡,閱己、越己、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