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作者:說車小李

大家好,我是小李。爆胎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咱們平時低速行駛的時候,除非被東西紮到了,否則你就是已經過期四五年的輪胎也不容易出現爆胎,往往都是輪胎有問題的時候跑高速才會造成突然間爆胎。一旦爆胎,處理得好的話可能就是撞壞車而已,處理不當的話,就是車毀人亡的悲劇。是以我們用車過程中,一定要提前了解造成爆胎的各種原因,排除爆胎隐患。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說實話,汽車容易出現爆胎的原因有很多,但一條好好的輪胎,最容易爆胎的根本原因就是輪胎過熱,這是我開車12年後,和一個長期開貨車的司機聊天時才知道的。不管是轎車還是大貨車,正常的輪胎一般不會那麼容易爆胎,哪怕你就是不休息在高速上跑三天三夜也不會爆。但輪胎往往會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比如輪胎氣壓變低了沒能及時發現的話,那麼就可能會出現輪胎過熱引發爆胎。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現在的車雖然都有胎壓監測的功能,但很多人開車過程中怕胎壓太高容易爆胎,特地把胎壓打到剛好胎壓監測系統不報警的臨界點,覺得這樣開起來更舒适也更安全。這樣就會造成在用車過程中,經常出現胎壓過低的報警燈,自己已經麻木了,看到胎壓報警了,根據自己的經驗感覺輪胎最少還有1.9的胎壓,等有空了再去充氣都可以,但往往是這種心态造成有時候有急事就開車上了高速了,僥幸的認為問題不大,最終出事。

大家不知道的是,胎壓過低反而更容易爆胎。在以前的車上還沒有強制标配胎壓監測功能的時候,很多人基本上都沒有檢查胎壓的情況,光靠肉眼看很難看出來胎壓是不是低到臨界點了,是以在跑高速的時候爆胎事故比較多。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實際上輪胎好好的一般情況下水不會漏氣的,隻有出問題了才會漏氣,造成胎壓報警。胎壓報警以後證明輪胎胎壓過低了,可能一直在漏氣,現在可能還有1.9個胎壓,跑高速的過程中速度過快,斷的運動可能很快就變成1.5了。雖然比較低了,但還能繼續行駛,可是此時輪胎的胎壓已經過低了,會在行駛的過程中增大胎面和地面的摩擦力,導緻輪胎壁受力異常,溫度上升比較嚴重,當超過臨界點以後就爆胎了。這也是為什麼夏季賽爆胎事故的高發季節的原因,夏季時路面的溫度比較高,輪胎行駛過程中還異常升溫,多種因素結合就造成了事故。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大貨車都有輪胎淋水的功能,以前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要一直給輪胎淋水,後來才知道,大貨車拉貨比較重,輪胎非常受力,很容易就造成輪胎過熱爆胎。給輪胎淋水是為了輔助輪胎降溫,尤其是在刹車的過程中,輪胎和地面的摩擦過程中會導緻輪胎冒煙,如果不能及時降溫,就會導緻輪胎一層一層被剝離最終爆胎。我相信很多人在高速上都能看到過大貨車輪胎上剝離下來的橡膠遺落在路上,這些都是刹車過程中輪胎過熱沒能及時降溫導緻的。

此外,老化比較嚴重的輪胎也非常容易爆胎,這種輪胎的輪胎壁已經失去了彈性了,經受不起高速行駛過程中輪胎受到的那個力,最終就會爆胎。有些受了外傷的輪胎也是非常容易爆胎的,外傷會導緻輪胎變薄,本來輪胎設計的厚度是可以正常經受12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下那個壓力的,但某個部位變薄了以後,這個部位的爆胎臨界點就會變小,可能你速度到110開一段時間就頂不住了,最終爆胎。

開了12年車後,才知道這才是爆胎的根本原因,搞錯了安全隐患太大

是以咱們在用車的過程中,預防爆胎主要從3個方面去入手,第一注意胎壓的變化,胎壓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行業有句順口溜分享給大家:胎壓2.5走路穩如虎,胎壓3.0走路快省油,胎壓3.5不是撞車是路虎,胎壓4.0躺着都得補。第二,注意輪胎的老化程度,使用5年以後就經常檢查,最好不要超過7年再換胎。第三,注意檢查輪胎是否有外傷,有外傷的輪胎一律建議盡快換掉。做好這3點,基本上就不會莫名其妙爆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