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部!進階别證據肺癌圍術期專家共識釋出,開啟規範化治療新篇章

作者: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免疫規範化治療專家共識》正式釋出

2024年5月12日,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的“肺癌圍術期高峰論壇”成功舉行,國内首個基于進階别III期臨床研究證據的《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免疫規範化治療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釋出。該《共識》旨在為肺癌圍術期免疫治療的人群選擇、方案制定、病理評估及患者全程管理等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提供全新治療範式和規範化指導,進而幫助肺癌患者提升生存獲益。

天津醫科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湖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王文祥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倫旭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楊帆教授、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張蘭軍教授、上海市肺科醫院張鵬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陳椿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胡堅教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姜傑教授、雲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黃雲超教授,以及《中國惡性良性腫瘤臨床》編輯部劉惠琴主任擔任本次大會聯合主席,圍繞國内肺癌圍術期診療挑戰、臨床資料和創新研究成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共話大陸肺癌圍術期治療的高品質發展。來自全國各地50多位肺癌診療領域跨學科專家現場參與大會研讨。

首部!進階别證據肺癌圍術期專家共識釋出,開啟規範化治療新篇章

新聞圖檔1:首部基于進階别證據的肺癌圍術期免疫治療專家共識正式釋出

聚焦肺癌圍術期診療困境,為患者改善生存獲益

肺癌是對公共衛生和公衆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一。2022年,大陸肺癌新發病例約106萬例,死亡病例約73萬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作為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約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而其中約30%的NSCLC患者初診可手術切除,處于疾病的早、中期。

盡管手術切除是許多早中期NSCLC患者獲得治愈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一勞永逸。在臨床中,52%-75%的II-III期NSCLC患者會在術後5年内,發生局部複發或遠處轉移。是以,圍術期治療作為手術的重要輔助手段,已成為NSCLC全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圍術期”指的是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與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包含術前、術中及術後三個階段。過去,化療是圍術期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方式,但對于患者5年生存率的改善效果尚不顯著。探索更有效的圍術期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藥物,提升早中期NSCLC患者的預後水準成為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

近年來,以PD-1/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方案在NSCLC圍術期的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随着多項III期臨床研究相繼取得積極結果,圍術期的免疫治療已被證明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後複發風險,提高生存獲益。

天津醫科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表示:“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通過手術幫助早中期NSCLC患者達到臨床治愈是我們和患者的共同目标。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讓II-III期NSCLC的診療已由單一手術,轉變為手術聯合圍術期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模式。如何指導廣大臨床醫師規範化應用,需要積極尋求創新解決方案。此次《共識》的釋出主要基于近期八項進階别III期臨床研究證據,針對圍術期免疫治療臨床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系統性提供規範化應用指導,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讓患者更加充分地從創新治療手段中獲益,為大陸早日實作‘健康中國2030’宏偉願景貢獻力量。”

雲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黃雲超教授強調:“外科手術方式、技術持續精簡,但隻能解決肺癌局部問題。随着對惡性良性腫瘤發生、發展的深入認識,我們發現惡性良性腫瘤存在異質性,複雜性,多種因素會導緻肺癌術後的複發,是以需要制定個體化的手術聯合圍術期綜合治療方案,降低複發,實作治愈的目标。”

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張蘭軍教授指出:“由于肺癌患者的異質性,單純手術不能解決患者問題,我們會在手術前後聯合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治療,這就是圍術期治療,圍術期治療有五大目的:一、術前縮瘤降期,最大程度争取根治性切除機會;二、提高R0切除率;三、降低全肺切除率;四、消除微小轉移竈,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後複發風險;五、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倫旭教授提出:“圍術期免疫治療通過免疫激活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可以顯著降低術後複發的風險,提高早中期NSCLC患者的治愈率。對于患者來說,治療路徑由直接手術,轉變為手術聯合術前和術後的圍術期免疫全程治療,可能有患者會擔心術前治療延誤手術,是以醫生需要讓患者了解手術聯合圍術期治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案,讓患者能有積極的心态,更好和醫生做好配合治療。”

基于進階别臨床證據,為臨床一線提供規範化指導

據王長利教授介紹,此次釋出的《共識》由近30位來自全國各省市的胸外科、内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組成共識專家組,共形成17點共識意見。以此《共識》為指導,廣大臨床醫生将能夠更好地為早中期NSCLC患者圍手術期治療制定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首部!進階别證據肺癌圍術期專家共識釋出,開啟規範化治療新篇章

新聞圖檔2:《共識》制定專家組部分成員分享《共識》形成背景并解讀要點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張真發教授介紹:“圍手術期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在國内臨床實踐中存在較大差異,如何更好的應用這一新治療手段臨床存在很多問題,迫切需要在全國範圍形成一緻性指導建議,這也是本次專家共識制定的目的,通過指導廣大醫生臨床實踐,提高肺癌患者治愈率。”

湖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王文祥教授提出:“共識的證據主要基于8項III期臨床研究,包括了兩項由中國醫生牽頭開展研究。以RATIONALE-315研究為例,該研究全國共49家中心參與,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第一個突出的結果是高完全病理緩解率(pCR),達到41%,意味着這部分患者切除後的惡性良性腫瘤完全沒有了活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第二個突出結果是顯著降低複發和進展的風險,風險降低44%,意味着根治性手術真正能實作臨床根治,對手術患者意義重大。中國胸外科醫生正參與并主導肺癌圍術期免疫治療的前沿,為廣大肺癌患者貢獻出中國的力量。”

《中國惡性良性腫瘤臨床》編輯部劉惠琴主任表示:“醫學專業期刊是醫學成果展現和交流的重要載體,尤其在領域内新治療手段出現後,一方面,通過高效推動高品質專家共識的制定和發表,可以使廣大臨床醫師實踐應用有據可依。另一方面,通過多管道宣傳途徑,包括專題研讨會、線上多平台等,擴大影響力,使共識更好地惠及基層醫生患者。”

《共識》正式釋出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将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免疫規範化治療專家共識巡講會”系列活動,通過解讀《共識》意見,更廣泛地指導臨床一線的應用和實踐,助力大陸NSCLC診療進一步邁向規範化、高品質發展。

長按識别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Zheng R, Chen R, Han B,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24;46(3):221-231.

[2]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中國胸部惡性良性腫瘤研究協作組. Ⅰ~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完全切除術後輔助治療指南(2021版)[J]. 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16):1132-1142.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210-00406.

[3]Antoinette J., Shirish M. Adjuvant therapy for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her Adv Med Oncol, 2009, 1(2): 109-118.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内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内容的準确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首部!進階别證據肺癌圍術期專家共識釋出,開啟規範化治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