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作者:作家荟

#我的今日感悟#

作者:鄭麗莉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時隔二十年,再次踏上泉州的西街,它已經變成了旅行專用的步行街。

我雖然是廣義上的泉州人,來到西街的次數卻并不多,迄今為止,隻來過兩次。

第一次是我上國小三年級時。遊玩完開元寺,門口就是狹窄的街道,機車、三輪車很多,路邊的紙錢香燭店鱗次栉比,間或有一兩家賣面線糊的小店。就在川流不息的三輪車流中,我看到了穎姐姐。

穎姐姐是我們堂姊妹中長得最漂亮的女孩,那時她剛剛離開老家,來到泉州學習南音,兩年沒見,經過音樂教育的熏陶,穎姐姐的氣質越發顯得卓爾不群。她穿着長裙,裙袂在陽光裡飛揚,微笑着和我們打招呼,這一畫面構成了我對于“仙女”的最初印象。

作為東道主,穎姐姐熱情的招待我們,她說西街沒有什麼好看的,帶我們往前走,走到了中山街。中山街是騎樓,我們在屋檐下逛街,免于太陽的暴曬,心情好了不少。

當時西街是香燭店,中山街是時尚女裝店。姐姐和媽媽一邊逛着看着,一邊說着悄悄話。我對衣服沒有多大興趣(到現在還是這樣),百無聊賴,就偷聽他們的對話。

媽媽問姐姐:“他對你好嗎?”

姐姐猶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說:“還行吧。”

“哎呀,這件白色長裙真好看,老闆,要多少錢?”穎姐姐撫摸着白色的裙子,問老闆。

老闆報了價格,穎姐姐沉吟了一會兒,最終買下了裙子。回來的路上,媽媽和姐姐有說有笑:“這條裙子真貴,快要有我們半個月的工資了。如果我是你,我可舍不得。但是,女孩子的青春隻有短暫的那麼幾年,我能夠了解你。”

穎姐姐笑着應着媽媽,進入更衣室換上了長裙,她真像唱《天空有朵雨做的雲》的孟庭葦!

後來,穎姐姐還帶着我逛了泉州的西湖公園,帶我吃了父母不允許我吃的泡面,在年幼的我看來,穎姐姐既漂亮又溫柔,真是完美的存在。

隻是過了幾年,當我邁入少年,才知道穎姐姐的生活并不是很如意。

大伯有三個子女,老大老二是女兒,最小的是兒子。那時,在農村,大家都重視兒子,對于女兒,或多或少都有些忽視。穎姐姐在家裡是老大,情況更糟糕,作為長姐,她天然的要更多的分擔母親的重擔,得照顧妹妹弟弟,特别是弟弟。

穎姐姐國中念完後,成績不好,大伯也随便她。剛好有南音劇團來招收學徒,大伯大伯母想着,這活輕松,适合女孩子,更好的,是能夠早日補貼家用。于是,穎姐姐就跟随劇團來到了泉州謀生。

作為學徒,穎姐姐要挨個把樂團的樂器學過去,以知道自己更适合學哪樣樂器,确定未來的專攻方向。在學到箫時,穎姐姐和自己的師父産生了感情。這個師父僅僅比姐姐大8歲,在樂團裡,是為數不多的同齡人。姐夫幽默風趣,俘獲了姐姐的芳心。最終,姐姐沒有吹箫,成為了彈琵琶的樂師,師父卻成為了姐夫。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姐夫有個極大的短闆,他瘸腿,大伯大伯母不同意,卻晚了,穎姐姐急切的想要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家。“可憐天下父母心”,最終,大伯大伯母還是風風光光的把姐姐嫁了出去。那天大伯母哭的很兇,不知是因為不舍,還是感應到姐姐今後坎坷的命運。

穎姐姐結婚後,很少回老家。我隔了快要十年沒見到她,直到2019年,我在家鄉祭祖時,終于又見到她。穎姐姐還是那麼愛笑,隻是變憔悴了,也不再像孟庭葦。我聽說姐夫婚後染上了賭瘾,家裡的經濟、外甥的教育,全部靠姐姐一人支撐。不幸中的萬幸,姐夫在赢錢最多的那幾年,回自己的老家蓋了房子,那房子一直沒有輸出去,錢像海水一樣漲潮、退潮,轉了一大圈,保住老本已經是萬幸。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外甥分外争氣,在前年考上了中醫藥大學,穎姐姐的結果不算太差。我心裡為姐姐感到惋惜,漂亮的穎姐姐本來該有更好的人生。隻是人生沒有如果。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有失有得,上天不許人貪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