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作者:真言貞語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

——玩轉肯亞之二

文/逄思佳

如果說兩次的安博塞利之旅是乞力馬紮羅山所帶來的感動,那麼到了馬賽馬拉大草原,就能真正地體會這“動物王國”的美名果然不虛傳了。占地1510平方公裡的馬賽馬拉是全世界野生動物最多的地方。雖然大多數的遊客都是沖着每年的“動物大遷徙”去的。不過說實話,動物大遷徙是很難看到的,一是遷徙的時間地點不定,二是随着野生動物的數目的減少很難能看到Discovery頻道上那樣驚心動魄的場景!我去過兩次“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第一次是在2011年12月30日,我們一家在草原上和動物們過了一個非常難忘的新年。

馬賽馬拉比安博塞利離首都還要遠,起床也要起得更早了,但是困意卻被滿心的喜悅沖得煙消雲散。天色一點點亮起來,路邊的風景也一點點變得明朗。好像,除了前行的馬路,整片大地都被潑上了綠色的水彩。低矮的山丘綿延起伏,成群的牛羊在綠草中若隐若現,完全就是“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象。半山坡上的茶園,遠遠望去,那紮眼的綠,好像用手指一碰,就會滴下來一般。偶爾會經過一些錯落有緻的小城鎮,茅草屋和被刷成糖果色的小商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當然,也不失具有非洲特色的小房,這些“披着”長頸鹿和斑馬花紋的小房子顯得格外可愛。每一處景緻都是一幅無與倫比的畫,沒有顔料,有的隻是大自然最純淨的色彩。

在啟程的時候,我們并沒有被告知會途經大裂谷地帶,但是當車子行駛在半山腰上狹窄的公路上時,我們被眼前splendid(壯麗)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高聳的群山中,就這樣被活生生地劃出一道長長的口子,那種美讓人心驚肉跳!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很難想象東非大裂谷會是這樣一番景色,我原以為這裡必定是幾百萬年前岩漿流過所留下的千溝萬壑,毫無生機可言,但是眼前這一望無際的綠卻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魄力!茂密的原始森林覆寫着綿延的群峰,山坡上盛開着叫不上名的花兒。群山的襁褓中,是廣袤無垠的草原,草原深處有若隐若現閃着波光的湖泊。大朵大朵的白雲壓得很低很低,陽光透過雲縫千絲萬縷地照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

因為東非大裂谷将肯亞縱向劈為兩半,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相交叉,是以,肯亞獲得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稱号:“東非十字架”(The East African Cross)。

車子轉過盤山道後我們開始駛向裂谷的谷底地帶。我們的車子就像是一根輕飄飄的羽毛,在群山和草原中飛舞。路邊會有零星的馬賽族的村落、牛群和羊群,還有玩耍的孩子們。看見我們的車子疾馳而過,他們會跑着向我們招手。

很快,眼前這唯美的巨幅幕布拉下,等待着我們的是如地獄一般一眼望不到頭的“搓闆路”!我們的司機戲稱其為“massage”(按摩)。行駛在散落滿地的石子上,車子的每一個零件都在顫動,我渾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也跟着來回晃動,頭不知道撞到車上多少次,牙齒都并不到一塊。茫茫“石海”不知何時是個盡頭。暮色已經漸近,馬賽馬拉,究竟又在何方?

下午4:00多,我們終于到達了我們的營地——Fig Tree Camp(無花果樹營地)。車子開進大鐵門的時候,就能看見兩旁種滿的無花果樹。雖然同是Mada Hotel旗下的營地,Fig Tree Camp和我們去年在安伯塞利住的Kilima Camp卻是迥然不同的風格。與開闊明朗的Kilima Camp相比,Fig Tree Camp更具有“中國式”“曲徑通幽”的韻味。無數的藤蔓互相纏繞,形成了一方大大的“天穹”,陽光隻能透過那些狹小的縫隙斑斑點點地跳躍在石闆路上。每隔不遠就會有一個紅磚砌的石台,石台的上方擺放着非洲野水牛的頭骨,這些家夥,到了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格外吓人!

雖然聖誕已經過去,但是在這裡依然有很濃厚的聖誕氣息。服務生們都戴着聖誕老人的帽子,大廳裡的天花闆上挂滿了星星和絲帶,餐廳裡外擺放着纏着彩燈的聖誕樹,牆上還挂着巨幅的“Merry Christmas”。

當我看到飯菜時,我隻能說不愧是Mada Hotel的分支,跟Kilima Camp的幾乎一模一樣!早上都會有現做的omelette(煎蛋餅)、羊角面包、法棍、烤腸、熏肉片、果汁、燕麥……中午和晚上的飯也都一樣。唯一有點新意的就是點心,但是不如Kilima Camp的好吃。

如果說Kilima Camp是“依山而建”,那麼Fig Tree Camp就是“依水而建”。Talek河橫穿整個營地并流向草原深處。我們的餐廳和房子就好像是懸在河上一般。河邊的樹上有無數美得讓人驚歎的小鳥,紫色的、黃色的還有紅色的。當然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們,它們一點兒也不怕人,大搖大擺地從餐廳外的陽台走過。

營地裡的小房子被“遮天蔽日”的藤蔓擋得嚴嚴實實。幹草鋪成的屋頂和木制的房體是最具非洲特色的小屋。房子裡的牆被刷成了長頸鹿花紋的樣子,床頭燈上有馬賽族小人的彩繪。我們放下行李,就要開始第一天的Game driving(坐在敞篷車裡在草原上尋找動物)了!

在肯亞的“涉獵界”(哈哈,我起的名字)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能看到“獅子和豹子”的人是幸運的人。上次在安伯塞利國家公園雖然沒看見獅子和豹子,不過能有機會三次看到“乞力馬紮羅山”的真容,已經是上帝對我們的恩惠了。這次我們是否能在新年之際開啟幸運的大門,讓我們拭目以待!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車子剛剛開出營地的大門,我們就看到不遠處有好多車子聚集在一起,司機就很警覺地告訴我們,那裡有什麼“東西”。開近一些看到,是一對獅子,它們似乎是剛剛美餐完了在那裡休息。我們的車一點點靠近它們,它們被車子的引擎聲驚醒了,擡起身子看了看,然後又一頭倒下睡大覺。我們真的離它們好近好近,但是看來它們對我們這些坐在奇怪的大東西裡的人類并不感興趣。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驚擾它們。真的是很吓人呢!尤其是那隻公獅子,氣場十足!拍夠了獅子,我們的車子順着Talek河前行,河裡偶爾會浮出幾個大腦袋小眼睛的河馬。一路上見的最多的就是“野獸們的小甜點”——斑羚,不僅是動物園區内,就是大馬路旁也有這些很機警的小可愛們。我們并沒有走得很遠,天色也已經暗了下來。當我們在返程的路上偶然回頭的時候,卻被身後這醉人的美景驚呆了!在大草原與天相交的地平線上,一輪火紅火紅的大太陽正在“燃燒着”,就像是火山口噴湧的岩漿一般,熔化了你的心,熔化了你的眼。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第二天早上的Game driving同樣是充滿了驚喜。車子一出門就遇見一隻土狼朝着一群小斑羚走來。總感覺,這些卡通片裡永遠是邪惡角色的家夥們好像是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弓着背,灰溜溜地走過。不遠處,還有象群,它們和安伯塞利的大象有很大差別,又小又黑。象群周圍還有水牛一家,别看它們長了那樣一副模樣,它們可是相當在乎自己的形象的,每天都梳着精緻的中分頭,發尾還微微翹起。一對豹子兄弟,是今天的絕對主角!他們兩個悠閑地走在小土路上,看看左邊,看看右邊。我們的車子便窮追不舍,這好像是一場無聲的比賽,每一個司機都想給自己的遊客找一個最佳觀測點。這對twins在一棵合歡樹下停下來,他們爬上了一個小土坡。十幾輛車馬上從四面八方前來包抄。快門聲,閃光燈從未停止,小到數位相機,大到裝着長鏡頭的單反!其中一隻豹子見狀,從土包上下來走到了對面另一個高聳的土包。他蹲下來正準備“拉粑粑”,一些車又馬上圍了過去,他在那裡醞釀,醞釀,等了幾分鐘,就徹底放棄了。是難為情了,還是吓得憋回去了,我不得而知,隻是覺得又可笑,又替他們“feel sorry”。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要說從沒見過和聽說過的動物,要數牛羚了,長得和角馬不相上下的醜!像是剛出生的嬰兒,屁股上還帶着青色的胎記。

在馬賽馬拉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離營地不遠的馬賽村。幾乎所有來肯亞的遊客都一定會前去探訪這支古老而具有傳奇色彩的部族。論大小和政治地位,馬賽族在肯亞42個部族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是,為什麼馬賽族卻會如此有名?這是因為,至今為止,隻有馬賽族人完整地保留了他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他們就是非洲部族文化的“活化石”。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驅車不到十幾分鐘,便看到用幹樹枝圍成的足球場那麼大的村落。長老披着淺粉色的布單站在村口迎接我們。穿着典型馬賽族服裝——紅底方格的年輕武士和小夥子們已經按捺不住他們的熱情,準備“起舞”了!他們排着隊發着低沉的聲音走了出來,緊接着,姑娘婦女們也披着各式各樣的花布唱着歌兒出來了。如果不是通過衣服和聲音,很難分得清誰是男的,誰是女的,所有的馬賽人都是光頭。他們身上挂的串珠配飾是他們年齡和地位的象征。像女人,你可以通過她們戴的項鍊來判斷她們是已婚還是未婚。男舞者們唱着唱着便向我們走來,他們把我和媽媽圍在中間,身體和脖子一前一後地發着“嗡嗡聲”,靠我們越來越近,真的好不自在。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欣賞完舞蹈後,我們跟着長老進了村子。即将上演的是男孩子們的“跳高”比賽。說是比賽,其實更确切地說是舞蹈中的showcase,因為跳得越高的人會更吸引女孩子們的注意。他們站成半圓,然後一個一個出來跳。馬賽的男子是天生的“跳躍家”,他們的雙腿并攏,隻需輕輕縱身一躍,便能跳起一米多高。因為他們極強的跳躍能力,他們也被稱為“會飛的民族”。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接下來參觀了馬賽族人的“小茅草房”。這些四四方方大約隻有10平方米的小房子是用土、幹草和牛屎混合後蓋成的。小房子的門很低,就連我這種個頭的人都要弓着背進去。裡面更是漆黑一片,進去好久眼睛才漸漸适應了裡面的光線。房子的主人William介紹說,一進門左手邊的洞是給剛出生的牛犢用的,中間的石竈是做飯和吃飯的地方。竈台的左邊的“土台”(就是一塊小小的平坦的土地)是孩子們睡覺的地方,他身後也就是竈台的右邊“土台”是爸爸媽媽睡覺的地方。“床上”鋪着的牛皮便是他們的床墊,一塊布便是他們的被子。屋子空空如也,一件家具,一個器皿都沒有。唯一“現代化”的東西就是一盞煤油燈。屋子沒有窗戶,隻有牆上兩個拇指大小的小洞。

離開小屋,我們被邀請到村外的手工藝品市場。我一直和William在聊天,但是話題總是圍繞着馬賽族女人的“女權”問題。在遠古時代,男人和女人還是有很明确的分工,男人負責打獵和保衛部族不受其他部族的侵擾,而女人則負責一切的家務。而随着時代的變更,捕獵和戰争已經不複存在,而女人們,卻依然要蓋房子,做飯,挑水,看孩子……男人們并不打算去幫助她們,而是以能指揮女人們幹這幹那為自豪。我真的替這些女人們打抱不平。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在這裡,女孩子并不會遭到父母的嫌棄,在某種意義上,她們是“賺錢的工具”。女孩的出嫁會為這個家庭帶來很可觀的收入,少到幾頭牲畜,多到上百頭牛羊。當然,現如今,除了牲畜外,男方家還需要給幾萬先令。是以,很多人家都是用嫁女兒的錢幫兒子娶媳婦。馬賽一直沿襲着用牛的數量來衡量女孩子的價值。他們還告訴我說“我值11頭牛”,好不值錢!非洲的男人果然還是喜歡“五大三粗”能幹得了所有家務的女人。

雖然同行的Peter告訴我馬賽人不願意向現代文明妥協,但是我仍然為這支古老部族的命運而擔憂。盡管與現在社會格格不入的馬賽族可以靠旅遊獲得不少收益,但是錢對于這支生活在大草原的部族真的有用嗎?我并不認為這些靠“天”吃飯的人們的生活境遇會有所改變。他們真的像是當地人所說的如此依戀于他們的傳統習俗嗎?我不得而知。現實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城裡上大學,工作,結婚。馬賽族在消失!馬賽文明在消失!部落文化在消失!

Safari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特指東非一帶觀看野生動物的觀光旅行。雖然是“遊獵”,但也是“旅遊”。Safari也同樣有它的禁忌。這其一就是“Only leave your footstep”(隻留下你的腳印)。當然,footstep是留不下的,留下的也隻是美好的記憶而已。

就像是去探訪埃及金字塔,無論給法老陪葬的藏品再怎麼精美,你都不可以拿走一件,這片世代繁衍生息着生靈們的大草原也是“神聖”的。作為遊客的我們也隻是這裡的過客而已。

另外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是“保護區内絕對不可以下車”。就在這方面我算是“任性”過幾次了。在安伯塞利經過乞力馬紮羅山山腳下的時候,我就想撿一塊火山石作紀念,好心的司機下車去給我撿的。這次我也很想下車,因為車子開到了幾隻長頸鹿身邊,我們離它們真的好近好近,我真的很想下車跟它們合影,司機不肯答應。我還反駁他說,這周圍又沒有獅子豹子什麼的。後來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天真。獅子躺在草叢中根本就看不見的。

也許,上帝看我這麼“誠心”地想下車,他便“好心地”賞我了兩次機會。當我真正“被迫”下車的時候,我才會覺得自己的命已經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成為猛獸的“snack”(甜點)還是僥幸活下來,一切都由天定。因為前幾天下了雨,保護區内很多地方都成了泥潭。我們第一次game driving的返程中就不幸陷進去了,巧的是這附近正是我們來時見到獅子的地方。可是沒有辦法,我們不得不下車想辦法。我們盡量站得離車子近一些,而且每個人面向一個方向。多虧救援車來得快,我們并沒有在那裡呆很久。一個美國老頭從車子的天窗探出頭來說“Be careful, the lions are hungry”(小心!獅子們可都餓了)。爸爸很打趣地回了一句“We are also hungry”(我們也餓了)。他們用大鐵鍊把我們的車從泥坑裡拖出來。回去的時候司機跟我們說了明天的計劃,說中午去草原上picnic(野餐)。我還懷疑我耳朵聽錯了,我問他:“How comes if the wild animals want to take a picnic with us?”(如果動物們也想和我們一起野餐,可怎麼辦呢?)司機咧着大嘴笑了。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也許是有了這一次經曆,我們在遇到别的車子陷入困境的時候,也上演了一場“可歌可泣”的“英雄救美”。那天我們去game driving,也遇見了一輛被陷的車子。雖然我們隻隔着二三十米遠,但是我們的車不能走直線去營救他們,因為有一個很深的泥潭擋在我們兩輛車之間。于是司機隻好開着車繞,每當我們找到一個興許可以去那個山丘的路,就發現兩個山丘間還是大泥潭,隻好再另尋其他的路,就這樣,大約轉了兩個多小時,不知道走了多少裡地,我們總算來到了他們的山丘。遠遠就看見站在車子下的遊客們在向我們招手(意思是請求救援)。是兩家法國人,他們對我們千辛萬苦放棄自己的“game driving”而來營救他們表示非常感謝。

這一次旅行的高潮,莫過于在大草原上迎接“新年”。其實想想在中國的時候,從來沒把新年元旦當作節日來過,這次卻完全不同。想想就覺得異常興奮,我們要和可愛的野生動物們一起過年!酒店特地舉行了“午夜新年Party”。我們吃過晚飯就決定回屋裡先睡一小覺,然後再來。我們睡覺的時候,外面下起了大雨。不過,在11點的時候,雨基本上就停了。我好不容易被媽媽從床上拉起來了。外面涼爽的空氣,打消了所有的困意。走在小石路上就聽見遠處的音樂了。

也許是因為下雨的緣故,一些遊客也被淋跑了,主要是酒店的從業人員在那裡聯歡。我們也加入了,跟着他們一起跳舞。一會兒兩個大廚擡着一個大蛋糕出來。DJ說今晚的第一個有獎競猜就是猜蛋糕的重量。我目測了一下,大約6kg吧,媽說5kg,爸說是12kg,因為今年是2012年。其他遊客們也都紛紛報出自己猜測的數字。馬上,全場的燈全滅了,新年鐘聲倒計時開始了,我們一起倒計時,然後在零點時分大家一起去“爆破”挂滿在樹上的氣球,所有的人,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互相擁抱,互相握手,說着“Happy New Year”。然後,是今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DJ要揭曉第一個大獎——蛋糕重量的答案。是12kg!!!爸爸接過獎品,高興自豪地舉了起來,遊客們都來鼓掌慶賀。新年的第一秒就“中了頭彩”,看來這一年必定會“驚喜連連”。

接着,就是切蛋糕啦!晚上從來不吃甜食的我,也破了一次戒。拿着獎品回房間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搖晃獎品,想感覺一下裡面到底是什麼。回去後打開果然和我在路上猜的一樣,是一瓶酒(意大利的白葡萄酒)。

雖然已經是夜裡2:00了,可是一點都不困,興奮外加感動和幸福,這個新年過得真好!

我們第二次的馬賽馬拉之旅去了有“天國之渡”之稱的馬拉河!在河畔野餐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顔色豔麗的蜥蜴。但是,吃個飯也一直擔驚受怕的,總是有膽兒大的小猴子過來搶食物。這附近也是肯亞和坦尚尼亞的交界處,立了一塊斷裂的石碑。上面并列刻着兩個字母“K”“T”,分别代表肯亞和坦尚尼亞。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逄思佳原創丨走進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世界——玩轉肯亞之二

這次去的馬賽村的人不是很友好,總是想着要錢。媽媽給我照相的時候,很多婦女跑過來跟我合照,照完了就要錢。我當時覺得很無奈,是你們要求跟我合照的,應該給我錢吧!還有一個背着滿臉招蒼蠅的小孩的媽媽死纏着我們,要把小孩賣給我們。不過,驚喜的是,在村子後面的草地上,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一個小牛犢怎麼從它媽媽的肚子裡生出來!真的太神奇了!這個小萌物剛生下來的時候連站都不會站,顫顫悠悠地摔了好幾次,一能走穩了,就跑去吃奶。跟我同樣好奇的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狗。這小狗比我的膽子大多了。我看牛媽媽不是很喜歡有人在那裡看熱鬧,一直用兇神惡煞的眼神看着我們,是以很識趣兒地站得很遠。小狗卻跑到它們身邊目不轉睛地看着,發現小牛去吃奶,它也跑過去,被牛媽媽一頭給頂出去了!

從馬拉河看完河馬和鳄魚,我們就驅車回營地Lodge Sentrim。傍晚,微涼,趁着最後一點陽光的溫存,我跳進了營地裡隻屬于我一個人的泳池。耳畔傳來了牛鈴清脆的響聲,天邊是一抹淡粉色的晚霞。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捧着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坐在篝火旁,看着草原上空那一輪皎潔的月和漫天的星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