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作者:微開福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高人氣的背後是老街對新潮的把控。

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長沙迎來客流高峰。五一商圈、太平老街、潮宗街等熱門地段,人流如織,熱鬧非凡。

在國家級文旅休閑街區潮宗街,“繁花Show好戲,風雅潮宗街”國風假日活動在此開場,國風懷舊、黃包車等一系列主題場景營造沉浸式的民國複古風情;精彩疊起的創意表演;趣味好玩的互動體驗,強勢吸睛,現場歡樂頻出。

長沙老街走紅出圈,年輕人愛上了古城古鎮打卡、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博物館展覽等文旅體驗。據同程旅行資料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熱門博物館、古城古鎮類景區的預訂熱度同比增長超過4倍。

國風潮興起,新中式席卷而來。老街當紅的背後,是什麼吸引年輕人紛紛紮堆打卡?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這個五一,長沙這些老街火了

作為全國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00後群體熱衷旅遊目的地、全國旅遊熱度最高目的地城市,長沙文旅經濟熱力值依舊旺盛。

大資料模組化分析顯示:五一期間,長沙總接待遊客617.48萬人次,遊客總花費達72.46億元,實作井噴式增長。假期首日,長沙市五一商圈人流總量為87.82萬人次,較2023年五一假期首日增長51.77%。而在五一商圈周邊的太平老街、潮宗街同樣收獲了滿滿人氣,成為年輕人城市漫遊的重要目的地。

人氣爆棚,資料增長的背後,一方面是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對開放、自由的街區商業的追求;另一方面,周末微度假興起,老城區漫遊、打卡路邊小店成為年輕人微度假的首選。

五一前夕,中國旅遊報社文旅産業指數實驗室聯合誇克熱搜釋出《誇克數讀:2024年輕人出遊新趨勢》的資料顯示:年輕人對于出遊關鍵資訊的搜尋,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細分化的特征,旅行觀光之外,沉浸式體驗、情感連結與精神自洽上升至話題焦點。

一巷一名、一磚一瓦、一步一景……曆史文化街區,沉澱着古樸而又真實的情感,刻滿了城市曆史文化的變遷回憶,如今,在快節奏生活常态下,城市老街變身為年輕人重返慢生活的主場。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老街賦新 作者:yuTiiiii

人潮洶湧而至,為曆史街巷帶來了新潮活力,城市文旅經濟在不斷調整角度、溫度、尺度的老街中澎湃起勢。

提到“潮”,必然繞不開長沙。作為國家首批曆史文化名城,長沙老街不勝枚舉,太平老街、黃興步行街、坡子街等經典街市名揚四海,潮宗街、西長街、軒轅街巷等新晉網紅打卡地也正加速出圈,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在“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商業共識下,文旅藍海市場攪動風雲,老街如何持續赢得Z時代消費者的青睐?走進長沙開福區老街,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所在。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老街出圈的背後:既老也潮

長沙老街如群星璀璨,位于開福區的潮宗街應當屬頂流之一,坊間有句話稱:“不入朝宗門,不進長沙城。”足以印證這一點。

麻石古道,蜿蜒舒展,灰牆青瓦,鱗次栉比,漫步潮宗街,星城百年風雲曆曆在目。品讀三貴裡、九如裡、連升巷、楠木廳等街巷名,老城煙火氣徐徐升騰。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老街迷人之處,首先在于曆史與人文。

潮宗街,又名“草場門正街”,北到營盤路、南到中山路、西至湘江大道、東至黃興北路,宋、元、明三朝都在此處砌有城牆,是長沙市目前僅存的3條麻石大街之一。街巷串聯雖複雜而緊密,但處處恰逢“驚喜”。

據了解,這裡曾留下梁啟超、蔡锷、譚嗣同和南韓“國父”金九等名人的足迹,青年毛澤東在曾在此創辦文化書社,創辦于此的時務學堂開辟了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先河。

此外,作為連接配接太平老街和潮宗街的關鍵紐帶,西長街的煙火氣更加濃郁。西長街可回溯至明代,仿吉王府西長安街而建。在老長沙人的記憶中,這裡是市井生活的集聚地,無論是晚晴時期的米市,還是改革開放後的水産市場,街道上從來都是熱鬧非凡,如今,它仍承襲着老長沙一貫的煙火風情。

時代瞬息萬變,城市文旅經濟光靠老街曆史文化的沉澱還遠遠不夠,玩轉流量的網紅長沙,更懂年輕人的需求。

潮宗街何謂又老又潮?去年,在全網票選“最長沙”打卡地活動評選中,潮宗街在大衆熟知的30個候選網紅景點中一騎絕塵,數度“斷層式”第一。如今,我們再打開小紅書,搜尋長沙City Walk一日遊,潮宗街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高人氣的背後是老街對新潮的把控。

因潮出圈,這裡不僅僅是人流打卡地,更是潮店聚集地。目前,網紅書店長沙十二時辰、空空客廳民宿、Randomevent湖南首店、青創空間已相繼落戶街區。創新的業态、豐富的體驗、多元的場景,讓潮宗街成為城市煙火氣、潮流範、文化味的縮影,為長沙城注入更多地生機與活力。

作為“老長沙底片”,城市老街從展示長沙人文風貌的“城市客廳”蛻變成觸發遊客人心靈脈動的“精神家園”,正不斷向世界傳遞出“最長沙”的精神風貌。

正如長郡麓谷中學副校長張波男在随筆中寫道:萬代朝宗,湘江潮湧。這條古街,一頭連着過去,一頭指向未來。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這片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的變與不變

提到古鎮、老街,過去人們對其印象莫過于碧水古橋、青瓦紅牆,以江南古鎮的“小橋流水”為樣闆,比如相繼出圈的周莊、同裡、西塘、烏鎮,以及湖南的邊城鳳凰。走進古鎮,漫步老街,在年輕人這裡成了一種新時尚。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常德河街時強調,“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儲存了城市的曆史和文脈”。

顯然,古鎮建築既要“以不變應萬變”,又要“以變求存”。這一方面,長沙開福區創下先鋒之舉。

2018年以來,開福區政府嚴格秉承“街巷格局不變、空間尺度不變、文化記憶不變”的三大原則,通過“補短、精點、優線、活片”四大舉措,持續推進街區有機更新,不僅疏通了街區地下管網,還建設了小型消防站、停車場等公共設施,街區文物保護和文化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升。

其中,如裡公館群、潮宗街教堂、金九舊址等多處文物點,在開福區文旅部門組織修繕下迎來煥新;造了潮宗街曆史陳列館、新文化書社等群衆文化活動陣地,文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文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更加彰顯。

持續更新改造,讓老街煥新風采。去年,潮宗街上榜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成為長沙寶藏街區的新晉流量網紅,吸引了衆多遊客紛紛前來拍照打卡。

除了在文物修繕方面做足文章,開福區對于古街業态煥新的思考更為出彩。

目前,潮宗街已形成文創設計、潮流品牌、民宿餐飲等發展優勢,成功打造了七裡三分、共悅街區等特色街區。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去年,開福區圍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區,成立了萬達-潮宗商圈聯盟。即以萬達廣場為“橋頭堡”,向北連通西長街、潮宗街、西園北裡等曆史文化街區與步道,加快建設文和友西長街新一代餐飲文化标志性項目,串聯打造網紅打卡消費地和城市慢生活聚集區。

從老長沙的市井氣息到新潮流的多元文化創意,開福區潮宗街憑何出圈,其答案不言而喻。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再次回到話題原點,古鎮、老街持續性發展的關鍵之處,在于保留特色的基礎上,懂得抓取年輕人的心,以真誠回饋真誠。

來源│開福區融媒體中心、36氪湖南

編輯│曹珊珊一審│戴凱琴 胡雲紅二審│袁金桃三審│蘇天添出品│開福區融媒體中心投稿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點選分享告訴更多人

雖“老”卻“潮”,這些老街何以成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