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大模型加速賦能産業發展

作者:香港電影懷舊
國産大模型加速賦能産業發展

接入大模型的工業版人形機器人在新能源汽車總裝工廠中的房間進行實地“教育訓練”。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能把握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準了時代脈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

  今年以來,大陸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發展,産業化應用落地提速:生數科技聯合清華大學釋出國産自研視訊大模型,支援一鍵生成長達16秒、分辨率高達1080P的高清視訊内容;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國内車企推出多個搭載大模型的新款車型,在多感官互動、自動駕駛等方面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人形機器人接入大模型進行任務排程和應用開發,很快“學會”了疊衣服、分揀歸類等精細操作……

  據不完全統計,國産大模型數量目前已超過200個,覆寫多個行業領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大陸共有117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大模型怎樣進一步賦能行業發展?今後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堅持應用導向

  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體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湧現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模型應用,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

  在電腦的對話框中輸入需求指令,螢幕上不僅出現了所需的資料報表,還有結合資料報表自動生成的分析圖表。前不久,由中國一汽聯合阿裡雲通義千問打造的大模型實作應用落地。“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做報表,光這一項工作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現在借助大模型,工作效率顯著提升。”中國一汽的從業人員介紹。

  相比傳統的“固定問答”,該應用還能進一步分析問答背後的原因和趨勢,深化資料應用。“我們基于468個名額的初始語料,形成6萬條評測資料,建構了這一大模型應用在名額設計、名額拆解、資料尋源、資料模組化和資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阿裡雲智能副總裁李強介紹。

  李強舉例,假設問到“為什麼某車型産量沒有達到預期”時,該大模型應用可先将預期産量和實際産量對比得出內插補點後,對生産裝置狀況、型号配件品質等變量以及原材料供應波動、能源消耗及供應穩定性等深層次原因展開分析,通過資料排查,最終找出關聯性最大的原因并生成可視化報表。除了汽車制造行業,通義千問在礦山、交通等領域已實作落地應用。

  目前,大陸大模型進入發展加速期,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和多模态等各技術分支上均在同步跟進、快速發展。在産學研各方共同推動下,大陸已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體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湧現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模型應用,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

  大陸大模型産業化應用有兩種主要的發展路徑:一是打造跨行業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即通用大模型,其應用正在從辦公、生活向醫療、工業、教育等領域加速滲透;一批則是針對生物制藥、遙感、氣象等垂直領域的行業大模型,發揮其領域縱深優勢,提供針對特定業務場景的高品質專業化解決方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新技術應用的互動疊加,在數字經濟等領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創新主體通過市場競争的形式推動創新,為技術和工程化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在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看來,大陸的大模型發展要堅持應用導向,重視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與行業資料知識相結合,基于應用開發與市場需求,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不斷深化。

  聚焦使用者需求

  陸續推出搭載大模型的消費電子和智能終端産品,大模型有望來到更多使用者身邊,成為工作生活的“好幫手”

  目前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按照部署方式進行劃分,主要分為雲側大模型和端側大模型。與雲側大模型主要面向産業化應用需求不同,端側大模型主要服務于個人使用者。今年以來,國内廠商陸續推出搭載大模型的消費電子和智能終端産品,大模型有望來到更多使用者身邊,成為工作生活的“好幫手”。

  前不久,聯想集團釋出了配備人工智能助理的個人電腦産品。通過本地部署的個人大模型,人工智能助理不僅能與使用者互動,還能從這些互動中總結經驗并進行自我完善。比如,它能夠通過個人的旅行記錄、購物偏好這些資訊,更好地進行推理,甚至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頻率去預測任務,并主動提出建議,尋找解決方案。

  “從公共智能到個人智能,從技術工具到能夠了解個人需求的‘助手’,在人工智能産業化過程中,通過将大模型的工作負荷更為均衡地分布在公有雲、私有雲、邊緣和終端,有助于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

  今年年初,榮耀手機釋出了新一代全場景作業系統,其大模型智能問答月使用量高達1500萬次,日最高使用量達85萬次。大模型的引入,有望為手機帶來功能上的躍升。利用大模型提煉通話内容要點、與手機“對話”自動挑選素材生成視訊内容等,這些新功能成功轉化為手機市場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手機意味着使用大模型等技術來重構和使能手機應用、作業系統、消費者體驗和業務邏輯,充分利用終端廠商對于使用者需求的了解,更好地服務使用者。”榮耀終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明說。

  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大模型加快在智能網聯汽車上部署應用。除了在智能座艙裡與人互動更自然、識别車内外的人與物更準确,大模型還能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效率和安全。“雲端大模型的參數規模大、算力強,能夠完成大量資料标注、資料融合等任務;車端大模型的參數量小,能節省車端計算的推理時間,助力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應用。”受訪專家表示。

  軟體行業也在“擁抱”大模型。浪潮集團副總裁魏代森表示:“目前,在大模型的賦能下,軟體業正在加速演進。一是引發了軟體生産方式的變革,大模型推動軟體生産自動化、智能化,低代碼成為熱點,人工智能增強開發是趨勢;二是軟體形态在加速演變,走向平台化、可組裝、雲原生;三是軟體産品高度智能,從嵌入智能到原生智能,賦能業務流程自動化、智能化。”

  加快補齊短闆

  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研發力量的統籌,強化大模型在發展中的場景牽引作用,實作大模型技術的高品質應用突破

  移動應用發達、資料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多元、人工智能産業鍊完整度高……産業化應用已成為大陸人工智能産業的重要優勢之一,也是推動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關鍵。

  中國資訊化百人會執委、阿裡雲副總裁安筱鵬認為,大模型在不同産業的應用落地一方面可以促進産品競争力的更新,創造新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它可以在更廣泛、更複雜的場景中進行流程和決策的優化,提升企業創新的效率。

  大模型的技術潛力與市場空間巨大,但技術門檻高、開發複雜、成本較高,與産業場景的深度融合離不開平台工具支撐。浪潮資訊董事長彭震表示,“人工智能+”既是目标,也是機會。應用創新需要算法、算力和資料協同發展,要開展以系統為核心的全局創新,實作創新與應用并重,讓智能應用以更快速度湧現并滿足差異化需求。

  目前,大陸大模型發展存在一定挑戰,如算力存在瓶頸、高品質的訓練資料集仍需擴充、标志性應用尚未出現等。“比如,在公有雲上部署大模型,能夠讓使用者更加及時地擷取大模型的最新功能和應用。這時公有雲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或存儲設施,也是大模型的應用設施。”單志廣表示,大陸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要走共享化、高效化的路徑,既重視硬體建設,也重視需求和應用發展,高效集約利用算力資源,進一步提高算法、算力和資料資源的服務水準和能力。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曉輝說:“以制造業大模型落地為例,很多工業控制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水準不高,工業資料采集困難、标準不統一、價值不高,資料利用不充分,使得不少企業較難借助大模型技術來優化生産流程。”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巫彤甯認為,衆多創新應用的出現,對人工智能軟硬體支撐體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技術帶來的需求增長,能夠帶動國内算力、算法、資料相關創新主體的發展步伐。

  受訪專家表示,大模型創造新價值、适應新産業、催生新動能,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要素。面向未來,大陸需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研發力量的統籌,強化大模型在發展中的場景牽引作用,實作大模型技術的高品質應用突破,驅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