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作者:高總論古今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1983年初冬的一個深夜,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冰凍三尺的大地仿佛被凝固住了。就在這個寒冷至極的時刻,中央電視台台長王楓毅然決然地撥打了黃一鶴導演的電話,語氣堅定而有力地指令道:“老黃,我們已經做出決定,要舉辦一場空前絕後的春節晚會!這項艱巨的任務就傳遞于你,請務必全力以赴,確定這場晚會取得圓滿成功!”。

得知這一重大使命,黃一鶴的内心瞬間湧現出無盡的激情與動力。作為一位曾經才華橫溢的文藝工作者,他深知舉辦一場全國性的大型晚會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然而,他并未是以而退縮,反而鬥志昂揚,決心全身心投入這場盛大的籌備工作中去。

面對這項重大的曆史責任,黃一鶴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起來,邀請了當時著名的藝術家馬季、王景愚、姜昆等人,組建起一支實力雄厚的創作團隊。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同時,他還特别邀請了侯寶林、謝添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擔任節目顧問,以確定節目的品質達到最高水準。

然而,在具體的晚會流程設計方面,黃一鶴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兩大難題。首先,由于當時中央電視台缺乏舉辦大型晚會的豐富經驗,裝置條件也相對較為簡陋;其次,主持人的人選問題引發了廣泛的争議。

在那個時代,語言類節目主持被普遍稱為“播音員”或“報幕員”,他們的風格過于嚴肅刻闆,缺乏親和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季向黃一鶴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設立一個全新的“主持人”角色,以活躍晚會的氛圍。

黃一鶴深深地為這一獨特的創意所打動,深受啟發。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經過深入的讨論與研究,黃一鶴最終決定由馬季和姜昆共同出任晚會的主持人。然而,這一決定一經公布,便引起了部分上司的質疑:“姜昆不是專攻相聲的嗎?讓他來主持工作,是否顯得不夠專業呢?”。

面對上司的這一疑慮,黃一鶴深感震驚。因為這種質疑并非毫無根據,當時參與排練的演員劉曉慶就曾對姜昆撰寫的台詞表示過否定,認為笑點不夠好笑,且不易記憶。

然而,黃一鶴先生所倡導的"親民化、平民化"的晚會變革理念恰恰成為了此次春晚改革的主要方向。為了堅定地貫徹這一理念,他毅然決然地維護了自身的立場,力挺姜昆出任春晚主持人的重要位置!。

鑒于舊時春晚呈現形式陳舊且說教意味濃厚的問題,黃一鶴先生決定在此次春晚上進行大膽的革新,全力以赴為廣大觀衆打造全新的視聽盛宴。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首先,他突破了晚會固有的傳統模式,首次引入了"主持人"這一嶄新的角色設定,并由相聲界的巨匠馬季與姜昆聯手擔當此重任。

與往日的"報幕員"相比,主持人的職責不僅僅局限于主持節目,更需深度參與到策劃、編寫劇本以及指導演員排練等諸多繁瑣事務中。

其次,黃一鶴先生勇敢地采納了現場直播的形式。過去的晚會大多在劇場内舉行,而此次他卻将活動場地遷移到了大型舞台之上,使得現場觀衆得以如同欣賞傳統戲曲一樣,深深沉醉在熱烈的氛圍之中,觀賞效果自然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此外,黃一鶴先生還增設了現場連線觀衆、邀請觀衆上台互動等新穎環節,使得晚會變得生動有趣,充滿了臨場感。這些在當時都堪稱是前所未有的大膽創新之舉,同時也為未來的春晚奠定了全新的模式基礎。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當聽到上司質疑的那句"姜昆不是專攻相聲嗎?主持工作似乎有些不太專業"的話語時,黃一鶴先生内心深受震動。他暗自思索,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舞台老将,姜昆毫無疑問具備主持晚會的卓越才華和非凡實力。

然而,上司的這一疑慮并非空穴來風。當時,正在緊張排練中的演員劉曉慶便曾明确表示對姜昆撰寫的台詞存在不滿。她認為其中許多笑話并不好笑,且篇幅過長,難以記憶。

部分觀衆亦提出質疑,認為相聲演員的視野相對較為狹隘,倘若讓他們來主持晚會,恐将導緻節目流于平淡無奇,甚至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回首那飽受争議的歲月,姜昆依然感慨頗多。他坦誠道:"實際上,我們那時僅僅是将群眾的期待傳遞至上司層罷了,全然專注于如何為廣大觀衆奉上歡聲笑語。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盡管有人可能對個别節目存有疑慮,然而我們并未過分糾結春晚的核心宗旨便是以幽默诙諧的方式觸動每個人的心靈,一旦達成此目标,春晚便真切站穩了腳跟。

為了避免上司層過多幹涉,擾亂晚會的籌備進度,黃一鶴特意禮聘兩位相聲藝術界的巨匠侯寶林先生與袁世海先生來嚴格把控節目品質。

盡管二位對于春晚的建議各有千秋,但均表示贊成由姜昆擔任主持的決定。

堅定信念,黃一鶴最終果斷作出決策:無論何種情況,姜昆都将堅守崗位,擔任本屆春晚的主持人,以展現晚會所應具備的親民性、大衆化特質。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1983年除夕之夜終于降臨,在姜昆與馬季這兩位相聲大師的共同主持下,晚會在熱鬧非凡的歡笑聲中盛大啟幕。

首先,姜昆與馬季聯手獻上了他們的經典相聲《錯走了這一步》。兩人的表演默契無間,令觀衆如癡如醉。演出一落幕,馬季便從觀衆手中接過一沓厚厚的紙條,上面密密麻麻地書寫着觀衆們對節目的熱切期望。

未待片刻,兩人便迫不及待地走下舞台,來到觀衆席間。他們現場演繹另一部相聲《對口詞》,妙語連珠,精彩紛呈。随後更是臨場發揮,再度呈現了一段出神入化的相聲表演。

現場氣氛熱烈異常,兩位大師的默契配合、緊湊逼真的演出赢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整場演出堪稱完美收官。正是這種現場即興表演和臨場反應的卓越能力,彰顯了相聲藝術家深厚的功力和超凡的技藝,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春晚親民化的獨特魅力。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震撼人心的另一幕亮點,無疑就是王景愚先生傾情奉獻的啞劇獨幕喜劇《吃雞》!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景愚先生一開始對于這部作品充滿了深深的疑慮與抗拒,他的心中充滿了種種沖突與困惑。

原來,這個引人捧腹大笑的獨幕喜劇背後,源自他于1962年那次難忘的品嘗罐頭雞的經曆。然而,這次特殊的體驗竟然被他人誤解為“資産階級生活”,不僅給他帶來了難以忘懷的困擾,甚至還給他貼上了這樣一個刻薄的标簽。

為了幫助王景愚先生克服内心的憂慮,晚會導演團隊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既搞笑又富有戲劇性的情節:姜昆在舞台上一路叫嚣着自己的饑餓難耐;緊接着,斯琴高娃發現了王景愚手中的美味燒雞,也毫不掩飾地大聲喊出想要購買……這些巧妙的安排,最終使得王景愚先生不得不硬着頭皮走上舞台。

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王景愚先生緊張得滿頭大汗,他對馬季先生抱怨無法繼續出演。馬季先生隻能無奈地建議他現場展示“無實物表演”的精湛技藝。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終于,王景愚先生鼓起勇氣,憑借他那誇張而生動的動作,以及細緻入微的面部表情,将整個演出逐漸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全場觀衆最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

演員們的出色表現,使得現場氣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也讓這部早已名聲在外的劇目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983年的首屆春節聯歡晚會,堪稱當年中國電視界的一顆重磅炸彈,在全國範圍内引起了轟動性的反響和熱烈的讨論。

這場大膽創新、獨具匠心的晚會,以歡樂為主題旋律,處處洋溢着熱鬧喜慶的氛圍,徹底颠覆了人們對傳統晚會嚴肅刻闆的固有認知。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整台晚會貫穿始終的是濃郁的親民化、平民化特色,無不彰顯了黃一鶴導演當初的宏偉願景。

雖然當時的條件仍然相當簡陋,演播大廳隻有區區600平方米,全程參與表演的人數也不足60人,現場觀衆更是寥若晨星,僅有不到200人。

但是,這場看似微不足道的晚會,卻孕育了衆多精彩絕倫的經典節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翌年伊始,中央電視台再次傾情演繹這一獨特創新的晚會範式,其規模逐漸壯大,制作品質與社會影響力亦随之飛速攀升。

1983年第一屆春晚,部級上司審閱之後:為何能讓姜昆主持?

自那以後,每當盛大節日除夕來臨之際,全國各地的群眾無不懷揣期待之情,守望在電視機旁,翹首企盼着春節聯歡晚會的璀璨盛宴拉開帷幕 。

春節聯歡晚會已然不僅僅是人們共享團圓時刻的必備儀式,更是承載着全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無盡憧憬的精神寄托。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的空前成功,無疑如同奏響了春晚新紀元的第一聲悠揚樂章,引領着時代潮流,開創了嶄新的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