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作者:優美奶酪VC

在一片本屬于拜占庭帝國版圖的土地上,一股來自遠東的新勢力迅速崛起。他們是塞爾柱帝國的一支分支,卻在動蕩的年代漸趨壯大,最終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就在他們的統治下,如今土耳其領土的大部分版圖被首次納入同一個政權的控制之下。那一度強盛到令奧斯曼帝國這個後來居上的新貴也不得不俯首稱臣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古老王朝?他們又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漸次被取代的呢?

羅姆蘇丹國的崛起與發展

伴随着11世紀塞爾柱帝國在伊斯蘭世界的崛起,這支來自遠東的突厥人族群開始向西方擴張。他們先是征服了阿塞拜疆,接着打垮了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更是摧毀了什葉派的巴格達布韋希王朝。阿拔斯哈裡發不過是他們的傀儡而已,整個阿拉伯世界無不臣服于塞爾柱帝國的鐵蹄之下。

全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野心勃勃,将目光投向了東羅馬帝國的疆土。他們很快就占領了小亞細亞半島,并在那裡大量安置突厥人口,進而在此建立了羅姆蘇丹國這個"分公司"。

羅姆一詞源于拜占庭人對小亞細亞地區的稱呼,而蘇丹則是伊斯蘭教中一種總督的職銜。名為羅姆蘇丹,卻因其直系出身塞爾柱帝國而成為突厥人在此地的先鋒力量。

1092年,随着塞爾柱帝國宗室内鬥日漸激烈,混亂的局面終于降臨。羅姆蘇丹國看準時機,果斷宣布獨立自主。他們擺脫了本部的統治,開啟了自身發展的新篇章。

獨立之初,羅姆蘇丹國的處境十分艱難。它不僅遭受來自塞爾柱帝國殘餘勢力的圍攻,更要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軍隊對抗。無奈之下,羅姆蘇丹國隻得暫時遷徙至小亞細亞中南部,維系根據地。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好在其建立者蘇萊曼和繼承人阿爾斯蘭對外擴張有着堅定決心。盡管沿途屢遭挫折,但羅姆蘇丹國仍在阿爾斯蘭的發展者身後逐漸收複失地,一點點将小亞細亞大部分區域納入版圖。

到了梅蘇德一世統治時期,羅姆蘇丹國終于擴張至小亞細亞中部,奠定了根基。随後的阿爾斯蘭二世更是在1176年擊敗了拜占庭帝國的曼努埃爾一世,令小亞細亞處于羅姆蘇丹國的控制之下。

1205年,他們從拜占庭手中奪回科尼亞老都城,基本實作了對小亞細亞地區的統一。從此,羅姆蘇丹國開啟了它在小亞細亞的全盛時期。

羅姆蘇丹國在十字軍東征和蒙古鐵蹄下的艱難時期

獨立之初的羅姆蘇丹國雖然逐漸夯實了自身的根基,但來自外部的威脅卻也接踵而至。一方面,他們不得不面對從西方湧來的一波波十字軍東征的沖擊;另一方面,從東方而來的蒙古鐵騎更是給這個新興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爆發于1096年,随後一支支來自歐洲的軍隊陸續抵達小亞細亞地區。雖然開局受挫,但十字軍軍隊最終還是在1099年攻陷了叙利亞的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等重鎮城池,在伊斯蘭的領土上立足。

與十字軍的沖突從此陷入了一種持久戰的狀态。盡管羅姆蘇丹國試圖通過武力将他們驅逐出境,但終究未能達成目标。十字軍的存在,成為了擺在羅姆蘇丹國面前的一個棘手難題。

就在羅姆蘇丹國應對十字軍入侵之時,另一支可怖的力量卻已逐漸成型——來自遠東的蒙古人。1218年,蒙古鐵騎在安格帝汗的引領下西征,很快就攻陷了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周邊地區。

面對這支兇猛異常、攻無不克的強敵,羅姆蘇丹國根本無力抵擋。1243年,蒙古大軍攻陷哈勒布之後,羅姆蘇丹王朝不得不臣服于這支嗜血的遊牧民族。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從此,羅姆蘇丹國的地位開始每況愈下。腓特裡時期,這個曾經雄視全伊斯蘭的王朝反而被迫向蒙古人納貢進賀,淪為蒙古大帝國的附庸。實力的衰微和内部的分裂,更是将羅姆蘇丹國推向了覆滅的邊緣。

1277年,腓特裡二世被蒙古所殺,羅姆蘇丹王朝從此分裂成若幹小國。雖然其中的艾丁和格雷米揚蘇丹國後來曾一度在小亞細亞地區興盛一時,但整體實力已難以同當年的塞爾柱帝國及羅姆蘇丹國相提并論。

十字軍東征和蒙古人的西征,雙重夾擊之下,曾經輝煌一時的羅姆蘇丹國就這樣在動蕩的年代逐漸式微,最終被新興力量徹底取而代之。隻是沒有人曾想到,這個瀕臨滅亡的王朝,竟将成為未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祖師爺。

新興奧斯曼力量的崛起與羅姆蘇丹國的式微

在羅姆蘇丹國逐漸衰落的同時,一股新興的突厥族力量卻正在小亞細亞地區悄然崛起。他們就是後來統一土耳其、建立奧斯曼帝國的奧斯曼土耳其人。

奧斯曼一世是這支新興力量的創始人。1299年,他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蘇爾丁沙希爾獲得了獨立,宣布建立奧斯曼蘇丹國。雖然當時的版圖隻是小小的一隅,但這無疑是奧斯曼人在未來稱霸這一地區的重要一步。

起初,奧斯曼人仍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但随着蒙古大帝國的日漸式微,奧斯曼人很快就抓住這一機會,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到了奧爾汗時期,他們已經能夠與分裂後的羅姆蘇丹國遺民抗衡。

1326年,奧斯曼軍隊攻陷布魯薩,奪取了羅姆蘇丹國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最後據點。從此,羅姆蘇丹國這股曾經的主力已經徹底從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退出曆史舞台。

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奧斯曼人憑借戰争和外交兩手,不斷吞并羅姆蘇丹國的其他遺民國家。到1426年,他們終于在穆拉德二世手中,統一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這一切的發展,都可以追溯到奧斯曼一世當年宣布建立奧斯曼蘇丹國的那個決心。如果沒有當初的獨立,就不會有後來奧斯曼人在這片土地上取代羅姆蘇丹國的地位。

當然,奧斯曼人之是以能最終在這場競争中獲勝,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于蒙古王朝這一外力因素。時至14世紀,蒙古大帝國已經日薄西山,奧斯曼人順理成章地填補了這一權力真空。

相比之下,羅姆蘇丹國雖然也曾短暫臣服于蒙古人,但他們長期被動挨打的姿态,終究使得自身實力不斷衰弱。加之内部分裂四起,他們最終難以抵禦奧斯曼人這股新興力量的攻勢。

羅姆蘇丹國在土耳其地區開疆拓土的巨大貢獻

雖然羅姆蘇丹國最終被後起之秀奧斯曼人取而代之,但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古老王朝,對于土耳其地區的開發曆程貢獻卓著。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将突厥民族第一次引入小亞細亞腹地、開疆拓土的先驅者。

在羅姆蘇丹國建立之前,小亞細亞半島長期被東羅馬帝國所控制,主體民族為希臘人等基督教群眾。突厥人口僅在邊境地帶零星分布,從未在此形成過主導民族地位。

一切都要從塞爾柱帝國的征服行動說起。當年,這支強大的突厥王朝憑借鐵蹄所向,很快便攻陷了小亞細亞半島大部分地區。為了在新疆土上立足,他們大量安置了突厥人口遷徙至此。

作為塞爾柱帝國的"分公司",羅姆蘇丹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随着塞爾柱小鹽從本部獨立,大量突厥人口就此成為了這塊土地上的主導民族。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了羅姆蘇丹國的鼎盛時期,幾乎整個小亞細亞半島都被他們所統一。這意味着,整個現代土耳其國土的絕大部分領土,首次被同一個政權所有有效控制。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支源自遠東的突厥王朝,羅姆蘇丹國在此大規模安置了同為突厥血統的人口。他們對這片土地進行了徹底的"突厥化",為後世奧斯曼人的統治奠定了民族基礎。

如果沒有羅姆蘇丹國當年的開疆拓土,恐怕現代土耳其的版圖就難以凝聚。這麼大一片本屬于希臘人的地盤,也無法完全被突厥民族所占據。

除此之外,羅姆蘇丹國對于今天土耳其國土邊界的劃分,亦産生了深遠影響。比如現代土耳其東北部的艾爾傑魯姆地區,就是得名于羅姆蘇丹國的一個土耳其化部族"艾爾居勒";而安納托利亞一詞則來自希臘語,原指小亞細亞地區。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羅姆蘇丹國的開疆拓土,将突厥人口引入小亞細亞,奠定了整個地區的突厥化程序,那麼後來的奧斯曼帝國就難以在此紮根,繼而成為今日的土耳其共和國。

羅姆蘇丹國的文化遺産及對後世的影響

作為土耳其地區最早的突厥王朝,羅姆蘇丹國不僅在政治軍事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在文化層面亦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們在小亞細亞這片土地上遺留下的文明印記,為後世奧斯曼帝國乃至今日的現代土耳其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中,最為顯著的莫過于宗教信仰的傳播。羅姆蘇丹國是第一個将伊斯蘭教引入小亞細亞腹地的政權。在他們的統治下,逐漸形成了由突厥人口主導的伊斯蘭文化格局。

羅姆蘇丹國: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也曾是其附庸

這一格局持續數百年,直到後來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後者完全繼承了羅姆蘇丹國在這方面的宗教地位,将伊斯蘭教在小亞細亞地區進一步固化,并成為該地區主導的宗教信仰。

除宗教之外,羅姆蘇丹國在政治文明的建設上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沿襲了塞爾柱帝國的許多成就,将其引入了小亞細亞地區,為後世政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比如塞爾柱時期的軍人階層土地世襲制,就被羅姆蘇丹國所繼承并予以保留。這一制度後來對于維系奧斯曼帝國的封建等級制度産生了深遠影響。

在建築藝術方面,羅姆蘇丹國時期留存下來的遺迹亦是引人注目。雖然當時建築風格主要受拜占庭藝術影響,但後世奧斯曼人已經能從中汲取營養,逐漸走向成熟。

許多現存于今日土耳其境内的清真寺,都能追溯到羅姆蘇丹國時期的藝術淵源。其中位于科尼亞的阿拉丁清真寺就是一座傑作,它的穹頂式建築被廣為流傳。

在文學藝術領域,羅姆蘇丹國時期亦孕育出了諸多經典之作。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詩人納西裡的詩歌創作。他被譽為"土耳其語言之父",為後世奧斯曼文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尾

總的來說,雖然羅姆蘇丹國最後被奧斯曼帝國所取代,但其在統治小亞細亞半島的近兩個世紀間,為這片土地上的突厥文明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