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作者:优美奶酪VC

在一片本属于拜占庭帝国版图的土地上,一股来自远东的新势力迅速崛起。他们是塞尔柱帝国的一支分支,却在动荡的年代渐趋壮大,最终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就在他们的统治下,如今土耳其领土的大部分版图被首次纳入同一个政权的控制之下。那一度强盛到令奥斯曼帝国这个后来居上的新贵也不得不俯首称臣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古老王朝?他们又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渐次被取代的呢?

罗姆苏丹国的崛起与发展

伴随着11世纪塞尔柱帝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崛起,这支来自远东的突厥人族群开始向西方扩张。他们先是征服了阿塞拜疆,接着打垮了埃及的法蒂玛王朝,更是摧毁了什叶派的巴格达布韦希王朝。阿拔斯哈里发不过是他们的傀儡而已,整个阿拉伯世界无不臣服于塞尔柱帝国的铁蹄之下。

全盛时期的塞尔柱帝国野心勃勃,将目光投向了东罗马帝国的疆土。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小亚细亚半岛,并在那里大量安置突厥人口,从而在此建立了罗姆苏丹国这个"分公司"。

罗姆一词源于拜占庭人对小亚细亚地区的称呼,而苏丹则是伊斯兰教中一种总督的职衔。名为罗姆苏丹,却因其直系出身塞尔柱帝国而成为突厥人在此地的先锋力量。

1092年,随着塞尔柱帝国宗室内斗日渐激烈,混乱的局面终于降临。罗姆苏丹国看准时机,果断宣布独立自主。他们摆脱了本部的统治,开启了自身发展的新篇章。

独立之初,罗姆苏丹国的处境十分艰难。它不仅遭受来自塞尔柱帝国残余势力的围攻,更要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军队对抗。无奈之下,罗姆苏丹国只得暂时迁徙至小亚细亚中南部,维系根据地。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好在其建立者苏莱曼和继承人阿尔斯兰对外扩张有着坚定决心。尽管沿途屡遭挫折,但罗姆苏丹国仍在阿尔斯兰的发展者身后逐步收复失地,一点点将小亚细亚大部分区域纳入版图。

到了梅苏德一世统治时期,罗姆苏丹国终于扩张至小亚细亚中部,奠定了根基。随后的阿尔斯兰二世更是在1176年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的曼努埃尔一世,令小亚细亚处于罗姆苏丹国的控制之下。

1205年,他们从拜占庭手中夺回科尼亚老都城,基本实现了对小亚细亚地区的统一。从此,罗姆苏丹国开启了它在小亚细亚的全盛时期。

罗姆苏丹国在十字军东征和蒙古铁蹄下的艰难时期

独立之初的罗姆苏丹国虽然逐步夯实了自身的根基,但来自外部的威胁却也接踵而至。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面对从西方涌来的一波波十字军东征的冲击;另一方面,从东方而来的蒙古铁骑更是给这个新兴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爆发于1096年,随后一支支来自欧洲的军队陆续抵达小亚细亚地区。虽然开局受挫,但十字军军队最终还是在1099年攻陷了叙利亚的安条克和耶路撒冷等重镇城池,在伊斯兰的领土上立足。

与十字军的冲突从此陷入了一种持久战的状态。尽管罗姆苏丹国试图通过武力将他们驱逐出境,但终究未能达成目标。十字军的存在,成为了摆在罗姆苏丹国面前的一个棘手难题。

就在罗姆苏丹国应对十字军入侵之时,另一支可怖的力量却已逐渐成型——来自远东的蒙古人。1218年,蒙古铁骑在安格帝汗的引领下西征,很快就攻陷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周边地区。

面对这支凶猛异常、攻无不克的强敌,罗姆苏丹国根本无力抵挡。1243年,蒙古大军攻陷哈勒布之后,罗姆苏丹王朝不得不臣服于这支嗜血的游牧民族。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从此,罗姆苏丹国的地位开始每况愈下。腓特里时期,这个曾经雄视全伊斯兰的王朝反而被迫向蒙古人纳贡进贺,沦为蒙古大帝国的附庸。实力的衰微和内部的分裂,更是将罗姆苏丹国推向了覆灭的边缘。

1277年,腓特里二世被蒙古所杀,罗姆苏丹王朝从此分裂成若干小国。虽然其中的艾丁和格雷米扬苏丹国后来曾一度在小亚细亚地区兴盛一时,但整体实力已难以同当年的塞尔柱帝国及罗姆苏丹国相提并论。

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的西征,双重夹击之下,曾经辉煌一时的罗姆苏丹国就这样在动荡的年代逐渐式微,最终被新兴力量彻底取而代之。只是没有人曾想到,这个濒临灭亡的王朝,竟将成为未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祖师爷。

新兴奥斯曼力量的崛起与罗姆苏丹国的式微

在罗姆苏丹国逐渐衰落的同时,一股新兴的突厥族力量却正在小亚细亚地区悄然崛起。他们就是后来统一土耳其、建立奥斯曼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一世是这支新兴力量的创始人。1299年,他在小亚细亚西北部的苏尔丁沙希尔获得了独立,宣布建立奥斯曼苏丹国。虽然当时的版图只是小小的一隅,但这无疑是奥斯曼人在未来称霸这一地区的重要一步。

起初,奥斯曼人仍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但随着蒙古大帝国的日渐式微,奥斯曼人很快就抓住这一机会,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到了奥尔汗时期,他们已经能够与分裂后的罗姆苏丹国遗民抗衡。

1326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布鲁萨,夺取了罗姆苏丹国在小亚细亚西北部的最后据点。从此,罗姆苏丹国这股曾经的主力已经彻底从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退出历史舞台。

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奥斯曼人凭借战争和外交两手,不断吞并罗姆苏丹国的其他遗民国家。到1426年,他们终于在穆拉德二世手中,统一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这一切的发展,都可以追溯到奥斯曼一世当年宣布建立奥斯曼苏丹国的那个决心。如果没有当初的独立,就不会有后来奥斯曼人在这片土地上取代罗姆苏丹国的地位。

当然,奥斯曼人之所以能最终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蒙古王朝这一外力因素。时至14世纪,蒙古大帝国已经日薄西山,奥斯曼人顺理成章地填补了这一权力真空。

相比之下,罗姆苏丹国虽然也曾短暂臣服于蒙古人,但他们长期被动挨打的姿态,终究使得自身实力不断衰弱。加之内部分裂四起,他们最终难以抵御奥斯曼人这股新兴力量的攻势。

罗姆苏丹国在土耳其地区开疆拓土的巨大贡献

虽然罗姆苏丹国最终被后起之秀奥斯曼人取而代之,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老王朝,对于土耳其地区的开发历程贡献卓著。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将突厥民族第一次引入小亚细亚腹地、开疆拓土的先驱者。

在罗姆苏丹国建立之前,小亚细亚半岛长期被东罗马帝国所控制,主体民族为希腊人等基督教民众。突厥人口仅在边境地带零星分布,从未在此形成过主导民族地位。

一切都要从塞尔柱帝国的征服行动说起。当年,这支强大的突厥王朝凭借铁蹄所向,很快便攻陷了小亚细亚半岛大部分地区。为了在新疆土上立足,他们大量安置了突厥人口迁徙至此。

作为塞尔柱帝国的"分公司",罗姆苏丹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塞尔柱小盐从本部独立,大量突厥人口就此成为了这块土地上的主导民族。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罗姆苏丹国的鼎盛时期,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半岛都被他们所统一。这意味着,整个现代土耳其国土的绝大部分领土,首次被同一个政权所有有效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支源自远东的突厥王朝,罗姆苏丹国在此大规模安置了同为突厥血统的人口。他们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彻底的"突厥化",为后世奥斯曼人的统治奠定了民族基础。

如果没有罗姆苏丹国当年的开疆拓土,恐怕现代土耳其的版图就难以凝聚。这么大一片本属于希腊人的地盘,也无法完全被突厥民族所占据。

除此之外,罗姆苏丹国对于今天土耳其国土边界的划分,亦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现代土耳其东北部的艾尔杰鲁姆地区,就是得名于罗姆苏丹国的一个土耳其化部族"艾尔居勒";而安纳托利亚一词则来自希腊语,原指小亚细亚地区。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罗姆苏丹国的开疆拓土,将突厥人口引入小亚细亚,奠定了整个地区的突厥化进程,那么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就难以在此扎根,继而成为今日的土耳其共和国。

罗姆苏丹国的文化遗产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土耳其地区最早的突厥王朝,罗姆苏丹国不仅在政治军事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在文化层面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在小亚细亚这片土地上遗留下的文明印记,为后世奥斯曼帝国乃至今日的现代土耳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宗教信仰的传播。罗姆苏丹国是第一个将伊斯兰教引入小亚细亚腹地的政权。在他们的统治下,逐步形成了由突厥人口主导的伊斯兰文化格局。

罗姆苏丹国:它才是土耳其的原型,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是其附庸

这一格局持续数百年,直到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后者完全继承了罗姆苏丹国在这方面的宗教地位,将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地区进一步固化,并成为该地区主导的宗教信仰。

除宗教之外,罗姆苏丹国在政治文明的建设上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沿袭了塞尔柱帝国的许多成就,将其引入了小亚细亚地区,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塞尔柱时期的军人阶层土地世袭制,就被罗姆苏丹国所继承并予以保留。这一制度后来对于维系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建筑艺术方面,罗姆苏丹国时期留存下来的遗迹亦是引人注目。虽然当时建筑风格主要受拜占庭艺术影响,但后世奥斯曼人已经能从中汲取营养,逐步走向成熟。

许多现存于今日土耳其境内的清真寺,都能追溯到罗姆苏丹国时期的艺术渊源。其中位于科尼亚的阿拉丁清真寺就是一座杰作,它的穹顶式建筑被广为流传。

在文学艺术领域,罗姆苏丹国时期亦孕育出了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诗人纳西里的诗歌创作。他被誉为"土耳其语言之父",为后世奥斯曼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尾

总的来说,虽然罗姆苏丹国最后被奥斯曼帝国所取代,但其在统治小亚细亚半岛的近两个世纪间,为这片土地上的突厥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