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價格猛漲,土耳其把遊客越推越遠?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任筱楠 陳子帥 肖震冬】編者的話:橫跨亞歐大陸的土耳其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曆史遺迹、多元融合的文化風情,成為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近年在通貨膨脹、裡拉不斷貶值的背景下,遊客發現,到土耳其旅遊越來越貴了。那麼,持續的通貨膨脹對土耳其旅遊業帶來哪些影響?價格大漲的土耳其,會将遊客越推越遠嗎?《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進土耳其,感受通貨膨脹給土耳其旅遊業帶來的挑戰。

價格猛漲,土耳其把遊客越推越遠?

由于裡拉不斷貶值,很多土耳其景點使用歐元計價。

遊客直呼“門票刺客”

對前往土耳其的遊客來說,門票已經成為一項大開銷。不少網民戲稱土耳其景點是“門票刺客”。以伊斯坦布爾的知名景點為例,聖索菲亞大教堂(25歐元、含博物館50歐元)、地下水宮(900裡拉,100裡拉約合20.7元人民币)、托普卡帕宮(1700裡拉)、多爾瑪巴赫切宮(1200裡拉)、加拉塔(30歐元),一名普通成年外國遊客(土耳其景點普遍實行國内外遊客差別定價)想要造訪這5處景點,需要花費1200多元人民币。

一些遊客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文稱,攻略更新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土耳其門票上漲的速度。記者于10月4日到訪多爾瑪巴赫切宮時,其外國普通成年票的價格是1200裡拉,有網友今年8月釋出的攻略顯示,當時的門票是1050裡拉,而2023年4月,門票是450裡拉。曾經在2015年遊覽過土耳其的菁菁說,當時各個景點的門票不過三四十裡拉(當時1裡拉約合兩元人民币)。

18日,土耳其裡拉對美元匯率跌至1美元兌換34.2938裡拉,而在今年年初,1美元可兌換29.528裡拉。近年,土耳其裡拉持續貶值。裡拉對美元匯率2021年下跌約44%,2022年下跌約30%,2023年下跌近50%。

在裡拉不斷貶值的背景下,不少土耳其景點和體驗項目都使用歐元計價,如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公司無論報價和收費都是按照歐元計價(一些也接受美元)。聖索菲亞大教堂、加拉塔、以弗所、棉花堡等景點均采用歐元計價,但是這些景點的售票處又都貼有明顯辨別,“不接受歐元,隻接受土耳其裡拉”。遊客持歐元現金無法購票,即使刷信用卡,也是按裡拉計費。這導緻很多刷信用卡的外國遊客短時間内難以計算清楚究竟要付多少裡拉的門票。

這種計價方式也給了景點更多“創收”的空間。在棉花堡,售票人員在給記者門票的同時附帶了一個盒裝的耳機,并表示可以用此聽導覽講解。當記者檢視自己的信用卡付費資訊并經過換算後才發現,付費将近40歐元,而棉花堡的門票價格為30歐元。在記者提出質疑後,從業人員稱這是一個固定套餐。據了解,這種搭售方式在加拉塔等景點也同樣存在。

其實土耳其景點門票大漲一事,在今年年初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已改為清真寺)開始向外國遊客收費時便引發外媒關注,一些媒體認為将國内外遊客差別對待是不公平的。這不僅是差別定價的問題,而是外國遊客自此隻能遊覽二層,再也無法踏上這座見證該國諸多曆史的宏偉建築的一層。一些網民稱,像聖索菲亞大教堂以及地下水宮這種即使仔細遊覽也耗時不過半個小時的景點收費近200元人民币并不合理。顯然,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從業人員認為半個小時的時間也略顯多餘,當記者在售票視窗購票時,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門票是50歐元(包含博物館的價格),記者表示隻需要遊覽清真寺,從業人員重複了兩遍,“你确定?清真寺隻需要10分鐘就轉完了。”在記者再三堅持不需要遊覽博物館的情況下,才拿到25歐元的門票。

本國遊客跑去希臘

門票價格上漲隻是一個縮影,受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土耳其的旅遊消費整體都有較大增長。

價格猛漲,土耳其把遊客越推越遠?

7日,為籌備音樂會,以弗所劇院提前閉門謝客。

“之前的價格在土耳其已經不複存在了。”來自英國的部落客aidantaetiktok在其TikTok視訊中說道,“所有東西都很貴。”感受到變化的不僅是這一名部落客。英國《快報》日前報道稱,“TikTok上出現了一些遊客聲稱土耳其變得超級安靜的視訊。有遊客稱土耳其将在‘幾年内’變得空無一人,因為熱門目的地的價格上漲了很多。”

賬号為slimwadie5的部落客對比了他感受到去年與今年的價格差異:一小時的遊船價格從20英鎊上漲到120英鎊;漢堡王的漢堡從5英鎊漲到12英鎊——“這完全是倫敦的價格”。他還說,自己家人表示今後不會再來土耳其度假。

旅遊消費價格上漲背後是土耳其高企的通貨通脹率。歐洲新聞電視台(Euronews)報道稱,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率在5月飙升至75.4%。美國《财富》雜志稱,6月,土耳其酒店和餐飲的價格同比平均上漲91%。根據德國資料公司Statista的資料,土耳其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一直在上漲,直接導緻該國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盡管整體通貨膨脹開始放緩,但食品價格依舊穩步上漲,與去年同月相比,6月份上漲了68.1%。

除此之外,高通貨膨脹率也使得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專業酒店經理協會董事會主席薩特奇奧盧表示,其員工成本按歐元計算增長了45%。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稱,之前魯莽的降息政策造成了土耳其不斷上升的通脹螺旋。目前,土耳其央行試圖通過提高利率等緊縮政策應對。但《金融時報》稱,今年第二季度,土耳其經濟增長放緩至疫情暴發以來最低水準,50%的基準利率給企業和家庭帶來巨大壓力。

通貨膨脹導緻的各種價格上升嚴重打擊了土耳其的國際及國内旅遊市場。“Travel and Tour World”網站稱,土耳其的馬爾馬裡斯曾經是經濟實惠的度假勝地,現在卻因物價過高以及高壓性的推銷手段而受到批評,遊客人數明顯減少。另一個旅遊勝地博德魯姆的國内旅遊市場與去年相比也萎縮了20%。而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安塔利亞的預訂量下降了5%至10%。遊客對馬爾馬裡斯等熱門旅遊景點餐飲價格以及門票價格的上漲表示擔憂。

受價格上漲影響,土耳其本國遊客紛紛前往希臘等周邊地區度假。土耳其旅行社協會伊茲密爾地區代表委員會主席梅裡奇表示,前往希臘薩摩斯島的本土遊客預計将從去年的3.5萬到4萬人次上升至今年的10萬到15萬人次。希臘對土耳其遊客的吸引力部分來自今年4月宣布的新簽證計劃。土耳其護照持有者可以前往希臘的10個島嶼,逗留時間最長為一周,無須申請即可進入申根區。

一些土耳其旅遊業内人士正在為土耳其對國際遊客的吸引力降低表示擔憂。土耳其餐廳和旅遊協會主席拉馬贊·賓格爾表示,一些外國遊客在尋找其他目的地,“土耳其已成為一個昂貴的國家,大量遊客遠離我們”。土耳其餐廳和旅遊協會試圖讓其旗下的3萬家企業降低10%的服務價格。然而,由于通脹率高、利潤率低,許多營運商可能難以遵從。

漲價背後的經濟考量

Statista的資料顯示,2023年,土耳其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創造了1314億美元收入。預計2024年旅遊業對GDP的貢獻為1355億美元。Statista預計2028年旅遊業在土耳其GDP中的占比将達到12.65%。為促進旅遊收入增長,土耳其從2024年8月開始,對116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實施免簽政策。不過,目前中國大陸遊客前往土耳其需要申請電子簽證。

複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曉宇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通脹和裡拉貶值壓力下,土耳其推行免簽和提價政策,旨在吸引遊客增加外彙收入、激活旅遊市場、緩解财政壓力、擴大就業,并推動經濟多元化。

至于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北京一家大型出境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十一”期間,有約100位遊客參加了其土耳其行程,大概是疫情前1/3的水準。整體産品價格有所上漲,從疫情前不到2萬元人民币上漲到目前的2.4萬元左右。

一家線上旅遊平台向《環球時報》提供的資料顯示,土耳其跟團遊産品價格較疫情前上漲10%-20%,主要原因是地接(當地住宿、用車和人工)漲價。

不過,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旅遊中國 青春飛揚——2024年國慶節假日旅遊市場特别報告》中提到,“與入境觀光時代和大衆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相比,傳統的團隊遊比例已經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自由行的當下,記者“十一”期間在土耳其也幾乎沒有碰到中國旅遊團。

記者在旅行過程中碰到的一名自由行遊客小辰說,她和朋友隻選擇性地進了一兩個收費景點,“來感受下橫跨亞歐的風情就好了,景點價格有點離譜,比歐洲類似景點還貴。你看,意大利著名的龐貝古城門票不過18歐元,以弗所卻要40歐元。”

不過在增加收益方面,以弗所似乎很有心得。7日傍晚,日暮時分,位于古城南門附近的“議事廳”前便擺上了一張張餐桌,高檔外燴餐廳的服務生們忙碌地穿梭在上千年的遺迹間。與此同時,古城北門的大劇院傳出震耳欲聾的現代音樂,從業人員忙碌地調試着各種裝置。下午6時左右,從業人員關上了劇場的入口,告訴想要進來參觀的遊客,“已經關門了”。一個剛剛進來參觀的西歐旅遊團的團員隻能在遠處眺望這座古城的标志性建築,然後不無遺憾地跟随導遊的腳步離開,而此時距離售票處從業人員提供的當日閉門時間還有半小時。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