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作者:鹿銜

彭德懷元帥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上司人之一。1965年春,他出任西南三線建設副總指揮,利用這個機會,彭德懷重遊了紅軍曾經行軍的許多地方,包括大渡河。在探訪大渡河時,彭德懷意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紅軍在1935年的長征中,其實并不一定非要奪取泸定橋才能渡過大渡河。這個發現令彭德懷大為驚奇,因為在此前幾十年裡,人們一直認為渡過大渡河是長征中最危險的一役,飛奪泸定橋更是紅軍不得不采取的唯一方案。那麼,彭德懷到底發現了什麼?紅軍當年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這些疑問将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一一解開。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一、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艱難處境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川陝邊境一帶的進攻受挫,不得不繼續北上尋找突圍的出路。他們來到了大渡河邊,眼前是氣吞山河的滾滾洪流,河水湍急,水聲浪湧,給渡河增添了極大的困難。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大渡河發源于四川西部的岷山腹地,東南流經石棉、泸定、越西等縣,最後注入嘉陵江。流經川西這一帶時,河流曲折盤桓,河床狹窄,兩岸多為懸岩絕壁,地勢極為險峻。對于有着幾萬人的龐大隊伍來說,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渡河可謂是困難重重。

紅軍當時正深陷重重危機之中。敵軍第二路軍主力已經由東向西卷了過來,随時都有可能包抄紅軍。敵人還控制了大渡河沿線重鎮,如果渡河不成,紅軍就有被圍困和殲滅的危險。此外,紅軍當時運輸補給極為困難,若久留在大渡河附近,不僅很可能遭到敵軍襲擊,就是軍需也難以得到保證,紅軍前途将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等紅軍上司人意識到,隻有立即渡過大渡河沖出重圍,才能避免被敵軍圍困。但要如何渡河?這成了擺在紅軍面前的嚴重難題。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二、紅軍不得不奪取泸定橋的原因

雖然渡過大渡河是紅軍目前最緊迫的任務,但具體如何實施卻面臨重重困難。經過仔細勘察,紅軍發現沿河兩岸隻有少量小船可用,完全無法滿足幾萬人的大軍在短時間内渡河的需求。

就在紅軍頭疼之際,有人發現了位于四川泸定縣境内的泸定橋。這座橋由十三根粗重的鐵鍊支撐,在清代康熙年間由數縣的能工巧匠耗時數載才得以建成。由于主體結構堅固,泸定橋一直是橫跨大渡河、連通兩岸的重要渡口。

泸定橋的發現為紅軍渡河帶來了希望,因為它地理位置重要,工程品質上乘,一旦奪取控制,就能為紅軍主力開辟一條安全通道。經過審慎考慮,毛澤東、周恩來等紅軍最高上司層決定,将泸定橋作為強渡大渡河的關鍵目标。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然而,奪取泸定橋并非易事。早在紅軍接近大渡河時,國民政府軍就已獲知紅軍的行蹤。負責守衛泸定橋的是駐守川西的第24軍,軍長劉文輝為了阻攔紅軍,在泸定橋一線部署了重兵。

第24軍的主力是第4旅,旅長袁國瑞親自指揮。為了切斷紅軍的退路,他将第38團派駐泸定橋東西兩側的要隘,同時讓第10、11團分别布防在飛越嶺和海子山、冷碛一線,形成封鎖之勢。紅軍若要突破,非得付出巨大代價不可。

當紅軍知悉敵軍已經固守泸定橋時,形勢顯得更加嚴峻。一旦渡河失利,紅軍就有被圍堵于川西狹小區域的危險,屆時将陷入水火攻之中。是以,奪取泸定橋不僅是為了渡河,更是為了活路。

就這樣,奪取泸定橋成為紅軍萬分艱難卻不得不采取的選擇。事實上,毛澤東對此也有清醒認識,他明白"如果安順場實在不能過河,就隻有向北走五十裡,打下泸定橋"。為了奪橋成功,毛澤東下令紅軍炮兵集中在安順場等待機會,随時準備進攻泸定橋。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面對重重阻力,紅軍全軍高度重視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原紅一方面軍政治委員彭德懷後來也說過:"飛奪泸定橋,是真正的生死存亡之戰。"一旦失利,紅軍将陷入絕境,是以必須全力以赴。

三、彭德懷發現紅軍其他可行的渡河方案

雖然奪取泸定橋是紅軍當時為了渡過大渡河的主要方案,但在事後回顧時,彭德懷似乎發現了另一種可能的渡河路線。

1965年,已是紅軍長征30年之後的事了。那年春天,彭德懷奉命前往四川督辦西南三線建設工作。工作之餘,他專門抽出時間,重遊了當年紅軍長征的一些關鍵地點,包括大渡河流域。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就在探訪期間,彭德懷偶然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線索。在某處偏僻村落,他聽說有一批漁民自古以來就駐紮在大渡河邊,以打漁為生。當年紅軍到來時,他們親眼目睹了紅軍的艱難行軍。

起初,彭德懷對此并沒太在意。直到他步行至大渡河邊,親眼看到河流的湍急程度,心中突然産生了疑問:當年紅軍是否真的非要奪取泸定橋不可?

于是,彭德懷開始向那些村民詢問有關細節。漸漸地,一條意外的線索浮出水面:原來,距離泸定橋不遠處,有一處河流比較窄淺的區域,當地人稱之為"秘密渡口"。

根據村民們的傳述,那裡水流雖然湍急,但河床較淺,兩岸地勢也較為平緩,隻要人力足夠,完全可以架設浮橋渡河。這個"秘密渡口"一直是當地人悄悄使用的避世之地,很少有外人知曉。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聽到這番話,彭德懷頓時精神一振。作為久經沙場的老軍人,他立刻意識到如果當年紅軍知曉這個"秘密渡口"的存在,說不定就不用冒着被敵軍重兵把守的風險,去血戰奪取泸定橋了。

為了印證這個猜測,彭德懷專門派人對那處河道進行了實地勘測。經過反複考察,确認那裡的地理環境和流水狀況,都有可能讓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快速渡河而無需建橋。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漁民當年竟親眼目睹過紅軍走過那條"秘密渡口"附近的情景。隻是由于當時紅軍人數衆多,為避免敵人發現,最終還是放棄了那裡,改為奪取了泸定橋。

四、紅軍另一條渡河路線的可行性分析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彭德懷發現的這條"秘密渡口",無疑為紅軍當年渡過大渡河開辟了一條新的可能路徑。但這條路線是否真的可行,還需進一步分析和評估。

首先,從地理環境來看,這處"秘密渡口"區域的确具備一定優勢。根據當地人的描述,那裡河床較淺,水流湍急但無落差,兩岸地勢平緩,有利于架設浮橋。紅軍當時手頭雖然裝備相對簡陋,但借助大量人力也不失為一種可行方案。

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審視當年紅軍的整體實力狀況。1935年春,紅軍在川陝邊境遭遇重大挫折後,雖然隊伍有所減員,但總體戰鬥力并未遭到決定性破壞。根據史料記載,紅軍當時仍擁有2萬餘人的主力作戰人員,武器彈藥儲備也處于相對充足的水準。是以,如果紅軍集中全部力量,完全有能力在這處"秘密渡口"快速渡河。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敵我雙方當時的軍事對峙形勢。事實上,雖然蔣介石軍隊控制了泸定橋一線,但并未完全将紅軍困于大渡河谷地。根據史料,紅軍主力當時還保有一定活動空間,隻要選址适當,未必會遭到敵軍的嚴重阻撓。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紅軍當時确實選擇在這處"秘密渡口"渡河,很可能不會遭遇太大阻力,甚至可以避免慘烈的泸定橋戰役。

需要說明的是,當年紅軍之是以最終放棄這條路線,固然有敵我實力對比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出于對泸定橋地理位置的重視。作為川西一帶最為關鍵的渡口要塞,泸定橋的控制權直接關系到紅軍能否順利突圍。是以,毛澤東等最高上司在當時情況下作出直搗泸定橋的決策,也是出于審慎考慮。

不過,回顧曆史總會讓人産生一些"如果"的遐想。如果當年紅軍真的選擇在"秘密渡口"渡河而不是血戰泸定橋,後來的長征之路将會走向何種格局?這種種假設固然無法證明,但足以說明曆史總有轉折的可能性。

是以,當彭德懷在30年後重新踏足這片土地時,自然會對紅軍當年的決策産生一些新的思考。"秘密渡口"的存在,不僅讓人重新審視了紅軍奪取泸定橋的必要性,也再次印證了曆史從來沒有注定,總有新的可能性值得我們去探尋。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五、彭德懷探訪大渡河的其他體會

探訪大渡河并發現這條"秘密渡口"的存在,無疑讓彭德懷受到了震撼。當年紅軍是否真的非要奪取泸定橋不可?現在看來或許還有其他可能。

但除了這個重大發現,彭德懷此行還有更多别的體會。作為親曆長征的老将,重遊故地必然引發了他對那段艱辛曆程的無盡回憶。

途經安順場時,彭德懷看到紅軍當年整編陣地的遺址,頓時浮現出當年數萬将士彙聚于此、誓師遠征的景象。作為紅一方面軍原政治委員,他親自參與過那次隊伍整編,見證了紅軍躊躇滿志進軍川西的決心。如今重遊故地,一幕幕往昔情景在腦海中重制。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更令彭德懷感慨萬分的,是重走當年紅軍開鑿的棧道。當年,為了俘獲泸定橋,紅軍曾專門在懸崖絕壁間開辟出極為艱險的山路,才讓火炮和重裝備得以抵近泸定橋。如今,那些棧道遺迹已被苔藓覆寫,但當年紅軍戰士們鑿磚砌瓦、幾經反複的艱辛,仍然觸目驚心。

在接連數日的探訪中,彭德懷多次來到大渡河岸邊,駐足凝視那滔滔奔流。隻見江水滾滾向前,陽光在水面上閃爍,兩岸青山環抱,郁郁蔥蔥。這一切,都勾起了他對紅軍大渡河艱難渡河的遙遠記憶。

當年為渡這條河,紅軍多少年輕生命就這樣永遠定格在這裡。彭德懷對那些犧牲的戰士們心生無限哀思。他清楚地記得,飛奪泸定橋的戰鬥異常慘烈,雙方傷亡慘重。紅軍最終雖得以渡河,但代價也着實沉重。如今重返舊地,那些陣亡将士的身影仿佛重新浮現在眼前。

此外,彭德懷還專門實地考察了紅軍當年渡河的具體路線。他順着軍隊當時行軍的道路徒步前行,不時駐足觀察周圍環境,努力追溯當年紅軍的行進線路。就這樣,他一路前行,最終抵達紅軍渡河落腳的古路口村。那裡,一位高齡老人向他講述了自家祖輩親眼目睹紅軍渡河的情景。這種親曆者的口述記載,無疑令彭德懷更加感懷史實情景。

1965年,彭老總重遊大渡河,驚奇地發現:紅軍其實可以不走泸定橋

總的來說,這次因公探訪大渡河之行,讓彭德懷在發現新線索的同時,也重溫了紅軍當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對于這位曾經親身參與長征的老紅軍來說,這種身心雙重的震撼,必将使他對那段峥嵘歲月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