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作者:鹿衔

彭德怀元帅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65年春,他出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利用这个机会,彭德怀重游了红军曾经行军的许多地方,包括大渡河。在探访大渡河时,彭德怀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红军在1935年的长征中,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夺取泸定桥才能渡过大渡河。这个发现令彭德怀大为惊奇,因为在此前几十年里,人们一直认为渡过大渡河是长征中最危险的一役,飞夺泸定桥更是红军不得不采取的唯一方案。那么,彭德怀到底发现了什么?红军当年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这些疑问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一一解开。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一、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艰难处境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川陕边境一带的进攻受挫,不得不继续北上寻找突围的出路。他们来到了大渡河边,眼前是气吞山河的滚滚洪流,河水湍急,水声浪涌,给渡河增添了极大的困难。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大渡河发源于四川西部的岷山腹地,东南流经石棉、泸定、越西等县,最后注入嘉陵江。流经川西这一带时,河流曲折盘桓,河床狭窄,两岸多为悬岩绝壁,地势极为险峻。对于有着几万人的庞大队伍来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渡河可谓是困难重重。

红军当时正深陷重重危机之中。敌军第二路军主力已经由东向西卷了过来,随时都有可能包抄红军。敌人还控制了大渡河沿线重镇,如果渡河不成,红军就有被围困和歼灭的危险。此外,红军当时运输补给极为困难,若久留在大渡河附近,不仅很可能遭到敌军袭击,就是军需也难以得到保证,红军前途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意识到,只有立即渡过大渡河冲出重围,才能避免被敌军围困。但要如何渡河?这成了摆在红军面前的严重难题。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二、红军不得不夺取泸定桥的原因

虽然渡过大渡河是红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但具体如何实施却面临重重困难。经过仔细勘察,红军发现沿河两岸只有少量小船可用,完全无法满足几万人的大军在短时间内渡河的需求。

就在红军头疼之际,有人发现了位于四川泸定县境内的泸定桥。这座桥由十三根粗重的铁链支撑,在清代康熙年间由数县的能工巧匠耗时数载才得以建成。由于主体结构坚固,泸定桥一直是横跨大渡河、连通两岸的重要渡口。

泸定桥的发现为红军渡河带来了希望,因为它地理位置重要,工程质量上乘,一旦夺取控制,就能为红军主力开辟一条安全通道。经过审慎考虑,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最高领导层决定,将泸定桥作为强渡大渡河的关键目标。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然而,夺取泸定桥并非易事。早在红军接近大渡河时,国民政府军就已获知红军的行踪。负责守卫泸定桥的是驻守川西的第24军,军长刘文辉为了阻拦红军,在泸定桥一线部署了重兵。

第24军的主力是第4旅,旅长袁国瑞亲自指挥。为了切断红军的退路,他将第38团派驻泸定桥东西两侧的要隘,同时让第10、11团分别布防在飞越岭和海子山、冷碛一线,形成封锁之势。红军若要突破,非得付出巨大代价不可。

当红军知悉敌军已经固守泸定桥时,形势显得更加严峻。一旦渡河失利,红军就有被围堵于川西狭小区域的危险,届时将陷入水火攻之中。因此,夺取泸定桥不仅是为了渡河,更是为了活路。

就这样,夺取泸定桥成为红军万分艰难却不得不采取的选择。事实上,毛泽东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明白"如果安顺场实在不能过河,就只有向北走五十里,打下泸定桥"。为了夺桥成功,毛泽东下令红军炮兵集中在安顺场等待机会,随时准备进攻泸定桥。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面对重重阻力,红军全军高度重视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原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彭德怀后来也说过:"飞夺泸定桥,是真正的生死存亡之战。"一旦失利,红军将陷入绝境,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三、彭德怀发现红军其他可行的渡河方案

虽然夺取泸定桥是红军当时为了渡过大渡河的主要方案,但在事后回顾时,彭德怀似乎发现了另一种可能的渡河路线。

1965年,已是红军长征30年之后的事了。那年春天,彭德怀奉命前往四川督办西南三线建设工作。工作之余,他专门抽出时间,重游了当年红军长征的一些关键地点,包括大渡河流域。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就在探访期间,彭德怀偶然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线索。在某处偏僻村落,他听说有一批渔民自古以来就驻扎在大渡河边,以打渔为生。当年红军到来时,他们亲眼目睹了红军的艰难行军。

起初,彭德怀对此并没太在意。直到他步行至大渡河边,亲眼看到河流的湍急程度,心中突然产生了疑问:当年红军是否真的非要夺取泸定桥不可?

于是,彭德怀开始向那些村民询问有关细节。渐渐地,一条意外的线索浮出水面:原来,距离泸定桥不远处,有一处河流比较窄浅的区域,当地人称之为"秘密渡口"。

根据村民们的传述,那里水流虽然湍急,但河床较浅,两岸地势也较为平缓,只要人力足够,完全可以架设浮桥渡河。这个"秘密渡口"一直是当地人悄悄使用的避世之地,很少有外人知晓。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听到这番话,彭德怀顿时精神一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军人,他立刻意识到如果当年红军知晓这个"秘密渡口"的存在,说不定就不用冒着被敌军重兵把守的风险,去血战夺取泸定桥了。

为了印证这个猜测,彭德怀专门派人对那处河道进行了实地勘测。经过反复考察,确认那里的地理环境和流水状况,都有可能让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快速渡河而无需建桥。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渔民当年竟亲眼目睹过红军走过那条"秘密渡口"附近的情景。只是由于当时红军人数众多,为避免敌人发现,最终还是放弃了那里,改为夺取了泸定桥。

四、红军另一条渡河路线的可行性分析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彭德怀发现的这条"秘密渡口",无疑为红军当年渡过大渡河开辟了一条新的可能路径。但这条路线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这处"秘密渡口"区域的确具备一定优势。根据当地人的描述,那里河床较浅,水流湍急但无落差,两岸地势平缓,有利于架设浮桥。红军当时手头虽然装备相对简陋,但借助大量人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审视当年红军的整体实力状况。1935年春,红军在川陕边境遭遇重大挫折后,虽然队伍有所减员,但总体战斗力并未遭到决定性破坏。根据史料记载,红军当时仍拥有2万余人的主力作战人员,武器弹药储备也处于相对充足的水平。因此,如果红军集中全部力量,完全有能力在这处"秘密渡口"快速渡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敌我双方当时的军事对峙形势。事实上,虽然蒋介石军队控制了泸定桥一线,但并未完全将红军困于大渡河谷地。根据史料,红军主力当时还保有一定活动空间,只要选址适当,未必会遭到敌军的严重阻挠。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红军当时确实选择在这处"秘密渡口"渡河,很可能不会遭遇太大阻力,甚至可以避免惨烈的泸定桥战役。

需要说明的是,当年红军之所以最终放弃这条路线,固然有敌我实力对比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出于对泸定桥地理位置的重视。作为川西一带最为关键的渡口要塞,泸定桥的控制权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顺利突围。因此,毛泽东等最高领导在当时情况下作出直捣泸定桥的决策,也是出于审慎考虑。

不过,回顾历史总会让人产生一些"如果"的遐想。如果当年红军真的选择在"秘密渡口"渡河而不是血战泸定桥,后来的长征之路将会走向何种格局?这种种假设固然无法证实,但足以说明历史总有转折的可能性。

所以,当彭德怀在30年后重新踏足这片土地时,自然会对红军当年的决策产生一些新的思考。"秘密渡口"的存在,不仅让人重新审视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也再次印证了历史从来没有注定,总有新的可能性值得我们去探寻。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五、彭德怀探访大渡河的其他体会

探访大渡河并发现这条"秘密渡口"的存在,无疑让彭德怀受到了震撼。当年红军是否真的非要夺取泸定桥不可?现在看来或许还有其他可能。

但除了这个重大发现,彭德怀此行还有更多别的体会。作为亲历长征的老将,重游故地必然引发了他对那段艰辛历程的无尽回忆。

途经安顺场时,彭德怀看到红军当年整编阵地的遗址,顿时浮现出当年数万将士汇聚于此、誓师远征的景象。作为红一方面军原政治委员,他亲自参与过那次队伍整编,见证了红军踌躇满志进军川西的决心。如今重游故地,一幕幕往昔情景在脑海中重现。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更令彭德怀感慨万分的,是重走当年红军开凿的栈道。当年,为了俘获泸定桥,红军曾专门在悬崖绝壁间开辟出极为艰险的山路,才让火炮和重装备得以抵近泸定桥。如今,那些栈道遗迹已被苔藓覆盖,但当年红军战士们凿砖砌瓦、几经反复的艰辛,仍然触目惊心。

在接连数日的探访中,彭德怀多次来到大渡河岸边,驻足凝视那滔滔奔流。只见江水滚滚向前,阳光在水面上闪烁,两岸青山环抱,郁郁葱葱。这一切,都勾起了他对红军大渡河艰难渡河的遥远记忆。

当年为渡这条河,红军多少年轻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这里。彭德怀对那些牺牲的战士们心生无限哀思。他清楚地记得,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红军最终虽得以渡河,但代价也着实沉重。如今重返旧地,那些阵亡将士的身影仿佛重新浮现在眼前。

此外,彭德怀还专门实地考察了红军当年渡河的具体路线。他顺着军队当时行军的道路徒步前行,不时驻足观察周围环境,努力追溯当年红军的行进线路。就这样,他一路前行,最终抵达红军渡河落脚的古路口村。那里,一位高龄老人向他讲述了自家祖辈亲眼目睹红军渡河的情景。这种亲历者的口述记载,无疑令彭德怀更加感怀史实情景。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地发现:红军其实可以不走泸定桥

总的来说,这次因公探访大渡河之行,让彭德怀在发现新线索的同时,也重温了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对于这位曾经亲身参与长征的老红军来说,这种身心双重的震撼,必将使他对那段峥嵘岁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